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共青团] 关爱留守儿童 构建和谐社会——上青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复制链接]
决策参考 发表于 2013-9-17 12: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泰宁县上青乡8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2785户,10980人。目前全乡常住人口仅4547人,到县城打工谋生3304人,到福州、上海等县外地区谋生3129人,基本形成常住人口、县城打工以及县外经商谋生的“三三三”格局,留守儿童问题十分突出。为了抓好这支特殊人群的教育管理,给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2012年5月,上青乡党委、政府结合自身实际,在全县率先摸索出一条以“123456”工作法为特征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办法,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和管理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1、身心——长期缺乏关爱抚慰。据统计,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电话,只有42.3%的在外打工的父母能够经常打电话回家与孩子进行沟通,其中57.3%的父母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25.8%的最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情况,只有4.3%父母会在电话中注意关注孩子的思想情感,这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与父母情感交感的缺失使留守儿童产生更多的失落感和心理失衡。
    2、素质——逐渐出现滑坡趋势。留守孩子的个性特征往往表现为两种倾向:性格内向、感情脆弱、失落自卑、自暴自弃、脆弱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有的还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等个性特征。不良的性格、习惯与心理缺陷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日常表现和学习成绩,据统计,留守儿童群体中,成绩较好者仅占12%。多数留守儿童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按时完成,敷衍应付,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3、行为——时常偏离道德和法律。“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容易在社会不良群体中上寻求代偿父母之爱的“关怀”和“温暖”,对社会上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认知力、判断力和抵抗力,加上缺乏有效的管控,容易沉溺于网吧、游戏厅及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一旦受到不法分子的引诱和唆使,轻者存在逃学、辍学现象,重者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有些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4、监管——普遍存在弱者承担责任。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家庭父母更倾向于把孩子交给祖辈照顾,直接导致作为弱者的老人不得不承担孩子教育、管理的责任。而这些监护人自身为弱势群体,年龄大,体质弱,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有的平时还要忙于农活,有的甚至自身还需要别人照顾。在对孩子的监管上,老人无法深入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的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同时对儿童过分溺爱,难以监管到位,容易养成儿童任性、叛逆、骄蛮的个性,这种现状十分堪忧。
    二、上青乡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主要做法
    上青乡党委从“留守儿童需要什么,教育部门承担什么,党委政府给予什么,社会团体帮助什么”的实际出发,构建“班级互帮、老师带帮、政府定帮、社会协帮”的帮扶机制,建立起了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关爱中心分为“五室”(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综合室、亲情交流微机室、心理咨询室、读书阅读室、留守儿童活动室),做到“六个有”:有牌子、有场地、有设施(电视、DVD、电脑、亲情电话、聊天设备、爱心图书及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玩具等文化娱乐活动设施)、有制度、有活动、有负责人。管理上组建了领导小组,建立了留守儿童帮扶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家长学校工作制度、亲情联系制度等十二项制度,成立了留守儿童家长委员会,出台了留守儿童安全管理预案,构筑了亲情聊天QQ群,明确了关爱帮扶热线,订制了留守儿童联系卡,日常工作主要围绕“123456”工作法展开:
    “1”:建立“一个信息库”。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做到“五个清楚”,清楚留守孩子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清楚性格、爱好;清楚有何病史;清楚父母姓名、外出工作地址、联系电话;清楚第二监护人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
    “2”:加强“两个联系”。一是加强结对子干部、社会“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家长及其监护人的联系;二是加强与其父母的联系,利用关爱中心电脑室,通过设立亲情电话、QQ聊天室、亲情电子邮箱等,确保亲情交流不断线。
    “3”:实施“三重关爱”。一是从生活上关爱。采取每名乡干部及学校教师帮扶4-5名“留守儿童”,定期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二是从学习上关爱。由“接对子”干部和班主任定期分析“留守儿童”的儿童成绩变化,帮助孩子扫除学习障碍。三是从心理上关爱。创建心理咨询室,乡镇和学校各指定一名心理咨询工作者,开办心理课,对留守孩子进行引导。
    “4”:突出“四种教育”。一是榜样教育,每年开展评选“优秀留守儿童”活动,以榜样带动、激励其他的留守孩子。二是感恩教育,选定每年的“六一”、国庆前夕,组织留守孩子开展“三个一”教育活动,即给父母“写一封信、自制一张贺卡、说一句祝福的话”。三是自主教育,由乡政府每半年举办一次以“自立、自强、自信”为主题的讲座,向“留守儿童”推荐2-3本自励书籍,开展一次校外实践劳动等。四是道德教育,将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道德标准渗透到留守儿童教育中,以此弥补家庭对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不足。
    “5”:构建“五种机制”。一是构建工作责任制。乡党委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政府、学校、派出所、司法所及其他相关部门责任义务。二是构建组织考评机制。把做好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工作纳入年度综治考评内容,及时通报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工作进展情况。三是构建结对子帮扶工作机制。主要构建四类帮扶机制:班级互帮。家庭条件比较好,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的儿童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老师带帮。安排优秀教师为“代理家长”;政府定帮。乡党委、政府领导及干部与留守儿童结对子;社会协帮。发动女党员、女干部、女教师、巾帼志愿者做“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让留守孩子享受到母亲般的关爱。四是建立家庭教育培训机制。乡政府依托中心小学组建家长委员会,成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成立家长联谊会,联谊会主要由一些文化程度高,有科学教育方法的监护人负责,主要任务是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监管留守儿童在家学习、生活、休闲情况,防止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发生。五是构建关爱留守儿童应急机制。建立留守政府、学校、监护人、儿童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6”:开展“六个一”活动。一是由乡综治办组织派出所、司法所、妇联等部门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留守儿童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关爱孩子身心健康。二是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美术、书法、手工、舞蹈、鼓号等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三是每月举办一次谈心活动。帮扶干部每月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留守儿童每月通过亲情聊天室与远方父母交流感情,培养儿童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四是号召留守儿童每月读一本好书。乡党委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充实关爱中心图书馆,帮助、指导留守儿童每月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陶冶儿童的情操。五是组织留守儿童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儿童的表达能力及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六是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引导留守儿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培养留守儿童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三、抓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服务工作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服务,政府强化管理是基础。
    作为政府,要将关爱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办实事作为当地的民生工程,纳入新农村发展规划,在资金投入、人员保障方面予以支持,在教育帮扶等制度机制建设上完善,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尽心尽责,营造良好环境。
    启示二: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服务,学校强化教育是关键。
    作为学校,应当发挥教育主导作用,对留守儿童分类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让孩子得到更多的温暖。
    启示三: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服务,家庭强化监管是保障。
    作为家庭,父母要经常与监护人、政府“结对子”干部、学校老师和社会“爱心妈妈”联系,实时关注孩子身心变化,及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要挤出时间利用各种通讯方式加强与留守孩子的交流,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精神。
    启示四: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服务,社会强化服务是补充。
    作为社会,应当强化留守儿童一对一的帮扶机制,让更多的群团组织、更多“爱心妈妈”、热心人士参与到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来做到每个留守儿童日常生活有人照看,遇到困难有人帮扶。●肖仕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9粉丝

50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