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关于读书的十条方法论

摘要: 导读:2014年12月12-14日,全经联商学院第三届董事长研修班第五次游学走进五台山,来自全国各地近30位房地产及相关企业董事长及高管参加了本次游学。本次游学特别邀请著名战略营销创意专家、全经联首席品牌顾问、上 ...
文稿修改演播室


思、明辨、笃行”。
 
中庸里面讲“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山大学还把它作为校训,我说的“博学”不是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学海无涯志为帆。船帆是你自己立的志,这样划定一个读书范围。“审问”就是你一定要把它问明白,问就是争论,而不是为了表现自己。“慎思”就是要仔细地思考。“明辨”是辨析,不是辩论,一起辨析清楚不,是辩论一个输赢。最后,“笃行”是你一定要把它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面,一定要放在事上琢磨。
 
7、读书要放在具体的事情上进行琢磨,读书时读自己,不是读别人,书是镜子,是尺子,是为了照自己,量自己,不是为了照别人,量别人。
 
我们说读书是读自己,不是读别人。我在发读书笔记的时候经常有一些粉丝会感觉到很有共鸣,然后转发一堆评论,说华老师说的真对!我一看就知道他是在读别人,不是在读自己。什么意思呢?比如他说现在这个社会风气不行,老人倒了都没人扶,这个大家都有共鸣,这个时候就是在读别人。读到了社会不行,读到了现在的人不行,没有读自己。读自己的时候就想你自己扶不扶?很多人你问他扶不扶的时候,他马上就说,万一是讹我的怎么办?道理马上就转过来了。所以,都是把道理用在了别人身上,没有把它用在自己身上。这样去读书读下来还是没有收获,没有进步。所以读书是读自己,不是读别人,一定是关照自己,去看、去修正自己,而不是拿把尺子量别人。我们都拿镜子照社会,拿尺子量别人,表面上看跟书很有共鸣,实际上都没学到。因为尺子都量别人了,都帮别人读,不是帮自己读了。
 
8、读书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气质,不光是为了知识,更是为了修养。
 
我们在读书上面看到的都是学习知识,从小教室上面挂着“知识就是力量”。现在我们知道知识就是生产力,而且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缺知识,不停地要吸取新的知识。但是往往我们都忽略了自己最缺乏的,特别是现在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最缺乏的是修养。你看到互联网英雄在媒体上打赌,赌你做得大还是我做得大,斗嘴出风头,其实是一种缺修养的表现。我们今天在座有90后、80后,大部分还是70后,甚至还有60后,我们都是文革后的一代,为什么老说我们中国人出国门是丢中国人的脸?其实都是缺修养。我们这代人比较粗痞,比较粗鲁,你必须认识到自己的粗鲁。
 
昨天有人说,去西藏一看根本不是回事,藏族人非常和平非常友好,觉得自己之前想的不是那么回事。实际上就是你在别人面前才认识到自己的粗鲁,即便好点的也有点粗糙,反正就是没有细致的。看到别人温和的文明的细致的人,才看到我们的粗鲁。我们现在在座的都是领导者,我们说成功是成就自己,成就自己内部,我们大部分人都走完了这一步,而领导者,则是要成就他人。我们实际上要成就很多人跟着我们干,很多人在我们平台上面干,要帮助很多后进的人,他们比我们更有知识,至少是有我们没有的知识,然后你还能够让他们都发挥出来。这个时候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自己的修养。所以说这个是张载说的,读书的大义在于改变自己的气质。张载是宋代人,他说的最有名的一句话我一说出来大家都知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说出来的这么宏大气势的话。他说用读书改变你的气质才是你最大的益处。
 
曾国藩在他的家书里面给他弟弟的信里面说,唯有读书能改变气质,而且看面相的大师还说,读书能改变你的骨相。你是帝王将相、富贵之相,读书能改变骨相。你的修养到了以后,你的诚意到了之后叫什么呢?面有德容。曾国藩说面质润泽。我们看到和尚的面相就不一样,那就是面有德容,气质自然散发出来,就能够感化人,就能够带动人,就能够影响人。所以叫做“大而化之”。我们现在把这个词都理解错了,好像是大大咧咧的。“大而化之”是因为德行之大能够感化别人,甚至感化天地,天人合一都要被它而化之。
 
