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钢蛋

UID:52439文秘部门负责人

在路上奔跑的人,需要好好努力

  • 22
    主题
  • 9
    广播
  • 8
    听众
  • 0
    收听
  • 0
    好友

基层困惑

热度 1已有 218 次阅读2016-8-1 20:43

一、基层工作的困惑(一)学习的困惑。为什么和大家谈学习?最近和很多基层同志交流时发现,很多基层同志有学习的愿望,但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一是感到书本上学的知识无用武之地。基层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实践知识的需求多于对理论知识的需求,由此引发了很多基层干部的本领恐慌。有些同志明显感到从书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没有用处,特别是科干班和青干班里在乡镇工作的大学生同志应该体会得更深刻,就是从书本上学习到的东西很难找到与日常工作的契合点。二是对新的理念和知识感到无所适从。我们现在处于知识和信息爆炸的年代,新的理论和新的观点层出不穷,有时候想跟上潮流,但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有些40岁以上的同志,明显有这种感觉,原来熟悉的工作正在减少,不熟悉的工作在迅速增加。有时我和涉农部门的同志交流,我们现在研究农业工作,谁敢说熟悉农业农村工作?原来的农业农村工作做好收种管就行,现在不行了,发展、建设、改革都要做,项目工作、规划建设管理、脱贫攻坚、现代农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都要学习,而这些工作内容和要求都是新的,很多同志都不熟悉。三是繁杂琐碎的业务知识逐渐消磨了大家深度学习的热情。我们很多基层干部天天看文件、材料都看不过来的,很多工作都是按照原来的经验和习惯来的。有的同志天天看文件,以为看懂了,但是对新的业务知识没有深入。我去部门调研,发现很多同志讲的基本上都是老一套,新知识他们接受得很慢。

(二)体制的困惑。我们大家都在体制内,但是不熟悉体制建构的内在逻辑。我们经常说中央是顶层设计,我们就是基层,是体制的执行者,而因为被体制包裹着,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一些政策,我们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体制不熟悉,因而掌握不了主动权,就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疲于应付。就像打仗,叫往那里冲就往哪里冲,但不知道为什么打、打什么、怎么打。现在有很多同志觉得很累很辛苦,跟这有关系;也有的同志因为驾驭不住,不想当公务员。作为基层的同志会感觉:一是官小事多。我们层级低,无法左右上级的决策,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最近,去调研发现很多部门和乡镇为落实而落实、为考核而考核、为开会而开会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有很多市直部门同志汇报工作,想强调部门工作的重要性,就想要求乡镇明确专人负责,这是我比较反对的。市直单位100多个,而大的乡镇的公务员才30多个,怎么够分的?二是责大权小。讲的难听一些就是什么工作都要杀要剐。一岗双责、一票否决,就像一把把利剑高悬于基层头顶,随时都可能掉下来。这两年我们要求对乡镇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财力下沉,但是真的放下去的过程中还是有阻力的。我们都说依法行政,但是越到基层越发现有的政策法规和老百姓的诉求之间还不是完全契合的。三是事多钱少。现在大家都有体会,资金分配的实际权力都在上面,我们国家专项资金比较多,都是戴帽子下达的,这些钱实际不好花。我们要求乡镇的同志要有市场化的观念,到市场上找钱,用市场化的手段解决财力不足的问题,但是我们基层的同志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熟悉、理解这方面的业务知识。

(三)方法的困惑。我们基层的干部身在基层,直面问题,但是绝大部分的干部都没有接受系统性的工作方法训练。这与很多领导都强调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有关。最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大家学习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希望大家回去学而不思则罔,每一条都要认真学习。毛主席对工作方法的研究非常到位,而且他也非常重视,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之前,他还写过《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关于健全党委制》等文章,建国以后他还专门起草了《工作方法六十条》,这些论述和实践至今仍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我们基层同志直面群众、直面问题,大部分面对的都是一些琐碎无趣、鸡毛蒜皮的事情,导致我们的干部身心疲惫,很多干部就一个字:。最突出的几个表现:一是对问题无能为力。有些基层干部发现问题也解决不了。有的感到接到的任务和群众的需求是脱节的,所以就像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二是对任务机械执行。基层干部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所以导致接到任务以后叫干什么就干什么,遇到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大家对此最直观的体会可能就是年终写总结的时候写不出来。为什么?因为上面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没有自己的思考,只能机械地罗列。三是对自身能力提升有限。我们干部有时候很困惑,想走出体制,但是很难。在基层工作这么多年,在体制里面一次次碰壁,把我们的棱角、锐气都磨平了,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想出去了,发现自己没有能力了,我们很多干部离开这个体制后就活不了。

(四)动力的困惑。前一段时间市委中心组学习上,会东书记引用了一句比较诗意的话,讲给我们基层的干部是很到位的。他说,很多同志走的太远,忘了为什么出发。我们当初选择进机关当公务员,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多少是有些志向的,是想为社会作些贡献的。但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付出与我们的收获不成正比,工作的酸甜苦辣,每个人都能讲上几天几夜。普遍感觉:一是上升的空间小。尤其是县这一级,天花板是最容易触碰的,一般到科级,到县处级很少,能走出去到地厅级以上的那是凤毛麟角。我们绝大部分基层干部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化解尖锐矛盾的能力都是比较强的,但是因为有天花板限制,上升的空间很小。二是经济待遇低。FF的干部这么多年是比较吃亏的,工资低,福利待遇也比较低。我们一般的干部一个月也就二、三千块钱,如果家里两个人都是公务员,上有老下有小的,经济压力确实很大,再加上五加二”“白加黑的经常加班,尤其是乡镇干部,到了秸秆禁烧,可能一个月都回不了家,付出确实多,待遇确实低。三是心里落差大。绝大部分的基层干部手中是没有太大权力的。以前当干部可以解决个子女就业问题,现在不行了。以前可能还能喝个两杯,八项规定后,喝两杯的机会也少了。尤其是越往基层越有这种感受,我们听说过,有的乡镇班子成员到市直部门办事,遇到素质差的科长、股长,被呼来喝去,心里肯定不好受。为什么很多乡镇干部想回城呢?还不是因为在机关里面感觉好一点。基层干部跟别人比起来还是底气不足,心里是有落差的。


路过

鸡蛋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