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中的“运思四法”
/ @2 {4 [1 f1 L# l3 m
1 e. l) A3 j$ ]" \. y* O
) O! r3 W2 w5 s" ]- k% A- @% U
& f, l. O/ i5 |* f文/山羊胡
! {: q- a- n: H$ X+ F6 ?9 [2 J0 `3 P& R1 H" Q0 H
) K) t7 t9 d' D( X v3 p$ `& H
1 S! i6 j) B- Y6 s) H- \7 W按照现代心理生物学的理论来说,认知世界有且只有两种思维形态,一种是结构化思维,即逻辑思维,另一种是感官化思维,即形象思维。根据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提出的“左右脑分工理论”,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一般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具有音乐、绘画、几何、想象、情感等功能。在文稿起草中,具体对于一个要阐述的工作对象,在进行构思时,要更多运用结构化思维。
9 H/ U9 [9 c; i+ S6 g7 T/ K
4 r( q% G }0 r3 D ~结构化思维是以构建与客观世界结构性相对称的体系框架,并置分析之事于其中以获得分析结论的过程。感官化思维则通过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并刻意保留或还原感官体验的直观性思维过程。以方法工具论,二者方向不一致,以目的论,二者存在相同之处,均为实现思维的两个目的:一是还原,二是加工。 4 J6 O1 `& {+ [+ R6 U
) E% R e8 |9 ?- \: L/ |习近平在2012年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提到一个重要观点,要求领导干部应该具备“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这“四种思维”也是起草文稿必须掌握的重要思想方法。
& s7 U# q* b6 Z- s8 J; K& g; r7 @6 W% O( K6 u/ c5 M9 Y, K1 S1 _5 k
辩证思维。公文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看成政论文,在思维方式上以辩证思维为主,在内容形式上以说理为主。说理是什么?是概念,是逻辑,是辩证思维的思想结晶。但是干巴巴地说理是不行的,要善于“理从事出,片言为典”,从具体的事出发总结出道理,并且浓缩提炼。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一旦使理论从实践中破壳而出,就有了独立的指导意义。
6 F: q3 ^# }; Q3 E( u' F2 M' b% t M* R4 c7 k
比如,前几年我们经过认真思考,在一些文稿中陆续提出了“油气产量对公司是不是一直那么重要”的问题,作为一家以生产油气为主的公司,过去很多年一直追求产量,这驱动公司实现了高速的发展。但随着外部市场环境以及公司发展阶段的变化,这一似乎从来不容置疑的问题也值得引起更多的思考。我们认为,产量是石油公司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产量与效益在很多时候是正相关的,这种时候,追求产量就等于间接追求效益。但在理论和实践中,也有一些时候,产量增长并不会带来效益的增加,比如新增产量的边际成本高于带来的收益时,一味增加产量就不会相应带来效益,反而造成隐性的损失。如果还一味追求产量,就容易陷入“唯产量论”的误区,造成企业管理理念和行为的扭曲,带来种种流弊。所以,要正确分析和把握产量与效益的辩证关系,产量和效益兼得当然是最优选择,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应该追求有效益的产量,这是次优选择,如果只是追求产量,反而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和健康发展,则是一种不优选择。应该说,这一认识既有理论上的深厚内涵,更对实践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在此基础上,我们在领导报告中建议提出“从产量驱动到效益驱动”并得到采纳,对澄清一些认识的误区、统一公司上下思想,推动公司更加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 U8 Q1 f7 i0 ?: c3 B# Y& h( i* S. w& u5 J
再比如,有一次起草领导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开班讲话,在阐述“如何把公司的好干部用起来”这个问题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坚持既注重群众拥护又不以票取人,坚持既注重干部的成长经历又不论资排辈,坚持既注重干部的“显绩”又不忽视其“潜绩”,坚持既注重干部的集中考评又不放松平时的监管。这四层意思,既符合中央的精神,又切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事物的两个方面而不执于一端,政策导向非常鲜明又顾及了实践操作的可行性,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1 h; _: ^# ` Q3 J# |% F1 |5 l2 \$ h3 y
战略思维。战略是军事用语,原意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战略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对事物的全局性思维,是系统、创造性地思考、规划全局性问题时的思维活动过程。文稿起草中的“略”,是谋篇布局的方略,是系统的思维过程,是文稿内部的组织形态。战略思维的高低,取决于几种能力:观察能力,即有意识地对现象进行感知的一种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即对事物性质有所肯定或者否定的一种辨别能力;预见能力,即根据客观规律判断事物未来发展变化的一种能力;创新能力,即在观察、想象、判断和预见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正确应对事物新发展、新变化的一种能力。其中,预见是战略思维的灵魂,没有预见,就没有战略思维。培养预见能力,就要善于从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广延性、因果关系、相似关系及见微知著等方面加强战略思维训练。 0 v0 @' Y9 g6 M6 y$ Y
) w7 h0 v ]" B& F比如,我们前面举过例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就是战略思维的体现。作为一家一直朝着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目标迈进的公司,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既保持战略的延续性,又体现战略的拓展性,并突出战略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在此情况下,公司提出“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能源公司为目标,思考和谋划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公司改革发展问题”,并作了如下论述: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是我们一贯的追求,是公司历届党组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这一战略方向不会改变,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为既有目标赋予新的内涵,具体来说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能源公司。这是新一届党组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体现,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公司国际竞争力的内在需要,是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是对公司既定发展目标的充实和完善,也是对“二次跨越”的深化和延展。我们要围绕这一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认真思考和谋划公司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发展问题。 $ ^" t* ~2 r1 O. I4 t- H/ J9 i
+ A4 h! j* H1 i' z" i比如,最近几年,从行业发展趋势和政策环境以及公司自身发展需求出发,我们认识到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是关系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从战略高度加以重视。我们在报告中多次提出:“坚持油气并举,从公司战略全局高度大力推进天然气产业发展”,“更加突出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升天然气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努力打造支柱产业”等,体现了思考问题的战略高度。
9 H J9 T8 m7 [# t6 k* S, l0 J
: m0 r8 g, R) [% Y! e全局思维。所谓全局,是指事物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从空间上说具有广延性,是指关于整体的问题,从时间上说具有延续性,是指关于未来的问题。全局思维就是审时度势,时势并举。时,是时间概念,势,是空间概念。时者,势也,时势相融,思维亦然。“时”,就是要看清形势,着眼形势,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势”,是一种“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思维方式。时与势,互为依托,互相交融。具体来说,全局思维就是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内部与外部、未来与现实的关系,为实现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目标而进行思维。清末陈澹然有一句名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谋万世”、“谋全局”强调的正是全局思维的重要性。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也引用了陈澹然的名言,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在起草文稿时,也应主动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来进行构思。 0 ` O" s" Z9 \( t, c/ v0 e( p5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