所以第八说在读书的时候,不是光为了知识而读书,而是为了修养而读书。这就是在四书《大学》里面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己的修养到了,你把自己家人搞好了,然后你再搞好你们的公司,搞好你们的国家,带动全天下。
 
9、读书不要贪多。
 
我们讲这么多读书的方法和理念,能够达到那么宏大的效果。我们怎么样能够做到呢?所以我说有一点算一点,不要求全。你就从那一点点开始去做,其实我们读不了书往往都是我们贪多。你拿一本书一篇一篇看,能怎么着?你说今天我还有好多书没看,我得赶紧看了。所谓的赶紧看就是没看,就是自欺欺人,翻翻就放一边了。这是读速度,你贪多最后就变得一本都没有读。本身没贪多,我一年读一本也行,但是我真正把这本吃进去了,那我反而能够取得进步。
 
10、读书不要急躁、不要贪快。
 
有时候一本未完不动下一本,而且读的时候翻着翻着就走神了,走神的过程还在翻,我就很注意这点。我走神我就翻回来,从我走神的地方再重新读过来,这样我能够保证我一本书不读则已,我读到就学到里面的东西。
 
这些就是我刚才讲的十条读书方法论。
 
【我读书的范围和收获】
 
第二部分我大致介绍一下我自己读书的案例,我讲讲我聚焦读哪些方面的书。
 
1、历史是兴趣
 
我读书线条蛮清晰的,首先我读的最大的一类书就是历史,对历史我是非常感兴趣。小时候有一本《上下五千年》,那个老师写的特别好,但是他只写到了三国,后来在文革的时候就被迫害死了,但是现在《上下五千年》也是这么厚。那时候对历史有点印象,之后也没怎么去读。后来到了大学,我是1988年读的大学,1989年以后就在想,因为受到很大的冲击,我一个同学跟我说,你要想认识世界,你必须读历史。我就开始读历史。读了《中国通史》翦伯赞编写的,然后柏杨有一本《中国人史纲》,这本书历史入门我很推荐,因为就这么厚三本,把上下五千年写完了。
  
我高中的时候我语文就比较好,高考语文考了第一名,我的古文也比较好,我读完这两本之后我就开始读《资治通鉴》我到现在大概读过三遍,那个是很大的文字量,我第一本读的是在大学时候买的岳麓书社出的一套《资治通鉴》、《史记》、《韩非》、《商君书》,就是诸子百家很多。岳麓书社套书特点就是没有任何的注释,字也小,排的也密,所以特别便宜。《史记》就这么一本,七块多钱我记得。《资治通鉴》这么厚的四本,60多块钱,我大概买了100多块钱的书,没有任何的注释,就这么读了一遍。后来我读过一遍文白对照的,翻译成白话文的,再最后读过一遍元朝的胡三省的注本,中华书局的《资治通鉴》的注本。
 
在我家里二楼走廊专门是我的书架,书房里面我的也有,太太的也有,孩子的也有,我的书架里面放着《二十四史》。以前没有kindle没有电子书的时候我喜欢出差随便带一本,又薄又轻,而且里面主要是读记和传,一个人的传记。睡觉之前在酒店读,读一个传记篇幅又不大,多的十几页,少的三两页,但你能够吸取到很多他的智慧。那个时候诸子百家都读,道家、法家。
 
读法家对我的影响比较大,我读法家真正读懂了中国的政治,中国的社会。
 
《商君书》讲法家的统治之术,其实核心就是两条。
第一,叫做强干弱枝,就是国家要强,人民要弱。特别强调老百姓家里不能有余粮,甚至不能吃饱,只能吃个半饱。老百姓吃饱了就有主意有想法了,如果不能吃饱的话,你叫他干什么就干什么,永远是你这里有饭给他吃。所以他还提出了一个“利出一孔”,就是整个国家只有一个老板,就是政府。现在我们在座的老板每个人都是一个出利的孔,所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个孔出不来利,我到别的孔找活去。以前我们就是“利出一孔”,你离了政府,就没有粮食关系,你动都动不了,所以你必须听政府的,而且一定不能让你有余粮。什么叫割资本主义的尾巴,看邓小平的电视剧说割资本主义尾巴,说荒唐,其实只是一个统治的战略,必须把你的余粮割干净了,你才任由听指挥,听使唤。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7-12-11 21:43
  • 4
    粉丝
  • 1166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