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相似块建构:写作教学的新思路

摘要: 我国传统写作教育历来主张“以读促写”“读读写写”,认为文章写作“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带有明显的重感悟、轻思维的神秘主义色彩。就像鲁迅描述的:“一条暗胡同,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 ...
文稿修改演播室


相似块的建构要把握好几个原则。首先是主体性原则。由于学生在知识、能力、精力等方面的局限,相似块的筛选和整合主要靠教师,但相似块的建构却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道理很简单,文章相似块只有在学生认知结构中形成有效建构,之后的相似激活、相似创新才能得以发生。而且,学生头脑中储备的相似块越丰富,相似激活的可能性越大,范围也越广,相似创新的实现也会越容易。其次是形象性原则。相对于材料相似块,图式、技法相似块要显得抽象、枯燥得多,教学的成效也往往取决于教师指导学生建构图式、技法相似块的技艺和智慧。而这种技艺和智慧的核心要素就是形象性、趣味性,判断其价值的标准是学生的可接受性。现在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对作文技法抽象笼统、枯燥乏味的填鸭式讲授。最后是训练性原则。相似块只有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使相似块熟练化、自动化,沉淀为人脑的内隐模块,进而成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东西。正如乒乓球、羽毛球运动员尽管会打,但仍然反复刻苦训练,目的是在头脑中巩固相似块。还是叶老说得透彻:“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通,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10]如何达到“终结”的理想境地,显然离不开训练。

相似块在人脑中建构、巩固的同时,也往往会产生副作用,容易固化板结、凝滞僵硬,极不利于创新思维的生长。这有点像杀毒软件,要不断更新,否则就失去效应。当前的写作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仍然难以奏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原有的相似块没有得到更新升级。就文体图式的建构来说,遵循文体秩序的“入格”训练,可以在学生认知结构中建构起清晰的图式相似块。但主体在遵循文体图式、突出文体意识的同时,又总是能在文体限度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这时,写作主体头脑中原有的写作模式、构思惯性也逐渐消退、沉没,已不依赖于图式、模式这个拐杖便能自由行走于构思的坦途,并逐渐摆脱模式的单一、机械。而与此同时,主体又在不断生成建构着新的模式,不断突破,不断超越。还是刘勰说得辩证和透彻:“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11]因此,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不断推陈出新,更新升级、解构重构、丰富发展已建构起的文章相似块。

四、文章相似块的激活与创新

写作行为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文章相似块在人脑中往往处于静止、沉睡的状态,只有相似激活才能唤醒激活沉睡的相似块,促成耦合共振,走向相似创新。

(一)相似激活的发生——刺激诱导。严格说,写作行为都是由某个动机引起和推动的,主要有内在情志驱动和外在环境刺激两大类。但主体的情思意念总是植根于现实生活,作者也总是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触动情思、执笔为文的。因此,写作动机归根结底还是客观外物触发诱导的结果。我国古代的“心物感应”“心物交融”“情景交融”等命题,其实都说明了客观外物触发写作动机的道理。这种起着诱导、激活、触发作用的客观事物,有时看来微不足道,它可能是某人、某事、某物,也可能是某个情景、某个细节,甚至某句话、某种表情,可以直接来自现实生活,也可能间接来自书本听闻,但它的能量和生命力,却往往是惊人的,不容忽视。据说笛福读到了水手历尽艰辛回国的故事,才写出了《鲁宾逊漂流记》;冰心在回国途中海面上看到了漂流的木屐,激发了她创作《一只木屐》的冲动等。对于写作教学,这种触发文思的诱导事物并不多,因此模拟创设能唤醒沉睡相似块,起到“点火”作用的相似诱导情景,成了引发学生写作动机的关键。而精心设计的作文题正好创设了这种诱导情境,如2016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虚拟与现实》,题目描述了“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等情境,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能有效勾起沉潜的相似块,使学生有话可说,不会“为赋新词强说愁”。

