一、材料的重要性和材料的种类 (一)材料的重要性 这里所说的材料,专指为拟制文件所收集的一系列事实或论据等。 我们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没有血肉,人就是个骷髅,没有材料,文章也不成其文章。动笔之前的准备工作中,收集材料是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做不成饭,没有材料也难于写成文章。因此,收集材料是写作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于材料的重要性,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文章中,明确提出了依据“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学风。李瑞环同志在《总结经验十要领》的讲话中说:“总结经验有三个基本要求,也可以叫三个要素:一是要有丰富切实的材料,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要有加工的工具即科学的理论,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三是要有加工的本领,能使用工具把材料加工成成品。材料、工具、本领三位一体,缺一不可。”他把“要有丰富切实的材料”放在总结经验三要素的第一位,是有道理的。他说:“材料缺东少西、虚假差错,工具再好,加工的本领再大,也不会制作出好的成品。我这里讲一个笑话,从前有一个秀才的老婆生孩子在炕上叫唤,秀才写文章没词在地下叫唤。老婆生气地问:‘我是因为孩子生不出来难受叫唤,你瞎叫唤什么?’秀才煞有介事地回答说:‘你是肚子里有东西生不下来,我是肚子里没东西硬要生,我比你更难受呀!’我不相信这件事是真的,但我相信确有这种没有材料、硬憋文章的人。有些总结深入调查不够,基础材料不够,或偷工减料,或假冒伪劣,一看就是屋里憋的、文人编的,是表面文章、空中楼阁。马三立相声《学瞎话》讽刺的那种总结确实存在。搜集材料要花很多时间,但这是必需的,是总结经验最大量、最经常、最具基础性的工作。” 就一篇文章来说,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的主要成份。宋代大学者朱熹说:“作文须是靠实,……大要七分实,只二三分文”(转引自吴纳《文章辨体序说》),清代的章学诚说:“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文史通义·文理》),说的都很精辟。因此,我们要写好公文,就必须在收集材料上下功夫。写作之前,要先掂量一下材料的分量,看材料够不够,如果“火候”不到,就不忙动笔。因为很多时候,写作的失败,不在动笔之后而在动笔之前。材料贫乏,内容空洞,是不可克服的致命伤。因为人的文字表达能力是有“弹性”的,如果材料丰富,内容充实,表达能力就能充分发挥,相反,材料贫乏,内容苍白,表达能力就会随之下降。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