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区2025年半年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上半年工作,科学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下半年重点任务。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国之大者”,是必须抓好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观看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专题培训视频,希望大家能深刻领会,并将其贯彻到我们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清醒认识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态势 2025年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食药安委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和高效协作下,我老秘网区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协同效能日益凸显。我们欣喜地看到,各部门间的联动机制正高效运转。区公安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健局、生态环境分局等单位密切配合,信息共享渠道更加畅通,联合执法力度持续加大。上半年,我们围绕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行动,形成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监管闭环。这种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是我们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坚实基础。二是风险监测精准发力,靶向监管成效显著。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加大抽检监测力度。上半年,全区共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4282批次,覆盖29大类食品。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针对风险较高的品类,大幅增加了抽检频次。与去年同期相比,餐饮食品抽检量增长了287.16%,调味品增长了267.86%,豆制品增长了318.75%,淀粉及淀粉制品更是增长了1166.67%。通过高频次的“体检”,我们精准发现问题、锁定风险。上半年,全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了98.5%,对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我们坚持“零容忍”态度,依法处置率和核查处置完成率均达到了100%,有力震慑了违法行为。三是智慧监管持续深化,追溯体系建设领先。我们积极拥抱数字化改革浪潮,大力推进“XX食链”系统的应用。目前,我老秘网区在该系统上的上链用户已达到5699户,位居全市前列。这一体系的构建,真正推动了“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的实现,为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尤其是在校园食堂、大型商超等重点场景,智慧监管的应用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的监管模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老秘网区的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从宏观层面看,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网络订餐、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给监管带来了新的课题;从中观层面看,一些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意识仍然淡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侥幸心理;从微观层面看,一些顽固性、区域性、行业性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上半年的抽检数据显示,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仍是突出风险点,我们在个别批次的牛肉中检出了克伦特罗,在生姜、豇豆中发现了农药残留超标,在鲜活水产品、禽蛋中检出了禁用药物。这些问题警示我们,食品安全工作永远在路上,容不得半点松懈和麻痹大意。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抓好下半年的各项工作。 二、全面提升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能力 下半年,我们将迎来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假日,消费市场将进入高峰期,同时季节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也将交织叠加。各单位要坚持底线思维,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第一,风险排查要更加精准聚焦。监管资源是有限的,必须用在刀刃上。要改变过去“大水漫灌”式的检查方式,转向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滴灌”。要综合运用监督抽检、日常检查、投诉举报、舆情监测以及外地案例通报等多维度信息,建立动态的风险评估模型,精准锁定高风险的企业、高风险的品种、高风险的区域。要紧盯校园及周边、养老机构食堂、农产品批发市场、城乡接合部、旅游景区等五类重点场所,加大对婴幼儿配方食品、肉制品、乳制品、白酒、食用植物油等高风险品种的监测频次。要结合节假日消费特点与季节性气候变化,科学动态调整抽检计划,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第二,风险感知要更加灵敏高效。要建立覆盖线上线下的灵敏风险监测预警网络。特别是针对网络平台外卖这一新兴领域,要加强与平台的协作,利用大数据技术筛查异常订单、差评信息、超范围经营等线索,确保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介入。要充分发挥基层监管站所和食品安全协管员的“前哨”作用,他们身处一线,最了解情况,要建立通畅的信息报送和激励机制,鼓励他们及时上报风险线索。同时,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对待每一条群众的反馈,让人民群众成为我们风险感知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三、着力构建全链条智慧监管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根本出路在于构建科学、高效、完整的监管体系。首先,要全力推动溯源闭环更加完整。上半年,我们的“XX食链”建设取得了良好开局,但覆盖面和应用深度仍有提升空间。下半年,要继续扩大试点范围,不仅要覆盖大型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更要推动中小企业、小作坊、小摊贩逐步上链。要以屠宰场、农批市场、校园配送企业为关键节点,强制要求重点食用农产品必须通过“XX食链”赋码交易,逐步替代传统的纸质票证,实现交易数据的全链条贯通。我们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溯源数据的不可篡改和真实可信,真正构建起“从源头到终端”的信任链条。其次,要推动监管闭环更加高效。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要进一步完善案件线索的移送和协查机制。农业农村部门在种养殖环节发现的问题,要第一时间通报市场监管部门,在流通环节进行追溯拦截;市场监管部门在执法中发现涉嫌犯罪的,要第一时间移送公安机关,绝不以罚代刑。要健全分级应急处置机制,明确不同等级风险的响应流程、处置权限和部门职责,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响应、科学处置、有效控制,最大限度降低社会危害。 四、凝聚维护食品安全的磅礴伟力 食品安全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非一家之功、一日之力所能及,必须构建企业落实、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协同的共治格局。一要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督促企业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工作机制,指导企业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真正履职尽责。我们要从严监管,但也要优化服务。对于主动报告、积极整改的轻微违法行为,可以依法适用“首违不否”和轻微免罚清单,体现监管的温度,引导企业从“要我合规”向“我要合规”转变。但对于主观故意、性质恶劣、危害严重的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严惩,处罚到人,形成强大震慑。二要压紧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各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要协同配合、无缝衔接。农业农村部门要严把产地准出关,加强农兽药经营和使用的监管;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把市场准入关、生产加工关和餐饮服务关;卫健部门要做好风险监测评估和标准制定;公安机关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我们要通过定期的风险会商、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推动风险研判成果有效落地,变“九龙治水”为“握指成拳”。三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食品安全,人人有责。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升公众的辨识能力和维权意识。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其制定行规行约,加强行业自律。要探索建立“吹哨人”制度,重奖内部举报有功人员,让违法者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只有当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时,我们的食品安全“防护网”才能织得更密、扎得更牢。 同志们,守护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这既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我们对全区人民的庄严承诺。让我们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开拓创新的锐气,持续深化协同共治,坚决筑牢安全防线,不断提升我老秘网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更安心,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的安全底气和民生温度!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