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角度法
: y3 \+ O+ A* O, G) { 从某种意义上讲,可把面试定位为言语申论。言语申论和文字申论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把考生摸拟为公务员。所以,考生在面试时,一定要站在公务员的立场、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回答问题。比如,对腐败、消极现象认识,最后就应该占在公务员角度表态。一般说来,考生可站在下列角度去答题:+ D( X: G$ |+ U- I
1、普通公务员的角度。把自己虚拟成公务员身份,站在政府立场,公务员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Y) M1 I& e) M- V- U5 M7 Y9 g
2、进入假定身份角度。有时候题目会给考生假定一个身份或角色,例如:“五四”青年节,你单位组织座谈会,领导委托你做个即兴发言,时间3分钟。这时你答题的身份就是青年职工,要在“五四”青年节讲话,讲话内容要弘扬“五四”运动“爱国、科学、民主”的精神,做为青年人要把它落实贯穿于平时工作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如果把这个题目换一下:一所中学纪念“五四”青年节活动,你作为政府一名工作人员,校长请你做个讲话,时间3分钟。这时角度就发生了变化,你不再是青年职工,而是政府工作人员,你讲话的主题就应当是弘扬“五四”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7 Y9 B4 R* t9 g
3、站在考官的角度。有的问题要站在考官角度思考才能得高分。如有这样一个题:最近几年公务员报考热,社会上一些培训机构举办收费上万元的天价培训班,请问你对此有何看法?你是否参加过面试培训?站在考官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在回答时你说参加了培训,如果现有水平是80分,考官会想,参加了培训才这个水平,没参加会更糟糕,80分不是你的真实水平,这样肯定会给你的得分造成影响。做为人事部门来讲,按照市场经济,公务员考试也是一种经济,没权力去制止,但是不提倡。所以,站在考官角度,在回答第二问时就应选择没参加辅导。) d* L9 V9 ]; k6 A0 A8 d) S0 ]
二、结构法2 e; |1 p; A+ f2 z. w. x
答题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0 o8 V- G7 @9 k
1、思路清楚、言之有序、层次分明。4 [. x8 c! F2 l$ I$ u
2、抽丝剥茧、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L1 H+ _, D; x3 C
3、遇到障碍、自然跳跃。3 N' k* q/ [& h8 X9 u, B$ z
面试评分标准有这样要求,考生思维清楚,逻辑清晰。所以,逻辑性、条理性是面试答题的生命力,只有结构完整、逻辑性强、条理清晰的答案才能拿到不错的分数。因此,回答问题最好采用点子式:如:第一,第二,第三,最后;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一是、二是、三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力求有条理、逻辑性强。- \1 b7 _" D) N j9 E' C
三、跳跃法
* a2 h# u9 k/ u 公务员考试可以说是考生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每个考生都十分重视,在考场里难免会紧张。紧张不完全是坏事,适度紧张会使自己兴奋,过度紧张会导致思维短路。比如,一道题考生在思考时想到四点,由于紧张,回答到第三点时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时候,一些没经验的考生就暂停在那里,努力回忆第三点,导致冷场,最后的分数自然不会很理想。而跳跃法就是在我们遗忘某点的时候要跳过去,如前面这个题目,考生完全可以直接说第四点,考官也不知道考生要说几点,这样才能保证考生取得好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