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社区建设---共建文明社区 同享幸福生活

[复制链接]
量周沙界 发表于 2009-5-21 22: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返回上页

共建文明社区 同享幸福生活

林瑞霭 刘明辉

一、文明社区创建取得初步成效

在三明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自2001年底,全市在梅列区、三元区和永安市8个社区开展整合试点工作。各试点社区,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工作着力点,以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为目的,以深化“共建文明社区,同享幸福生活”活动中心为载体,积极开展文明社区创建和“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在2002年召开的全省社区工作会议上,梅列区列东街道、三元区城关街道、永安市燕南街道被命名为“福建省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1、整合社区资源,建立新型体系。把社区整合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按照《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和三明市《关于贯彻<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要求,稳步扎实地开展整合工作,目前已将原有的116个居委会整合成76个社区,整合完成率达95.8%。整合后的社区规模适中,资源配置合理。

2、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工作条件。试点社区的软硬件建设基本达到了“四室两站六个一”的标准。“四室”即: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党建室、警务室、活动室,总面积都在100平方米之上,其中120平方米以上的占50%;“两站”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医疗站,目前两区一市共建有“两站”247个,从业医务人员达700余人;“六个一”即:有一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一部服务电话、一台电脑、一支社区志愿者队伍、一块居务公开、科学、文化知识宣传廊和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

3、深化社区教育,提高居民素质。各社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始终把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作为加强文明社区创建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任务来抓,积极宣传推广和普及先进的思想文化,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利用文明市民学校和宣传栏、阅报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文明市民公约》、《九不规范》等内容,使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具体规范入户入脑、深入人心。开展社区科普教育、健康教育,引导居民摒弃陋习,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时尚,形成“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4、优化社区管理,营造温馨环境。各社区围绕省、市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区,创建一流人居环境”的要求,突出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主题,把营造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安全舒适、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社区环境作为文明社区创建的重要目标,开展环保进社区、园林进社区等“绿色社区”、“交通安全小区”、“卫生示范社区”、“无毒害社区”活动,逐步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和袋装化,落实“门前三包”、卫生责任区和绿地认养制度,积极引导社区内家家户户种植树木花草,美化、绿化居住环境。

5、拓展社区服务,办好利民之事。一是完善服务设施,开设专项服务。各试点社区建成多功能的“一门式”服务大厅,成立了社区服务站(中心)、社区服务网点。目前,全市各社区以残疾人、老年人、优抚对象、幼儿、下岗失业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及社区单位为服务对象,广泛开展助残康复、托老托幼、民政优抚、就业保障、民事调解、医疗保健、家政等服务。二是开展区域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在创建文明社区活动中,社区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区域共建,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把单位内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社区资源的作用。三是开展“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活动。把科教、文体、卫生、通讯、广电等九个方面24个部门单位的服务延伸到社区,为居民办实事好事,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和方便。近两年来,供水、供电、煤气、卫生、公安等部门联动服务快速、周到,得到了社区群众的充分肯定。

二、创建文明社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明社区创建投入不足。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一些社区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难以到位,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条件、社区环境基础设施还有待改善,社区居委会人员不足,活动经费短缺,缺乏“造血”功能,难以建立长效管理、科学管理的工作机制。

2、部分社区居民、单位参与共建意识不强。部分居民的思想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认为社区建设是政府或单位的事,遇到困难、问题还是习惯找单位、找政府,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对文明社区创建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社区个别单位对开放单位服务设施,实现资源共享持消极态度。

3、“城中村”问题与不文明陋习尚未解决。梅列、三元、永安、沙县等地都存在“城中村”问题,涉及村民的社区整合进展困难。“城中村”的村民还存在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以及封建迷信抬头等种种表现。一些社区居民文明素质较差,违反“九不规范”和“文明市民公约”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大声喧哗、破坏公物、乱张贴、乱堆放、占道经营等现象屡禁难止。

4、社区党建工作有待加强。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固定人”变成“流动人”,以及在社区落户的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农村进城务工党员的增多,如何解决驻社区单位党员的“双重管理”,特别是下岗失业党员和农村进城务工党员的有效管理,目前办法不多,措施不力,存在一些漏洞或空白,有待进一步理顺和加强。

三、深化文明社区创建的对策

1、加快社区整合,夯实创建基础。社区整合是文明社区创建的一项前提性、基础性工作,抓好社区整合工作十分重要。各县(市、区)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三明市《实施意见》中“五要素”和“三个有利于”要求进行社区整合,切实做到定位准确、地域清晰、范围适中、功能齐全。在社区整合中,要按照因地制宜、维护村民合法权益、平稳过度等原则,采取不同方式稳妥解决“城中村”问题,使社区整合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持续增加投入,完善社区设施。投入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广泛吸纳社区内外资金,鼓励社会各界捐助,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切实解决文明社区创建的经费问题。

2、加强市民教育,提升市民素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全面推进以德治市。要在各社区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利用社区内各种宣传阵地深入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不断强化社区干部群众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意识。认真组织社区居民(村民)开展“爱我中华、兴我三明,艰苦奋斗、建设小康”为主题的道德实践,形成争创文明城市,加快三明发展的氛围。

3、创新活动载体,主动开展创建。各社区要在全市统一部署的“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和创建学习型文明社区(单位、家庭)活动的基础上,根据本社区的具体情况,扬长避短,在特色创建上作文章。要积极开展环保、园林、科普、文体、卫生、法律等进社区活动,充分调动社区单位、居民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投身于“社区是我家,创建靠大家”的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中来,通过精神文明创建,引导居民走出小家,融入社区大家庭,加强居民之间的互相联络,沟通感情,加深了解,密切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归属感、认同感,共同为“共建文明社区,同享幸福生活”献计出力,在参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4、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党建活力。根据社区党员不断增多,成分多样的发展态势,文明社区创建必须突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要大力加强街道、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街道、社区,配齐配强街居领导班子。要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思想品质好、组织能力强、善于联系群众、热爱社区工作的骨干,建立一支专业工作者和志愿者相结合、有关方面人士组成的文明社区创建骨干队伍。要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要求,建立区(市、县)、街道、社区三级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要积极探索推行社区党员社会化和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的新模式,主动做好下岗失业党员和农村进城务工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确保下岗失业党员干部和进城务工的农村党员不脱离党的组织。要围绕文明社区创建中心工作加强党建,把党的工作融入到社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通过各级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内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者单位:三明市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温 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40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