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时刻处于有准备的状态之中
, C( w) x; E/ y
9 Z- G+ F M/ R7 M, U) \在领会、把握领导人意图的问题上,文秘人员一定要积极主动,不能坐等。要经常、主动地去思考、琢磨与领导工作有关的各种问题,时刻处于有所准备的状态之中。只有经常琢磨领导者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打算,具体意见是什么,才能在领导者一旦流露出某种意图时,就能很快地、准确地理解、领会。如果平时毫无准备,坐等领导来授予意图,即使领导人具体谈了对某项工作、某个问题的某种意图,也还是充耳不闻、熟视无睹。有些文秘人员之所以抓不住领导的意图,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2 n B5 R' ^1 _' Q% d( W ^
U+ B5 v* J* |) d/ { V" `! |. l8 r
二、要善于捕捉领导意图的要点和核心
% Y" R( s V5 S( R8 |5 _# M; _2 z( H
领导在交代发文意图时可能说了很多,但要点是什么,核心在哪里,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留声机式地生吞活剥,就可能舍本逐末,把主要的当成次要的,把次要的当成主要的,这是领会领导意图的大忌。捕捉要点和核心的能力,是文秘人员的一项基本功。要点抓不住,不是无从下笔,就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劳而无功;要点抓不准,也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事倍功半。1 K" ^! A/ Y$ F! T( l
3 j$ K3 H% b# Q7 P6 q三、要善于找出领导意图的内在联系- Q8 L/ f/ |0 Z8 W
; M* Q% V, r4 y! u5 H% e" q3 S; S% x对领导人的意图,既要抓住其要点和核心,又不能仅停留在某些特定的要点和核心上。要以这些要点和核心为轴心,进一步研究领导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对同一问题的有关见解,看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找出其内在的联系,用发展的观点把握领导人的意图。如果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去领会领导的意图,不是出现理解上的片面性,就是误以为领导人的思想前后矛盾,让人难以捉摸。要知道,领导人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文秘人员应该了解这种变化,知道变化的原因,并注意研究领导思想变化的轨迹,找出其中的规律。5 d# g- E$ }+ V% [, `9 O( k; L
# z4 x6 ^& }) s$ j4 H. \) x
四、要善于扩展、充实领导人的意图
; L: B F: g9 R1 |& E% D4 j6 V1 L, ?4 `# g8 ^
对领导的发文意图要善于从理论上、内容上进行必要的扩展和充实,使领导意图更加丰满、更加理论化。通常有这样两种情况:当领导人的发文意图偏重于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和认定时,文秘人员就应该在事实(事例)方面加以必要的补充和完善。比如,如果领导让起草一份宣传改革的讲话提纲,就应该围绕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可能性和艰巨性等问题,穿插一些具体事实和数据;当领导人的发文意图偏重于具体事实时,文秘人员就应该依据有关理论和政策,进行必要的论证和说明。比如,如果要就某一次打架事件起草一份批评通报或处理决定的话,就应该对打架事件的起因、结果及其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适当的理论概括。扩展、充实领导人意图的前提是必须“吃透两头”。既要了解与本行业工作有关的各项法规、规章与方针政策,又要熟悉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否则,扩展、充实领导人的意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4 Q" r6 D+ g! [
. g- J& Q" ]% u! E五、要善于综合领导群体就同一问题的不同意见
, ~7 @" t+ q% d4 J8 ], C6 l3 u& n- g* W! e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领导人就同一份文稿的起草从不同角度交代发文意图时,就有一个要懂得如何综合的问题。综合的方法是,先找出各个具体领导人意图的重点和核心,并进行必要的扩展和充实。在此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剪接,舍去重复的部分,形成合理的、有鲜明特色的总体结构。当然,这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工作。比如写一份综合性的工作总结,工作都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个“口”的工作都有一位领导同志分工负责。总结中既要涉及各个方面的工作,但又不能写成一本流水账,应该有所突出,有所侧重。如果每一位领导都想在总结中突出自己分工负责的那一部分工作,或者领导人之间对同一工作的看法相左,评价不尽一致,就是老秘网执笔人的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能在领导人之间传话,又要在总结中体现各方面意图;既要考虑到文稿的总体结构,又要考虑文稿写成后各方是否都能接受。一般的做法是,以主要领导同志的意图为主线,充分吸收其他领导同志的意见,集思广益,求同存异,使各方面的意见都能各得其所。这里的关键是决定取舍,没有科学的取舍,就可能形成各种观点大展览的局面。
$ v! P, ?8 {! G6 _. X3 \& R) {$ o/ A. e2 n( `' Z( n'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