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科技教育] 实现教育公平 提高教育质量

[复制链接]
铜陵秘书 发表于 2013-4-20 01: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下,我老秘网市教育,必须紧紧抓住“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个战略主题,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战略,以改革创新的举措,突出“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个重点。即,一是深化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更高水平教育公平;二是全面提高教育(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最终落脚点是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任何一项辉煌业绩的取得,当政者都必须审时度势,把握规律,顺应潮流,并以务实求真的态度,持之以恒地推进。公平是教育的良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社会最大的民生。就当下而言,首先是要深化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公平。

  撇开时间角度的起点、过程、结果三个阶段公平,教育公平还应该包括空间角度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公平。从不同层面看教育公平,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每位教育工作者以及每个家庭都与教育公平有关联,教育公平在不同层面责任内容和责任主体也不相同。从宏观层面看,主要是优先投入,均衡配置城乡、区域教育资源,制定保障公平的相关政策,这主要靠政府行政手段来实现,其责任主体是政府,其他方面是参与和配合。从中观层面看,要进一点缩小区域内校际之间,以及校内班级之间差距,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者通过管理人员的配备,教师培养与流动,经费和设备向各薄弱学校倾斜来实现,其责任主体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均衡配置平行班级师资责任主体是学校。从微观层面看,要通过每位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提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将公平推进到课堂,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即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全体、正视差异、尊重个性,坚定人人是才的信念。责任主体是学校和教师,政府责任是支持,教育主管理部门责任是引导。同时家长要转变观念,承担起配合学校和老师因才育子的责任。只有三个层面齐头并进,各担其责,才能切实将教育公平向深度推进。而三个层面中微观层面最关键,最难做到,也最容易被忽视。

  如果说公平是教育的良心,质量就是衡量教育发展的标尺。说到质量,就易使人联想起学业成绩,想到升学率。诚然成绩不佳,升学无望是质量不高的表现。但学业成绩、升学率绝不是教育质量全部内涵。

  教育质量是教育的本质内涵,提高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所谓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即发展的标准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规模扩张、硬件提升、环境改善、数量增加,而是以质量的提升为主要衡量标尺。也许有人不禁要说,国家没出台质量标准,我们怎么评价质量高与低?正因为国家没有出台标准,才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创新的机遇。因为,没有改革者的先行先试,国家标准永远出不来,或者只能靠拍脑袋出来。

  提高质量,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衡量质量的标准由片面的学业成绩、升学率为标准,转为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丰富个性、良好价值品格以及服务社会责任感,永不枯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全方位的大质量观。要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顺应孩子天性;要改革课堂教学,为素质教育找到落脚点;要建立多元、科学的评价体系,把学校、教师、学生从当前惟一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压力下解放出来。

  提高教育质量,要以改革创新举措释放教育发展的力量。改革教育行政化模式,为教育家办学松绑。把办学自主权真正还给校长;创新校长产生机制、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和退出机制,让有教育信仰的人办有灵魂的教育;以体制机制创新引导校长,将自己使命从“管学校”向“办教育”转变。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破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壁垒,加强交流,公平竞争,取长补短,良性互动,共同提高铜陵教育整体水平。

  提高教育质量,要以两支队伍建设为抓手,夯实教育发展的根基。校长、教师两支队伍是立教之本,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一要理性对待名师、名校长工程,遵循名师、名校长成长规律,不要拔苗助长;要实至名归,不要定量打造;要坚持标准,不要降格以求。关注骨干,更要关注全体;关注学业水平,更要关注综合素养。二要理性对待教育科研,倡导以改进工作为课题,以研究的态度工作,防止研究与实际工作脱节,让科研更好地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服务。

  公平与质量互为依托,又互相促进。没有质量的公平不仅没有意义,而且不道德。没有公平就体现不出教育的整体效益,也就谈不上高质量。当公平推进到最深处时,恰恰体现出全方位的、符合人成长规律的、符合教育本质要求的内在质量。所以,往深处去思考,公平与质量是并行不悖的。铜陵教育曾经创造享誉全国的均衡教育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铜陵教育如何创造新辉煌,我认为,必须以洞察社会发展趋势的眼光和勇于担当的历史自觉、历史责任感,继续改革创新,在公平和质量两个方面要有新作为,寻求新突破。□朱闩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0粉丝

51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