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加强农业 做特农业 不断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复制链接]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09-3-11 15: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强农业 做特农业 不断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阎伟强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于保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至关重要。要按照市委“认清形势,强化落实,突出特色,提升水平”的部署以及“加强农业、做特农业”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
  一要深入调查研究,谋划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一是围绕重点开展调研。要围绕农业基础建设开展调研,着力解决农业发展后劲不强的问题;围绕农业块状经济开展调研,着力解决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不大的问题;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展调研,着力构建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围绕农村民生问题开展调研,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开展调研,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扶持开展调研,努力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通过调研,使我们对农村形势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对农村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对策。二是抓住典型开展调研。要真正深入下去,了解真实情况,注意解剖典型,进行综合分析,切忌一般化、表面化。通过调研,对今年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对市委1号文件进行细化、实化,拿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意见,进一步推动市委1号文件和全市农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推动农业农村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
  二要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强商品粮基地县建设,开展粮钱丰收竞赛活动和粮食优质高产创建活动,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21.5万吨。改进种粮农民补贴发放方式,积极推广“多种多补、少种少补、谁种补谁”补贴办法。落实对产粮大县奖励扶持政策,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地方粮食储备库建设,确保全市粮食储备总规模6.5万吨。二是狠抓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要统筹好各类建设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0.42万亩,省级商品粮基地3.38万亩,土地整理7万亩,烟水路项目1521个、标准烟田设施项目265项、密集式烤房3000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4.5万亩。在民生水利建设上,要以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冬春水利及水利水毁工程修复投资1.86亿元,修复水毁工程584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9座,山地蓄水池400个,小型水库3座,节水灌溉3.37万亩。三是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健全全市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和各类处置预案,总结推广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防灾减灾管理机制,提高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加快推进沙溪二期、金溪二期防洪工程建设,启动重点县级城区防洪排涝建设工程。完善气象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加快三明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建设、三明市气象灾害预警手机小区广播系统和全市水文危旧站网改造步伐,提高气象、水文预警预报能力。四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快中小河流、小流域综合治理,继续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万亩。落实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生态公益林保护和建设。实施绿色通道工程,重点推进交通干线两侧一重山造林绿化。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支持发展循环农业和节约型农业。今年全市计划创建20个国家级、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0个国家级、省级生态村,以系列创建为载体,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扎实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三要着力做特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是细化分解任务。要围绕市委1号文件提出的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四个十”工程、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量化,真正做到任务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确保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目标的实现。二是制定好规划。要立足于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按照“选准一批特色产业、发展一批产业基地、建立一批龙头企业、联结一批合作组织、形成一批产业品牌”的思路,进一步明确本地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搞好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布局规划,做优做强区域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优势特色产业,形成农业块状经济发展格局。要结合制定“十二五”规划,分别研究提出农业产业综合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的中长期专项规划或实施意见。三是实施好项目。项目是推动工作的关键。要抓住中央和省里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有利时机,抓好各项重点工作的项目开发和储备,特别要结合我市实际,采取超常规措施推动农业项目建设,抓好一批牵动全局的重点项目,以项目争取领导支持,以项目争取财政资金扶持,以项目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要强化工作措施,努力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建立农业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按照市委提出的“做特农业”的要求,落实“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措施、一套班子”的工作机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土地流转,引导农民把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二是建立农业产业化推进机制。要推广“一社五队”烟叶生产组织模式,建立“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利益联接机制,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在资金、土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促其快速发展壮大,增强幅射带动力,使更多农民享受产业化经营带来的好处。今年市里将重点扶持13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要积极发展各种专业协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以集体的力量参与大市场的竞争,切实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县域经济发展机制。县域是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的重要平台。要抓住城市和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契机,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域转移,做大做强县域支柱产业。择优扶持一批县域次中心,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农村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镇集聚,增强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作用。四是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切实抓好劳务输出的组织和服务工作,继续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专场招聘现场会,实现用工企业和农民工面对面对接;同时,围绕当地企业用工需求及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有针对性开展“4+1”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发展用工需求的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就业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全方位服务,配合有关部门在从资金补助、信贷发放、用地审批、技术指导、信息咨询、工商登记、税费减免等方面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规模种植养殖、特色农业及农村服务业等,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五要聚集工作合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继续坚持以“132”计划为载体,充分发挥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导作用,协助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地编制好乡(镇)村的建设规划,编制好农村道路、广播电视、供水供电、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公共设施规划,合理安排村镇建设、产业发展、公共事业设施等空间布局,引导农民按照规划进行新村建设。要按照“132计划”村镇规划全覆盖的要求,抓紧编制新一轮新农村建设“132计划”村镇的规划,确保到2010年前新一轮新农村建设“132计划”的村镇实现乡镇总体规划、集镇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全覆盖。二是继续坚持以“五大工程”为抓手,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六项服务”的作用,努力推进以农田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五大工程”建设,着力完善农村饮水、道路、电网、文化、教育、卫生、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三是继续坚持以新办“十件实事”为重点,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生产条件,解决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入手,把农村群众热切盼望的“造福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家园清洁行动、综合文化站、新农村电气化、农村寄宿制学校等“十件实事”办好办实。
  六要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一是更加重视推进农村改革创新。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使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高效农业面积有效提高,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协调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土地管理制度、金融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从宏观环境、体制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破除制约农村发展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二是更加重视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广大农户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坚持标准、广纳会员,拓宽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的领域和范围。特别要促进从事十大优势特色产业的农户加强合作,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种养大户、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农民等领办或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是更加重视推进农村工作机制创新。要进一步探索推进“农业155”、“村会协作”、烟叶生产的“一社五队”、农村基层组织的“上下联动、党组织带动”、农业专场招商、农村劳动力转移招聘会等农村工作新机制,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农村“六大员”等制度,开展“三农”服务中心试点,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这一工作主线,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用新的思想观念、新的思维方式,积极创新农村工作机制。
 (作者为市委农办主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9粉丝

28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