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县域经济] 依托山水禀赋  建设美丽大田

[复制链接]
决策参考 发表于 2014-1-7 12: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创建美丽中国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作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大田,如何依托山水自然资源禀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与生态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已经成为大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转变观念重规划。城市之美,源于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打造“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绿水环绕”的生态宜居宜业大田,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用一流的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一是转变思想观念。生态基础是自然之美,要围绕“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充分利用“山、水、泉、茶、堡”等自然生态基础,融入山水文化、高山茶文化、土堡文化、民俗文化、闽南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元素,打造多功能、复合型城市生态单元和生态风貌,建设自然和谐的生态宜居城市。二是拓展发展空间。要按照特色化、功能化、差异化、实效化的原则,大力实施城市“南进东拓北扩西延”战略,重点突破“四大板块”(东部新城核心区板块、南部城市综合体板块、西北新区板块、三旧改造板块)建设。在“南进”上,将石牌镇进行功能化改造,建设成融温泉养生、精致美食、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体,打造成为“泉三”高速最大的“服务区”;在“东拓”上,依托大田经济开发区建设,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生态新城,再造一个大田县城;在“北扩”和“西延”上,启动以国道“纵五”线为轴线、总面积达9600亩的城市新区规划及设计工作,有效激活郭村片区开发;在三旧改造上,积极推进渔池洋小区、麻纺厂等旧城改造,促进城区融合互动发展。三是注重科学规划。要按照“做大做特做优做美城市”的发展思路,挖掘山水特色,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将武陵、屏山、华兴等地纳入县城规划范围,把规划面积从原来的34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拉大城市框架。同时,合理优化学校、医院、公交、农贸市场等功能配套设施布点,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力和集聚力。

    二、依山傍水建精品。大田特色在山,灵气在水,底蕴在绿,要善于挖掘利用依山傍水优势和特色文化底蕴,做足“显山、露水、透绿”文章。一是以山为魂。围绕建设“最美小山城”,充分利用均溪河两岸三山优美的自然风景和城区三座公园的现状基础及文化底蕴,将赤岩公园建成为苏区文化主题森林公园、白岩公园建成为廉政文化主题森林公园、仙亭山公园建成为历史文化主题森林公园,打造一个集生态、文化为一体的公园化城市。同时,打造以屏山、谢洋乡的“三山”(大仙峰、大鼓山、象山)为主,以武陵“一顶尖”、广平北洋崎等为辅的赏山色、探林海、觅野趣的自然风景区,让游客充分领略山水风光之美。二是以水为脉。树立亲水观念,以均溪、周田溪、良元溪为载体,以龙腾盛世广场、兴田路河滨景观、白岩公园内湖为依托,打造休闲娱乐的亲水平台,同步推进清水工程、拦河蓄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将河道打造成靓丽的风景线,努力实现“水畅、水清、岸绿、景美”,营造绿水穿城、山水交融的城市景观。三是以绿为韵。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载体,以实施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四绿”工程为重点,加强对大仙峰等自然保护区、象山等风景名胜区、坑口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继续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矿山植被恢复,加快县城绿化、美化、园林化建设,探索开展公共建筑屋顶、外墙的立体绿化、垂直绿化,打造一批建在“空中”的公园、花圃、农田、果园,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化布局结构,丰富城市绿化景观,拓展城市绿化空间。

    三、绿色产业壮实力。产业是立城之本、兴县之基,是城市发展的推进器,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中要以“三生共赢”(生产、生活、生态)的理念,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集聚人气、提升财气,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一是做大做强生态工业。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鼓励企业“退城入园”,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和改造,严格执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对机械铸造、矿产品深加工等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引导企业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力促其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利用好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优惠政策,科学规划,筑优平台,主动对接,集群招商,致力打造循环经济开发区、低碳开发区、绿色生态工贸区,把大田经济开发区建成产业聚集、上下游配套的生态工贸生产基地,再造一个大田工业。二是做特做精生态农业。利用高山气候特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以及茶叶、油茶、木薯等现代特色农业,培育壮大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示范推广,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建立茶叶、木薯、油茶等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科技推广成果快速转化应用,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将农业功能从生产拓展到生产、生活、生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三是做优做活生态服务业。按照“一主二副三支点”(“一主”即城市商贸商务中心,“二副”即福塘、赤岩镇东片两个副商业中心,“三支点”即石牌、华兴、郭村三个区域性商业中心)的区域性现代商贸发展框架,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逐步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动漫等产业,积极培育总部经济、中介服务、电子商务、教育培训等新兴业态,加快矿山机械、汽车交易、茶叶交易、家具城等专业市场建设,引进兴业银行、晋江农商行等区外银行到大田设点,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时,围绕“生态·休闲·养生”主题,大力开发“山、水、泉、茶、堡、台”等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精心打造茶园休闲、湖泊观光、温泉养生、古堡风光、闽台文化等内涵丰富、优势明显、生态良好的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塑造“山水一色,生态岩城”的旅游新形象。

    四、规范管理美家园。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的延伸,是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要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平安先进县”为契机,创新城市管理,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一是开展生态教育。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作用,结合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生态环保纪念日,以植树造林、环境清洁、环保宣传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教育,在全县高校、中小学全面开设生态环境与生态法制教育课程,加强对干部群众的生态保护知识培训,大力传播生态文化理念;在全社会倡导节水、节能、节材和选用绿色食品、环保产品等绿色消费行为,组织义务植树造林、环保志愿者行动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热爱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二是规范城市管理。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创新执法理念,改变执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堵疏结合”,针对群众的需求和想法有的放矢的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建设,积极探索市政维护、园林绿化和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注重发挥社区居委会的管理职能,推动城市管理网络向社区延伸,逐步建立标本兼治、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常态化、立体化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施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加大城市主干道、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脏、乱、差”整治力度,重拳打击“两违”等违法行为,规范城市建设秩序。三是营造幸福家园。按照“创业乐园、生态花园、幸福家园”的三维形象,打造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城市新品牌,充分利用“中国高山茶之乡”、“中国油茶之乡”等品牌优势,加强创意策划和宣传推介,举办高山茶文化节、民俗文化周等各类活动,不断提升城市的美誉度和品牌价值。大力推进民生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抓好社保提标、医疗改革、困难群体救助,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民生实事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放大民生激励效应,推进全民创业。深化“平安大田”建设,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有效发挥村、社区在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中的基础作用,积极争创全国综治“长安杯”,营造幸福平安人居环境,致力把大田建设成为大气之田、大富之田、大美之田、大爱之田。●熊旭明
标签:大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9粉丝

50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