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腊月廿三,是传统习俗中的“祭灶节”,亦被称为“小年”。这一天的到来意味着整个春节庆祝活动开始啦!
% m# O1 X7 D5 y$ c' O7 L/ { 中国过年有很多传统习俗,每天干什么老祖宗都给我们安排好了,所谓的年味,也都是从一个个习俗中散发出来的,对照一下下面的过年习俗,看看你过的年对不对。1 j0 C3 j/ D" @' s; m
【腊月二十三】- U3 W7 S! P. E* n
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日(腊月二十四日),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I- L( _2 J N8 H( U
【腊月二十四】" O) p+ t( X9 _ R/ T; i% N0 x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v1 E2 N2 y8 F, e4 |" L
【腊月二十五】
! f w& G2 ?! @' D" a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8 ?8 G, g9 H ~0 b6 B: L
【腊月二十七】
/ `( ?7 E4 P7 W4 h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 {, I4 T1 j1 I$ O) s! l0 H 【腊月二十九】
3 t9 L6 W0 l9 C+ @2 V% h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 q! ?) \7 T' Z 【腊月三十除夕】
9 F; ^3 m8 {" \% f! L; b 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6 v* p; M/ q0 x4 X4 [1 l- b
+ w7 @1 G6 y$ J/ V
4 p5 r" _) A) K+ n8 A/ m1 j 【正月初一】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6 y: L+ J3 X4 D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俗称“迎婿日”。 北方在正月初二,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每年初二,是老北京敬财神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要赶到财神庙去烧“头炷香”。3 i% B. v2 \$ D7 N/ b, X
$ s0 }0 \2 }, |* i5 S 【正月初三】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正月初三称为“小年朝”,也称为“赤狗日”。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y& @2 P# B8 V
: m2 D" P; x# k3 }' u5 Q6 ^" w, k
【正月初四】 农历正月初四,在老皇历中占羊,又称为“羊日”,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全家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另外,一般商家都在初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4 Y' y4 Z" |1 }
}; X; V' b: [6 `7 t! K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 这一天,在许多地方都有送穷的做法,只是具体仪式和称呼有所不同。
3 w$ b0 N, t* T w7 @
6 J0 K# P; `* B/ o0 e 【正月初六】 农历正月初六,又称为“马日”。古称挹肥,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农民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 老北京民俗谓:这一天,家中主妇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
- a# _7 s" w- c5 z. }2 u" U" z3 o3 ?& h3 V
【正月初七】 中国民间称农历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又称为“人日”、“人胜节”或“七元日”。古时,这天人们比较注重饮食、剪彩胜。在人日也多有占卜的做法。据说这天“天气清朗人无病,阴霾风雪有灾祲”。现代人一般不过人日,不过作为年的最后一天,还是要做些形式上的讲究,比如这一天晚上鞭炮就放的格外响亮。9 k7 k0 D+ {- B$ p- k- ^
2 J- c% X) p! F, S& }& g
【正月初八】 谷日,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初八日的称呼也不相同,或叫“顺星日”、“祭星日”、“八仙日”,或叫“转八日”。我国一些地方也在初八日进行占卜。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5 j, ^. b. ~8 F( X7 G! U- f
9 Z) F/ ^8 G3 d- W/ D8 M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在北京通县,“正月初九日及十九日,士民争往城西留台尖登高,谓之‘逛燕九’。”而在我国南方许多地区,如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多以初九日为玉皇诞辰,并有一些祭祀活动。在四川合川,初九日,男女备香烛,到纯阳山祭祀吕祖,叫做“登高”。/ K" n8 z9 x1 v$ k
- o5 C) Q* a) i* U. Z& \$ G 【正月初十】 石头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 k6 [) s. U b" |$ S2 x
# c3 [+ z* p' J& @0 x; {3 k 【正月十五】 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E8 B2 J6 J- Y
& c1 H& Y+ \" A+ h
& I3 K! W. {1 n- f4 F)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