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标题三悟

[复制链接]
十堰入门 发表于 2013-11-28 16: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标题三悟
                                       
    新闻界老前辈范敬宜说:“不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报人,在标题面前,莫不说一声‘难’”。 这位老前辈还说过,对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制作标题是他的基本功;但是作出好标题,却是他孜孜一生的追求、奋斗的目标。
     一、以新奇的成分,体现鲜明强烈的标题色彩
    在汤姆森基金会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 z9 a& j; [5 |
    使标题精彩的方法不少,其中一个就是尽量使用人们熟悉但使用频率较小的字、词或词组,尤其是要细心挑选那些放在一起能产生鲜明印象的字、词与词组。这好比作画,以白衬黑,黑者更甚一样。- w! S3 B. E8 }! q
    如《台湾聪明人做起苕生意》(钟祥电视台)、《冷水井“热”起来了》、《小骆驼“跨进大上海”》(新华日报)、《不平安的平安寨》(人民日报)、《安全火柴不安全  长征车不能长征》(新华日报)、《王存泰善于经营招徕顾客(引)凉粉摊上热气腾腾(主)》(扬子晚报)。# h6 F1 V: D) \  t0 U3 x
  
     二、以丰富的语言营造风趣活跃的标题内涵
    有人说,好的新闻标题应该像齐白石的虾、郑板桥的竹,寥寥数笔而神形活现。为了达到这一点,记者编辑们平日里就应当精心锤炼,勤于思索,广泛地收集素材。
9 j0 c$ j, H* Y7 T8 l+ ?     1.适当地应用生活中的顺口溜、谚语或歇后语,可以收到出奇不意的效果。
4 F. K7 B5 U' d  ]+ b9 v  ^    如《钱少了拿不出手  钱多了手又发抖(引)压岁钱哟,你慢些涨,慢些涨……(主)》(工人日报)、《他是“张飞卖秤砣”——人硬货也硬》(襄阳报)、《莫像火车进站——叫得凶走得慢》、《“君子动口不动手”(主)中国新一代电脑中文输入系统面世(副)》(柳州日报)、《小赛频频报捷  大赛屡屡失手(引)中国围棋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主)》(中国体育报)、《建牛街  筑牛门  政府热衷“唱牛戏”  缺牛草 欠奶资  农民痛斥“吹牛皮”(引)“牛城”何时不吹牛?(主)》(楚天都市报)。
! ]0 l' W$ d; g# a: `* R; L. b    标题《辽宁变小了  沈阳有海了(主)我国最长的高速公路沈大路全线“试通车”(副)》(新华社),则更是在群众语言的基础上,加以丰富的想象,营造出一个一般人匪夷所思的意境。因为按常规思维,偌大的辽宁省怎么会变小?而明明是远离大海的内地城市沈阳怎么会有了海?原来是高速公路的建成,使得沈阳到海边的行程时间大大缩短,辽宁省似乎变小了,而沈阳也仿佛座落在了海边。当然这则标题中的想象是有根有据的,它的夸张也是建立在群众能相信的、能经得起推敲的基础上的。0 [+ U' _( t; [( B3 J
     2.发掘文章内的幽默元素,使标题风趣、活泼,引人入胜。7 _: x4 Z- C! D& l( F" [
     如《八宝粥中多一“宝”竟是尖锐玻璃碴》(今晚报)、《“地球发了疯”欧洲变非洲(主)中东欧国家出现罕见高温(副)》(羊城晚报)、《太阳躲在月亮后捉迷藏  亚洲人争先恐后观日食》(苏州日报)、《一批特殊旅客上海轮,它们也会晕船……(引)猪八戒子孙“东游记”(主)》(新民晚报)、《大阳有点扁  地球在膨胀》(人民日报)、《美国“第一狗”传记畅销(主)盈利高出总统传记三十倍(副)》(新闻出版报)、《酒后人狗“接吻”(引)狗醉人亡(主)》(今晚报)。. Y4 s  z% H: x) D5 l
    还有一则楚天都市报标题,真是滑稽之极,让人忍俊不禁:《螺帽“铐”住“小鸡鸡”(引)医生取不下  请来水电工(主)》。
    三、以细腻的描绘实现标题润物无声的感染力
    我们在考虑标题的新闻价值时,还应同时关注它的美学价值。应当说,好的标题都会让人感到一种美,但在此我们所举的是一类富含诗情画意的标题。
2 p! }( }; W# l7 B! k/ h    这类标题意藏境中,画中寄意,意不浅露,语不穷尽的艺术意境,一下子把读者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器官都调动起来,使之产生“不同寻常的热情”,留下一种不易磨灭的美妙无穷的印象。
7 y5 d; b0 N5 }7 N" O    如《王勃一遗篇  楼阁寿千秋(引)藤王阁原来姓杨不姓李(主)》(海口日报)、《乡音缭绕已沐百年的风霜  霓虹闪烁不见当年的夜晚(主)昨晚踏寻宋氏浦东故居记(副)》(新民晚报)、《春雨催花花竞放 茶香熏人人自来(主)记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开幕式(副)》(新民晚报)、《眷恋乡土多名作  饮誉中外何寂寞(引)杰出作家沈从文告别亲友读者(主)》(人民日报)、《落寞孤魂悄然去  隔海飞鸿不再来(引)贾平凹收到三毛临终前遗墨(主)》(大连日报)等。
- ^5 z' Z) v1 a2 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关注

1粉丝

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