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kwei 发表于 2021-1-7 17:20:27

关于统筹兼顾畜禽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建 议

背景:近两年,随着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深入,一些基层地方受环保问责制的影响,大有“谈养殖而色变”现象,生怕因畜禽污染“挨棒子”“丢帽子”,有的地方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重“关”不重“治”,甚至提出“无猪镇、无猪县”,造成大面积关闭畜禽养殖企业,给当地畜牧产业发展着实造成了不小“伤害”,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生猪供应短缺、猪肉价格居高不下。养猪数量的急剧减少,凸显出三个方面的严重问题:一是保供。俗话说“猪粮安天下”,猪肉价格更是国家物价指数 CPI的晴雨表。现在中国的“油瓶子”因为进口大豆已被控制在外国人手里,如果生猪产业再步其后尘,将成为难以承受的民生之痛。二是增收。在广大农村,农民赖以生存的方式就是种地养殖,大量关闭畜禽养殖场(户),农民增收渠道变窄,必将不同程度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三是有机肥。猪粪少了,化肥用量必然大幅增加,造成更为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如何进行统筹兼顾,实现畜牧产业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协调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
大问题。建议:一是调整优化区域布局。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要根据土地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推进生猪区域布局调整。国家提出了建立生猪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由原来的“调猪”变现在的“调肉”,要充分考虑区域疫病的防控、生猪供应的保障等问题,科学确定区域适宜养殖规模,保持一定规模的养殖量,做到区域内大致供给平衡。二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在限养区严格控制发展数量和养殖规模,对现有养殖企业污物处理利用能力进行改造提升。在适养区内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养殖模式,重点支持发展种养结合的适度规模养殖,强化科技支撑,改进养殖和粪便处理工艺,提升设施装备和管理水平。对新建养殖企业在污物处理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选址、规划、设计、施工,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对新建畜禽养殖场在用地、建设、环保设施等方面加强审核和监督。三是促进粪便综合利用。加强粪便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围绕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循环利用,探索改进养殖工艺和粪污处理技术。加快研发畜禽粪污肥料化、能源化利用技术,总结推广投资少、处理效
果好、运行费用低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模式。实施有机肥替代行动,加大商品有机肥补贴力度,提高有机肥使用的积极性。扶持畜禽养殖废弃物收运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小散养殖场(户)提供粪污集中处理服务,解决粪肥还田利用“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强化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要加大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规模养殖场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努力构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政策框架体系,探索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补贴、金融扶持等手段,支持养殖场户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加大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扩大农机购置补贴目录范围,提高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的设施化水平。加大沼气等生物能源补贴力度,参照光伏发电补贴价格,提高沼气发电上网电价,把宝贵的沼气能源资源积极转化为电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统筹兼顾畜禽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建 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