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习近平总书记为何重视“芝麻官”?

[复制链接]
谢向阳 发表于 2015-1-12 20: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为何重视“芝麻官”?
2015011217:26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1月12日电 中国搜索网今日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为何重视‘芝麻官’?”,称习近平曾在24年前谈县委书记的责任,称其为“芝麻官”千钧担。全文如下: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消息,习近平总书记今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担任过正定县委书记,对县委书记岗位之重要、责任之重大,有着切身感受和独到见解。编辑查询并梳理了相关公开报道和文章,在此与网友分享。
“芝麻官”千钧担
根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年10月曾转载《习近平:从政杂谈》一文,习近平曾在24年前谈县委书记的责任,称其为“芝麻官”千钧担。以下为习近平题为《从政杂谈》的文章摘选。
古时候,人们以“七品芝麻官”来喻指县令的官微权轻,有贬损之意。其实,当好一县之长何尝容易。我曾担任过县委书记,每与同行谈起,大家总有一致的感慨:官不大而责任不小。
如果把国家喻为一张网,全国三千多个县就像这张网上的纽结。“纽结”松动,国家政局就会发生动荡;“纽结”牢靠,国家政局就稳定。国家的政令、法令无不通过县得到具体贯彻落实。因此,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看,县一级工作好坏,关系国家的兴衰安危。
一个县也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央有什么机构,县一般也有与其大体相对应的部门。县一级工作,从政治、经济、文化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所不及。有人说,县级工作,除了外交活动外,国家各项事务无所不有。其实,有时候县里也会遇到接待外宾的事情,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外宾比肩接踵而来也是可期待的。县级领导还得真懂一点外交。一个县小则十几万人,大则百把万人,一个决策下去,其影响非同小可,来不得半点含糊。海瑞在他的《令箴》中说:“官之至难者,令也。”此意即最难做的官是县官。因此,县级领导必须有各方面的知识和很强的能力,否则难以胜任。
古人云:“宰相起于州郡。”我们党和国家的许多高级领导人也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县级岗位是锻炼和培养干部的好课堂。现在从事县级领导工作的同志,要十分珍惜在岗机会,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刻苦磨炼,积累经验。
习近平在正定县的工作岁月
1982年仲春时节,在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的习近平,主动放弃北京的优越条件,来到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1983年7月,他担任县委书记。
从1982年到1985年,习近平在正定度过了怎样"不寻常的3年、非同一般的3年"?一个不讲吃穿、不端架子,年纪轻轻的县委书记,为什么那么有威信?离开正定这么多年了,为什么当地干部群众一直念念不忘?
正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三关雄镇、神京锁钥、八方交汇,位于北京以南240公里,石家庄以北15公里。上世纪80年代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已经吹遍神州大地,正定却还在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卖毛线的被视为投机倒把,拉沙子、摆小摊的被批为走资本主义道路。人们依旧习惯于敲钟下田、吹哨上班,成了远近闻名的"高产穷县"。渴望改变、渴望富裕成为正定人民的共同心声。就在此时,习近平同志来到了正定。从此,他与正定40万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共同奋斗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带领正定人民走向繁荣富裕的康庄大道。
住在办公室,吃在大食堂
“朴实低调、亲和务实”—回想当年习近平留给正定干部群众的印象,时任正定县委办公室资料组组长的王志敏回忆说。穿着褪色的旧军装,背一个军用挎包,住在办公室,吃在大食堂,和大家一起排队打饭,一起在院子里圪蹴(方言:蹲着)着吃饭聊天,与当地百姓拉家常、问寒暖。习近平从不开小灶,有时开会晚了,就吃两个凉馒头,加一块卤豆腐。
褥子上补丁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时任正定县副县长的何玉回忆当年的场景:“一张三屉桌、一个文件橱、一把椅子、几个方凳,两个条凳支一块木板就是床,床上铺一条满是补丁的旧褥子。老房子泛潮,天晴时,近平同志晒褥子,机关干部都好奇地数,究竟有多少补丁,谁也没有肯定的答案。”
当时在县委办公室工作的一位干事说,他爱人曾帮习近平拆洗过一次褥子,其实那不是补丁,做褥子的布料本身就是用旧衣服拼接成的。他想买一块布料让爱人做条新的,被习近平拒绝了,“不用了,这褥子挺好的。”
骑着自行车往乡下跑
“当年他很少待在县委机关,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往乡下跑,往干部群众家中跑,有时与县里的干部结伴,有时单枪匹马。”正定县退休老干部张五普回忆说。当时县里最好的车是两辆212吉普,如果不是特别急的事,习近平都坚持骑自行车,他自己说这样既省汽油,又能联系群众。后来习近平回忆说:“那时经常骑自行车下乡,穿梭于滹沱河两岸,从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骑到滹沱河沙滩就骑不动了,得扛着自行车走。”
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跑遍了正定的每一个村。
1984年6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正定翻身记》,肯定正定所作的尝试。
正定翻身记
1981年底,正定人均年收入仅148元。"农业学大寨"先进县的锦旗高悬在县委的会议室里,而老百姓却不得温饱。面对这个"高产穷县",习近平的心情十分沉重……
"我是来学习的,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和指教。"到正定以后,习近平没有坐在办公室,他走访座谈,进村入户,虚心向每一位同志请教。
正定的老同志曾评价习近平:平易近人、沉稳、健谈、自信、谦和;是位年轻干部,但做事老练成熟;工作既严肃认真,又密切联系群众。
"吃饭问题是解决正定问题的当务之急"。习近平通过调研发现高征购造成正定农业结构比例失调,他跑省进京,向上级部门反映困难要求减少征购任务,为"正定人民立了一大功。"
老百姓吃饱了,还想富起来。在习近平的推动下县委和县政府决定先搞"大包干"试点,再全面推广,开创河北省的先河。
此外,习近平还和县委班长一道开展大讨论,发展"半城郊型经济",发展多种经营,发展经济作物和乡镇企业,让正定经济效益大增。
1984年4月,在正定改革如火如荼时,习近平同志牵头制定了县委工作大纲。1985年,县里又制定了《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正定经济"三步走"发展目标与发展方针。正定开始走向新的辉煌……
"栽上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根据习近平同志提议,1982年,正定对全县知识分子进行大普查,建立"人才账",刊登"招贤榜",献上"定心丸"。他说,看待人才贵乎正,使用人才贵乎当,培养人才贵乎周,招聘人才贵乎广,才集贤众,方能振兴经济。
1983年,中央电视台筹拍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寻找地方政府共建"荣国府"临时外景基地。习近平马上派人联系,很快达成协议。景区1986年顺利竣工,1987年当年有130万人次前来参观游览,旅游收入1761万元,开创了旅游业"正定模式"。
习近平回正定
1991年、1993年和1997年、2005年、2008年,习近平曾五次回到他工作和生活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与乡亲们朝夕相处的正定县。
习近平在正定看望了30多年前在一个班子一起工作的老同事。他说,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习近平在正定塔元庄村与乡亲们座谈时说,作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一个人不论活到多大岁数,最宝贵的是历经沧仍怀有赤子之心。同样,我们党成立90多年了,执政60多年了,最宝贵的是要永葆青春、永葆生机活力。这就要不断改进作风,不断改革创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盘点让老百姓铭记在心的县委书记