(二)相似激活的原理——耦合共振。客观外物之所以能够与内心世界交汇融通,前提是它们之间有着相似契合的对应关系。那些静止沉睡的相似块,一旦受到外界相似信息的诱发、刺激,就会有序地与之匹配靠拢、耦合共振,从而使原有“相似块”在同化和适应中走向新的平衡,升级为新的相似块,于是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没有相似激活,头脑中的相似块永远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解构与重构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创新更成了“天方夜谭”。其实从宽泛意义上讲,一切文章都是景与情、境与意、物与心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相互转化而成的,这是一条不容辩驳的铁律。进一步说,只有当“心”与“物”这两种不同的“质”在结构形式上具有相似的对应性,“物”的特征和内涵能激活“心”的相似块,产生共振,才能实现情感移植,才会产生美妙构思。杜牧诗中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里的蜡烛无所谓有情与无情,关键是诗人将自己内心难以割舍的惜别之情投射到蜡烛身上。“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愁”与“春水”虽然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但“愁”的绵延不断与“春水”那永无休止的滔滔不绝却有着结构上的相似点,因而构成了情感的移植。

(三)相似创新的实现——解构重组。写作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文化建构活动。如果说相似激活是前奏,那么相似创新就是高潮,其内在机制是相似块的解构和重组。优秀诗文大家的写作水平远远高于普通人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仅拥有大量的文章相似块,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惊人的升级重组相似块的能力。相似创新表现在写作上,首先是灵感的到来。其实灵感并不是什么天机难测、神灵奥秘的东西,而是“人脑在高度亢奋情况下信息纷呈、互相沟通所造成的那种最佳的思维态势。”[12]这里的“信息纷呈并互相沟通”正是相似块突破原有秩序的重新搭配和最佳组合,也是相似块解构重组、整合升级的活跃状态。灵感的到来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有头脑中储存较为丰富的相似块,机遇和灵感的降临才会“不期而至”且“来不可遏”,正所谓“灵感是对艰苦劳动的奖赏”。[13]

写作中的“无意识构思”是相似创新的又一体现。“无意识”不是意识处于真空状态,而是构思活动在心灵的屏幕后运行,隐藏沉潜,无踪无迹,没有被意识到而已。古代许多诗文家都承认“不期而遇”的非自觉创作现象的存在。他们认为写诗作文“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李德裕);认为“天籁不来,人力亦无如何”(袁枚)。有些诗人在梦中获得佳言妙语,如“李白梦笔生花而才思益进”“江淹梦得五彩笔而文章大乘”。之所以这样,是由于无意识中,头脑中的文章相似块的离散重组、搭配整合不受限制,这也是无意识构思往往能获得佳作的原因。当然,无意识构思也是有条件的,除了要储备丰富的文章相似块、积淀丰厚的文化素养和生活阅历外,还要善于调解构思、搁置构思。当构思遇到障碍,思路受阻时,一定要停下搁置一段时间,适当转移注意、放松心情,所谓的“运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就是这个道理。这时候虽然构思在意识中“搁置暂停”了,但却在无意识的大海中继续遨游,而且在这种松弛的思维状态下,相似块的解构重组会比较活跃,新颖独特的构思创意也更容易到来。

 

注释:

[1][]欧阳修语,见:[]魏庆之.诗人玉屑[M].王仲闻,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8123.

[2]鲁迅.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秘诀[A]//鲁迅:鲁迅论创作[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632.

[3]张光鉴.相似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2.

[4][11][]刘勰著.文心雕龙[M].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519.

[5]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26

[6]金振邦.文体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72.

[7][]李涂.文章精义[A]//王凯符,张会恩.中国古代写作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67

[8][]欧阳修.论尹师鲁墓志铭[A]//王凯符,张会恩.中国古代写作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67

[9][]黄宗羲.论文管见[A]//王凯符,张会恩.中国古代写作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67

[10]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79

[12]刘锡庆.基础写作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76

[13][]列宾.论文偶记[A]//朱伯石.现代写作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6248

 

 (作者单位:甘肃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12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8-11-4 21:33
  • 4
    粉丝
  • 1736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