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比式。运用对比、衬托的办法,把新闻的事实用对比鲜明地突出来,增加文章的反差。比如:昔日上班毫无时间观念,迟到早退现象常见的事;今日上班算好时间抓紧,创先争优状态蔚然成风。这是全南国土资源局今年以来开展机关作风集中整治工作的缩影。/ j u8 @& |8 _% ?4 ~, t
4、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如开头以提问的方式,接着某乡或县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 J' M# M1 s _; c4 c# N2 y9 a2 S. L7 F: p
5、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 L+ M$ L7 p3 g9 [# d1 i9 @2 W9 K5 h n6 {
另外还有号召式、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4 s& V# j% N- `# v
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十忌:0 O) ~% R% C% l" K; P6 R
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罗嗦中心不明确。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 W% Y+ E5 U4 |- Z1 X6 b) O+ }2 Z) E: y) U' S
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如为了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为了贯彻落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 h1 [6 h! L( Z `: x" ` 三忌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不清晰。 + f& m6 d6 K8 Y% |* V$ [
; q1 c! z9 o% ? 四忌学术语言作导语。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这里要做好“第二种语言的翻译”,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
& m8 B/ Y- L# d5 g1 N 五忌导语公式化。一些人喜欢用一个框框去套多种内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公式化导语必然导致导语无新意。 : V" J! E- i1 U7 B0 d% t/ s' A1 b5 b! E' K8 Z% i/ B9 W& _5 |) _
六忌概念化。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话、空话、官话。 + R3 T% t- e1 }" q, k9 o/ f3 k$ D' |6 k4 Y
七忌数字堆砌。导语内数字过多,就会淹没新闻事实。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将其放进导语内,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s, v, S' a' c; a9 ]
八忌长导语。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有兴趣再看下文。一般应控制在80字内,最多不要超过150字。) X. W+ ^: v/ {$ C4 s9 T3 h
九忌逻辑不清,概念模糊。0 W+ L3 ?# E) {* _
十忌标题与导语重复。
/ O+ ?. Y: s" m5 v- m+ m; P& M (三)背景 6 o* W. S8 o" L2 u1 n" Z: N) o/ q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 s- K! [% _7 X( m5 @0 h3 t
_, {7 N" G: _3 Z. s+ G 2、背景有哪些作用?, D4 h0 F3 `% F; p- l! | G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 H4 Q% v8 l8 E; H, O. |* s' I4 h: J; ~3 @4 e# T, G$ i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 N8 U2 S: Y/ t; s E3 H4 J0 Q( N$ @1 m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 N' C4 |2 n7 G5 |( i" M5 [' g5 U" O& E/ V' G7 a2 O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
- Z$ G2 m8 g* q9 e- Y! W/ K% @0 ]4 N" X b4 l5 |( E9 l& ]2 q/ M% {9 x# R
(四)主体 # U( X; |& e9 i2 u" E
主体是在导语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与主题相关的事实,使之更加详实、具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 S, \ k0 _) X* D; O; G
主体的写作,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 R. K. e/ | H5 b9 j* c
- H* e( @' Z1 k A/ p 1、围绕主题、扣紧导语。导语、主体、结尾是消息的完整肌肤,写作时对选材和结构要通盘考虑。新闻主体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不能一一罗列,但仍要紧紧围绕导语中确立的主题思想来挑选素材。虽然,有些素材很感人、很动听,但若与主题无关,也要忍痛割爱。在新闻诸要素中,主体需要包容哪几个要素,回答几个要素,回答哪几个问题,都必须紧扣导语的轨迹,而不能脱节。 ' k5 C! N0 R1 j/ J/ c! w
6 a, k* k; C( C4 T/ B* N& l 2、段落分明、启承自然 . R* b) L, }$ z% W+ K: O- M/ v
[4 R K7 |5 z! h 从消息的段落大小和字数多少来看,新闻主体所占的篇幅较大,一般比导语和结尾要长。但是新闻主体不是大采矿,不能什么才都往里面装。写作时,要把材料排个队,安排好次序,那个在前,哪个在后,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材料构成一段,哪些材料构另一段,都要泾渭分明,力求层次清楚。每一段最好只说一层意思,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处于胶合状态。提倡段落短一点,段落可以多一点。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尽量能够找到有机的联系。 ; A* _; P! m: u
3、手法灵活、叙述生动 % W" Y, |! T" A# r3 m4 Y
9 ?4 I( |# I% ]% k( | 消息写作固然以叙述为主,但不排斥其他写作手法。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把“要表现,不要叙述”作为新闻消息写作的“第一信条。他说“平铺直叙,会使读者和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说的表现,就是指生动形象的描述。在消息中加强形象描写,用生动的形象来说明抽象的事物,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 2 [2 K/ F6 N% `
8 r5 J" Q( q& j$ S0 } (五)结尾 # \8 b- ?: _4 s# o X: Y/ c
; I" f: ^* L2 b; ~/ h9 l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 j! N! G& ~0 {, E& S6 D# g 在消息写作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须有的,背景和结尾在某些消息中可以没有。 ! m5 j0 J, O( h! c
9 A! `! h X1 B6 Q9 ]$ {& T! j 四、消息写作的误区 $ y' c f% U; ^; p4 J
我们写信息报道,写出来的东西要么空乏无力、没有说服力;要么无法吸引受众、致使读者阅读欲不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多读、多看、多思考,提高消息写作水平,多出精品,更重要的是彻底摒弃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写作的错误思想,变被动“要我写”为主动“我要写”,充分挖掘写作潜力,才能创作质量高、反响好的稿件。接下来,看一看我们在消息写作中到底存在哪些误区。 4 K: t2 \- D( Y( |
9 @- b0 J, ~* x6 E3 `/ t 误区一:弱化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陷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闻。因此,我们要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 1 |! K+ @% d, L v `+ }/ `3 @* @
. U+ S- e/ |+ X1 E7 Z# t6 @2 B7 M 误区二:角度错位。大家都知道,我们负有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大事要闻的职责。为此,我们大家都付诸了极大努力,但写出的东西质量却不是很高。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消息的采写角度上。我们的报道应该精益求精,努力增强报道的新闻性、亲民性、创新性,尤其在调整报道方向、拓展大众视角上下功夫,要善于从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点。比如,我们会议和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才能出彩。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 1 h0 H/ R& X( e
+ \( l# _/ K2 S2 Q5 ~ 误区三:贪大求全。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我曾经有段时间在新闻写作时常会不自觉地带有机关应用文写作的痕迹,把稿件写成了总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其实,在消息写作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题,一篇消息只需说清一件新闻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很难写出质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