2015011217:54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1月12日电 中国搜索网今日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为何重视“盘点让老百姓铭记在心的县委书记”,全文如下:
2015年1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交流。
“郡县治,天下安。”县委书记,在我国的治理结构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县委书记级别不算太高,权力却很大。作为最有权力之一的处级干部,是最富有“新闻性”之一的官职。
习近平提出过自己心目中的“县委书记形象”,即,尽职尽责、忠诚于党的形象;开拓进取、克难攻坚的形象;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形象;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形象。
在这里,我们盘点了几位县委书记,他们是不同历史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形象的代表。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要见贤思齐,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来好好照一照自己,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2014年3月17日,在河南lk,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
这是他第二次来lk瞻仰河南lk县委书记焦裕禄先进事迹。2009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曾专程赴lk。当时,在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时,习近平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2003年,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中写道,可见习近平对县委书记这一岗位尤为关注。
焦裕禄  人物简历
河南lk县县委书记(1922.8.16-1964.5.14),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lk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到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lk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烈的病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共和国的脊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誉为“林人楷模”的县委书记谷文昌 
在《之江新语》这个专栏中,习近平点评谷文昌称,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这种“潜绩”,是最大的“显绩”。
谷文昌1955年起任东山县委书记。该地与台湾地区最近的距离不过几十海里,解放前夕4000多名青壮年被抓去台湾,如何对待留下的老幼妇孺,在当时成为一道难题。
在县委会上,谷文昌阐明了自己的看法:共产党员要敢于面对实际,对人民负责。最终,东山创造性地把“敌伪家属”改成“兵灾家属”。
如今,“先拜谷公,后拜祖宗”成了东山老百姓的一个习俗。
2009年习近平称王伯祥是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以富民强县为己任,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清正廉洁,艰苦奋斗……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赞扬。
对于县委书记政绩观的认识,习近平曾在《之江新语》专栏里结合谷文昌的事迹,探讨了政绩观的“潜绩”与“显绩”: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工作是基础性的工作,“三农”工作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决定了这方面工作更多的是做铺垫的长期性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马上见效。这就有一个如何认识“潜绩”与“显绩”,创造政绩的问题。“潜”与“显’‘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后人的工作总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如果大家都不去做铺路石,甘于默默无闻地奉献,”显绩’‘就无从谈起,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使有“显绩”,充其量也只是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河南林县的红旗渠,是几代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种“潜绩”,是最大的“显绩”。我们常讲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三农”工作要有作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埋头苦干的实事,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
谷文昌  人物简介
谷文昌(1915-1981)是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为新中国的建立了卓越功勋。解放军南下时,他随大军南下,加入到解放福建的战斗中。1950年,他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省东山岛,生前曾任东山县县长、县委书记。
东山岛东南部原有3.5 万多亩荒沙滩,狂风起时飞沙侵袭村庄,吞噬田园。谷文昌到东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下定决心,要率领群众战胜风沙,根治旱涝,并发出誓言:如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他带领干部群众在百里海滩上摆开战场,多次组织群众筑堤拦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种树防沙,在全县掀起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全民造林运动。至1964年,全县造林8.2万亩,400多座小山丘和3万多亩荒沙滩基本完成绿化,194公里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
谷文昌还发动群众挖塘打井、修筑水库、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缓解旱情。他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经常开展访贫问苦活动并参加生产劳动。基层干部来汇报工作,什么时候都不烦。普通群众来反映问题,三更半夜也不嫌。他常年深入农村,挽起袖筒植树,卷起裤腿犁田,拿起钢钎打石头。他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生产,实现粮食亩产过千斤,群众称他为“谷满仓”。谷文昌病逝后,当地群众把他的骨灰埋在东山岛上,每逢敬宗祭祖时节,都有老百姓祭奠这位为东山人民造福的共产党人。
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艰苦,实事求是,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14年,终于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他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敬仰。2003年2月,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同志采写了长篇通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新华社全文播发。18集电视连续剧《谷文昌》2009年6月正式播出。
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王伯祥 
2010年12月31日,王伯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3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王伯祥同志和报告团全体成员并讲话。他指出,王伯祥同志是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并要求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造就高素质县委书记队伍。
