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加快“三区”建设 推进城镇化进程

[复制链接]
田大秘书 发表于 2009-2-26 16: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志远

朱口镇地处省道205线邵(武)泰(宁)公路沿线,系邵三高速公路第一互通口,全镇共有10个行政村,4258户,16728人,区域面积114.5平方公里。近年来,朱口镇按照省、市、县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以三区(即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旅游度假区)为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3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050万元,农村工业产值1.7亿元,增长7.5%,镇财政总收入29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85元。
    一、明晰发展思路,把规划做优
    思路决定出路。朱口镇区位优势独特,经济基础较好,但多年来始终没有大的起色,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小城镇建设明显滞后,制约了我镇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要振兴农业,必须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基于这一认识,镇党委、政府把实施城镇化战略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推动小城镇“提质扩容”,增强聚集功能。镇里积极采取邀请专家到镇内指导、与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先进地区的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办法,开阔广大干部群众的视野和思路。在此基础上,经过审慎分析和反复决策,提出了要充分发挥朱口处于邵三高速公路第一互通口及自古以来就是闽赣两省边界县(市)商贸集散地的优势,依托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旅游度假区建设,走市场化的城镇经营战略,加快产业转移,着力建设成为有工、贸、旅产业支撑的新型小城镇,实现工贸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为使城镇规划更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坚持高点起步,聘请高水平的规划专家,进行高标准规划。先后聘请了邵武测绘队、浙江大学规划学院的专家、技术人员到我镇实地勘察设计,编制完成了《朱口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在发展定位上,紧紧把握县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立足大金湖、对接京福线、崛起闽西北、建设新泰宁”的发展战略,发挥朱口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在观念、产业、市场、环境等方面好对接,主动接受沿海资金、设备、技术等要素的辐射与转移,融入京福线经济大循环,构筑泰宁工业和商贸中心。在发展布局上,以高速公路连接线为轴线,将镇区面积由原来的51公顷调整到410公顷,规划范围包含朱口村、音山村、梅林村、擎布村,拉开镇区框架,使镇区逐步向规划建设中的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和旅游度假区延伸,扩大镇区规模和体量。
    二、增强综合实力,把产业做强
    产业是城镇快速发展的支撑,是城镇综合实力增强、规模扩大、功能完善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镇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先导,通过做大做强产业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是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大力扶持工业项目发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外引内联工作力度,制定出台了以商补工、以税补工等优惠政策,加快工业企业发展。近年来,先后新上吉川超粉微体有限公司、音山九龙口电站、金海木业、粮食加工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形成以机砖建材、食品加工、细木工板、水电等为主导的产业,全镇工业企业达52家,创造就业岗位1300余个,有效地促进了劳动力的转移。今年来,朱口镇以互通口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走园区开发与城镇经营相结合的路子,实行以公司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确定了相对条件较好的二中对面乌麻岩至互通口收费站沿线为近期开发地点,规划占地面积845亩,着力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小城镇建设产业聚集、人口聚集。二是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神厚垅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积极对接上海、浙江、沿海的理念、资金与市场,吸引和鼓励区内外客商带项目、资金、技术、市场来我镇兴办各类农业龙头企业,使农户在产业化经营中增加收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经济和城镇发展。近年来共引进农业龙头企业4家,总投资近2000万元。如由浙江客商新上的宝盖岩生态有机茶项目,规划种植面积1000亩,以茶叶生产为主导,大力发展茶叶加工、包装、销售等相关产业,逐步做大做强茶叶产业链条,不仅成为全镇的新兴产业,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小城镇发展。三是以旅游业促进城镇化。按照大金湖旅游的总体布局,加快石辋大峡谷地质公园、宝盖岩、将溪水库等旅游景点开发,大力发展旅游经济,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活跃,吸纳农村劳动力。依托城镇大力发展商贸、运输、餐饮等服务业,全镇注册个体工商户达320余户,从业人员1000余人。
    三、提升城镇品位,把功能做全
    城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以增强城镇承载力、吸引力和辐射力为目标,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做到综合治理,配套建设。一是完善基础配套。加大镇区道路改造力度,不断完善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近年来,总投资377万元,先后实施了朱青路、荣泰街、邵泰路等路面改造工程,总面积2.7万平方米,新建排水沟3200米;新铺和改造供水管线5000米,新建日供水0.3万吨饮水工程;投资40万元在镇区各主街道安装了路灯;正在规划实施镇区防洪堤工程建设,总投资400万元;程控电话普及率100%。二是加强文化建设。把文化设施建设作为塑造城镇形象的重要内容,先后投资200万元,建成了全市一流的农村中心幼儿园、卫生院医技综合楼、室内农民体育馆及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卫设施建设;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加大对宝盖岩、青云塔等古建筑的保护,扶持朱口业余梅林戏团和老年协会健康发展,多次被市、县授予“文化先进镇”。三是实施人居工程。近年来,累计开发住宅13.35万平方米,依法拆迁房屋6.8万平方米,实施了梨嘴角等旧镇改造,镇内已形成“两纵两横”的小城镇布局,人均居住面积从原来13.2平方米增加到23.05平方米;投资3.2万元,在镇各街道、居住小区实施绿美化工程;加强镇区综合整治,成立了镇城监分队和环卫所,集中整治镇区环境卫生、乱搭盖、乱摆放等问题,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四、突破资金瓶颈,把经营做活
    资金短缺是制约城镇建设的主要“瓶颈”,没有资金,城镇建设就难以为继。为了破解资金难题,我镇积极探索多元融资渠道,在经营城镇方面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搞好土地经营。全面实行国有土地招标出让制度,按照“全面规划、重点开发、规划一片、开发一片、收益一片”的方针,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让,土地经营收益金全部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全镇公开招标出让土地3810平方米,取得土地收益380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激活民间资本。把城镇建设项目推向市场,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城镇建设,鼓励非公企业、民间资本投入到市政工程建设和到城镇投资置业、购地建房。如近几年我镇实施的邵泰路、荣泰街等建设,就是完全依靠民资民力建设起来的。三是争取上级支持。悉心学习领会城镇建设各项政策精神,用足用好上级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认真筛选一批城镇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先后实施了人饮工程、道路拓宽改造等项目,兴建了供电综合楼、卫生院医技综合楼等一批公建项目,有效地促进了城镇建设。
  作者为泰宁县朱口镇党委书记
  责任编辑:黄元庚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abcd7821673 发表于 2009-2-26 16: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其实 我是一个灌客
 
沙漠里的鱼 发表于 2009-2-26 16: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出来混 迟早都是要灌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25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