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同素(或词)相配
十、同素(或词)相配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所有的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相互组合成词。所谓同素(或词)相配,就是特意选用多个语素(或词)相同的词或词组,利用它们部分语素或词相同的特点,让它们相互照应,互相配合,以增强表达效果。例如: 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无论是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来看,还是从保持和加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来看,强化农业这个基础,做好农村工作,团结带领九亿农民坚定地朝着宏伟目标前进,都是极端重要的。农业兴,全国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安,天下安。(**《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例①中通过语素(这里实际上是词)“兴”、“富”、“安”配合使用,以极其简练的语言说明了农业、农民、农村工作的重要性。 ②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大事多,新事多,急事多,难事多,有许多矛盾不好处理。这几年,我们常讲要理顺经济关系,我说首先要理顺群众的情绪,这是最基本的。群众最可敬,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怜,群众最可畏。群众最可敬,历史靠他们创造;群众最可爱,也最可怜,中国老百姓生活苦,没有什么怨言,没有什么更高的要求,不过是找个托儿所给带带孩子,孩子长大了上学给个桌子,毕业了给个工作位子,搞对象给间房子,他们只有如此简单的基本的要求;群众也最可畏,不管什么人,你若惹恼了他们,就得完蛋,即所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道理。(李瑞环 例②两次运用同素(或词)相配修辞方法。一是句中的四个“事多”,即“大事多,新事多,急事多,难事多”,四个词组中相同“事多”互相配合,强调“有许多矛盾不好处理”。二是用了四个“子”,即“孩子”、“桌子”、“位子”、“房子”四个词中的相同语素,它们互相配合,强调群众的要求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以增强表达效果。 ③《党史纵横》2006年第4期刊登沈宝祥的文章,回忆粉碎“四人帮”以后,胡耀邦同志主持中央党校复校,向学员提倡讨论的风气。 中央党校于1977年9月25日开学上课。9月27日,当耀邦同志得知学员有顾虑时,便说,顾虑什么,一个开除学籍,一个是毕业时写个不好的鉴定。要告诉学员,我们要敞开思想,真正的学到点马克思主义。打棍子,戴帽子,只是那些没有本事的人的方法。提疑问,讨论,这个风气好嘛。在党校学习时搞“三不主义”,他们是相信的,会不会毕业时写个小的条子呢?要告诉他们,毕业时不做鉴定,不写小材料,自己写个小结,小组坚评论一下,有不同意见还可以保留。以后,耀邦同志又明确提出,学员们在中央党校学习讨论中发表的意见,写的学习心得,一律不装进档案袋子。由“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加上“不装袋子”,发展成“四不主义”,这是耀邦同志的创造。“四不主义”对学员们消除顾虑,解放思想,起了很好的作用。 例③的“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装袋子”的“四不主义”,运用的就是同素(或词)相配修辞方法。用了四个“不”四个“子”,即“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装袋子”的“四不主义”,四个词中的相同语素,它们互相配合,对学员们消除顾虑,解放思想,起了很好的作用。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