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召开全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暨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决策部署,聚焦问题短板、强化系统施策,推动我老秘网县基层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刚才,县委组织部、政法委分别通报了上半年基层党建和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情况,*镇、*乡作了经验交流,*村、*社区作了表态发言,讲得很实在、很有针对性。下面,结合近期调研和思考,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强信心,以更高站位认清基层治理的“时”与“势”​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党建引领、治理增效、群众满意”主线,推动基层治理从“点上突破”向“面上提升”转变,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党建引领的“主心骨”更硬了。我们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为抓手,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个,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下降*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升至*%,“头雁效应”进一步凸显。特别是*镇探索的“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模式,将党支部覆盖到*个特色种植基地、*家农民合作社,带动*户农户增收,相关经验被《*日报》专题报道。各乡镇(街道)普遍建立“党员联户”机制,*名党员干部包联农户*万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件,真正把党组织建成了群众的“主心骨”。 ​​二是治理机制的“协同网”更密了。针对过去“九龙治水、各自为战”的问题,我们创新推行“乡呼县应、上下联动”机制,整合政法、民政、农业农村等*个部门资源,在*个村(社区)设立“综合服务站”,实现群众诉求“一窗受理、分类处置”。今年上半年,全县通过该机制解决矛盾纠纷*起、办理民生实事*件,群众满意度达*%。同时,我们深化“四议两公开”制度,推广“村民议事厅”“乡贤参事会”等载体,*村通过“村民说事”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集体林地权属问题,*社区用“积分制”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基层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加速形成。 ​​三是乡村面貌的“新画卷”更亮了。坚持治理与建设并重,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实施“清洁家园”“厕所革命”“污水治理”三大行动,清理垃圾*万吨、改造户厕*座、整治黑臭水体*处。*镇*村通过“党建+人居环境”模式,发动党员群众投工投劳*人次,打造了“一路一景、一院一韵”的美丽乡村;*乡*村依托“乡贤理事会”动员在外务工人员捐资*万元,新建文化广场、修缮村史馆,村民幸福感显著提升。这些变化,既是治理成效的直观体现,更是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生动注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结果,是人民群众支持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但也要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有的乡镇(街道)对基层治理重视不够,存在“重发展、轻治理”倾向,导致矛盾问题积压;有的村党组织组织力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有的干部习惯“行政命令”式工作,缺乏与群众沟通的耐心,导致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不通畅;部分地区治理手段还停留在“老办法、土经验”,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不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群众需求的变化。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聚焦重点抓突破,以更实举措筑牢基层治理的“根”与“魂”​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当前,我老秘网县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期,也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攻坚期。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重点抓好“四个强化”,推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第一,强化组织引领,在“建强堡垒”中提升治理效能。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主阵地”,必须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成坚强战斗堡垒。一要选优配强“领头雁”。深入实施“头雁提质”工程,定期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推行“导师帮带”机制,组织优秀村书记与新任书记“一对一”结对,年内实现全覆盖。二要激活党员“红细胞”。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推行“党员责任区”“先锋岗”,引导党员在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环境整治中亮身份、作表率。特别要注重在返乡创业青年、退役军人、大学生村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今年全县新发展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占比要达到*%以上。三要深化“党建+”融合。围绕特色产业、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打造“党建+产业链”“党建+网格”“党建+志愿服务”等特色品牌,年内培育*个市级以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点,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第二,强化机制创新,在“精准施策”中破解治理难题。基层治理既要讲“政治逻辑”,也要讲“实践逻辑”,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一要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将全县划分为*个一级网格、*个二级网格、*个三级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党员中心户”,明确“信息采集、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等职责,推行“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二要完善“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整合信访、司法、调解等资源,推广“乡贤评理堂”“流动调解车”等做法,建立“周排查、月研判、季清零”制度,力争年内信访积案化解率达*%以上。三要推进“数字化”治理赋能。依托“智慧乡村”平台,整合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社会治理等功能,年内实现*%的村(社区)接入县级治理数据中心,让群众通过“手机APP”就能反映问题、查询进度,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第三,强化文化浸润,在“成风化俗”中厚植治理底色。基层治理既要“管得住”,更要“暖人心”,必须发挥文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一要弘扬文明新风。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依托,开展“最美家庭”“孝老爱亲模范”等评选活动,推广“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二要传承乡土文化。挖掘本土红色文化、农耕文化、非遗文化,修复古村落、古建筑,打造“一村一文化品牌”,让群众在文化认同中增强参与治理的自觉性。三要加强法治教育。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年内实现每个村(社区)有*名以上“法律明白人”,开展“送法下乡”“以案释法”活动*场次,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 ​​第四,强化基础保障,在“资源下沉”中激发治理活力。基层治理要“强筋壮骨”,必须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倾斜。一要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万元基层治理专项经费,重点支持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网格员待遇保障等,确保“有钱办事”。二要建强人才队伍。实施“乡贤回归”工程,吸引*名在外能人回村任职、投资兴业;开展“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培训,年内对村(社区)干部、网格员轮训一遍,着力培养“全科型”基层工作者。三要严格考核问效。将基层治理纳入乡镇(街道)、部门年度综合考核,推行“群众满意度”一票否决制,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大张旗鼓表彰,对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严肃追责问责。 ​​三、担当使命抓落实,以更强合力扛起基层治理的“责”与“任”​ 基层治理是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必须全县上下“一盘棋”抓落实。 ​​一要以上率下抓落实。县级领导要带头包联乡镇(街道),每月至少到联系点调研1次,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对重点工作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当好“施工队长”,把任务细化到岗、到人、到天,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要凝聚合力抓落实。组织、政法、民政、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打破“条块分割”,形成工作合力;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出机关、沉入一线,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想问题、办事情,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 ​​三要宣传引导抓落实。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乡村大喇叭、宣传栏等载体,广泛宣传基层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一批“群众身边的治理能手”,让群众感受到治理带来的新变化,激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 同志们,基层治理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发展大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基层治理各项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加快建设“*”提供坚实的基层基础!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