习近平点评原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
王伯祥同志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以富民强县为己任,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为寿光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赞扬。
王伯祥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生动教材。要把学习王伯祥同志先进事迹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新闻、网络等多种媒体,包括利用报告团这种现身宣讲的方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王伯祥同志的先进事迹,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委书记向王伯祥同志学习,
像他那样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者;像他那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像他那样树立正确的工作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真抓实干,争创一流业绩;像他那样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严于律己,秉公办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王伯祥  人物简历
1943年2月出生,1986年6月至1991年8月任山东省寿光县委书记。担任寿光县委书记期间,他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解决寿光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带领干部群众在寿南试验和推广大棚蔬菜,在寿北开发盐碱地,在县城大办工业企业。他坚持把老百姓的利益摆在最高位置,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担任领导干部30多年来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展示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王伯祥同志离开寿光18年后,广大干部、群众仍然念念不忘他当时打下的好基础,念念不忘他敬业奉献的好作风。最近,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宣传报道后,他的先进事迹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新时期旗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许文生
"我是农村孩子出身,是党给了我今天的一切,是老百姓的信任让我有了干事的平台,不好好工作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呀。" 包头市委常委、东河区委书记许文生如此说。他也在工作中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为群众,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许文生对老百姓利益时刻挂怀,他始终认为,只有“站在群众的角度,才能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解决群众的困难。”
2012年2月下旬,许文生同志在率团赴几内亚考察工业项目期间,不幸感染罕见的“输入型恶性脑型疟疾”。5月21日,许文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包头不幸逝世,享年49岁。
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王伯祥
2010年12月31日,王伯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3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王伯祥同志和报告团全体成员并讲话。他指出,王伯祥同志是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并要求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造就高素质县委书记队伍。
习近平点评原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
王伯祥同志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以富民强县为己任,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为寿光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赞扬。
王伯祥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生动教材。要把学习王伯祥同志先进事迹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新闻、网络等多种媒体,包括利用报告团这种现身宣讲的方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王伯祥同志的先进事迹,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委书记向王伯祥同志学习,
像他那样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者;像他那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像他那样树立正确的工作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真抓实干,争创一流业绩;像他那样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严于律己,秉公办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许文生 人物简历
许文生(1963.02--2012.05),男,汉族,甘肃兰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新时期旗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原中共包头市委常委、东河区委书记、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原中共固阳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原包头市商务局局长、党组书记,原包头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党委书记。
习近平谈如何做好县委书记
习近平对曾担任正定县委书记,对如何做好县委书记,也有自己的理解。
早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就曾提出,“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至今,这句话仍广为流传。
2008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出席第一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县委书记培训班开班式讲话时指出,“县委书记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对县委书记提出四点要求。第一,提高自身素质。第二,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第三,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第四,要善于当好班长、带好队伍。
在讲话中,习近平还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县委书记形象”,即尽职尽责、忠诚于党的形象,开拓进取、克难攻坚的形象,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形象和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形象。
与此一脉相承的是,2013年11月,习近平在菏泽市座谈时,还特意给在场的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来源:中国搜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44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