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在艰难中启航的申奥之舟

[复制链接]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09-3-17 19: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在艰难中启航的申奥之舟
6 ^! v/ [) o+ X0 [7 Y8 i——中国两次申办夏季奥运会的历史回顾(上)

* W* _6 \ Z6 p4 O m( Q

江 南

! r% r. m$ J$ E% k8 t 5 p+ c2 v( r* |& z; s 6 b) i( _/ w% w7 L) Q 3 @3 q9 I; q( T' H3 S6 @3 l " g5 ?0 r8 H3 c4 S % O! ?; g9 J& H* a6 j " z6 S! C9 `6 n) o

今年8月,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是一件令全体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华人欢欣鼓舞的盛事。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介绍一些与奥运相关的知识,供广大秘书工作者参考。本期刊登的介绍中国申办奥运曲折历程的文章,相信能够使我们看到中国申奥之路的艰难,同时也能够激起我们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编者

" U) I, @+ c1 @2 a: N' `+ c6 |6 c

 

( o% S% F2 ^9 F' ]% ?2 f

( r; j K% g8 q- n: H/ `; r

如果说奥运会是弘扬人类文明精神的一次美好的聚会,那么,申办奥运则是一个民族渴望腾飞的意志的集中体现。对于众盼奥运的亿万中国人来说,赢得奥运会的举办权、用一场体育盛典来宣告中华民族的奋进和崛起,是一件多么令人渴望而又值得期待的事情。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复杂的国际政治形势下,在微妙的大国博弈中,中国的申奥之路必然充满着叵测的玄机和胜负难料的悬念。

( p6 k: G L8 R- @! Z# ]2 E' F0 h) |; s8 N

小平同志提议申办奥运

8 L0 u! A- X# o3 K

1990年7月,邓小平同志在参观为迎接亚运会而建设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时,向当时北京市和国家体委负责人说:“你们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建设了这样的体育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这番话,既体现了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也展示了小平同志纵览全局的世界眼光,坚定了许多体育界人士早就在想却又一直没敢下的申办奥运会的决心。

* T! ~% a/ a! x s' I9 O6 c& ^( t

同年9 C! [3 y, ^ s: z6 s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9月22日,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之前,时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在接见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时,正式把我国人民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愿望告诉了萨马兰奇。亚运会闭幕式上,当亚运圣火缓缓熄灭、满天礼花绽放之时,观众席上有人打出了大幅标语“亚运成功,众盼奥运!”这无疑是十多亿中国人民的心声!

* d; t7 D: n' d4 I2 e5 w4 R1 T

北京亚运会胜利闭幕后,亚运会组织委员会的主要工作班子立即转为申办奥运会的筹备班子,各项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了。1991年2月底,中央正式批准关于北京申办2000年北京奥运会的报告。同年# {4 b& G1 A4 I A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5月13日,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委员会正式挂牌。从那时算起,到1993年9月在蒙特卡洛国际奥委会101次全会投票选定举办城市止,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工作前后历时两年有余。

3 } ?* \& t. d7 h7 {1 A3 Y

北京奥申委成立之初,何振梁和张百发被任命为常务副主席,万嗣铨和魏纪中是秘书长。这是一个由北京市和国家体委两家精兵强将组成的工作班子。尽管相互之间配合默契,但毕竟大部分人员对国际奥委会那一套工作流程不熟悉,要把一些原来带有“土气”的申办做法,磨合成切合国际奥委会实际的带“洋气”的申办做法,他们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 R+ R F7 T% Y: A/ o0 h

得知中国申奥的消息,许多群众奔走相告,表达了对申办奥运的极大热忱。他们自发踊跃地捐款、捐物。开国上将吕正操在申办初期就捐献了2000元,以表示他支持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心意。香港爱国人士霍英东许诺,如果申办成功,他将独自出资建设一个10万人的体育场。与此同时,各地的海外华人也组织起来,开展各式各样的支持活动。

7 e* o) P8 a1 z2 f3 k

通过申办,在中国从申办城市北京到边远山村,不分男女老少,都熟悉了奥林匹克五环标记及其意义,“奥林匹克”、“奥运会”等概念更是家喻户晓。许多外国媒体称赞中国是真正的“全民申办”。

: U) u8 K: W8 V4 c0 {: w

反华势力围攻中国

2 W/ C; ?7 b& X6 Z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在政治上、商业上的巨大成功,都极大地刺激了各国申办奥运会的热情。特别是被称为“千禧奥运会”的2000年奥运会,更具有特别重要的象征意义。几个申办国家都把目光瞄向了这届奥运会。

6 ~1 v( g( T; A! R

最初,参加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城市共有8个,除北京外,还有澳大利亚的悉尼、德国的柏林、英国的曼彻斯特、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巴西的巴西利亚、意大利的米兰、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其中巴西利亚、米兰、塔什干弱一些,其他城市各有优势。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柏林、悉尼和北京三个城市势均力敌,各有千秋。但由于中国是申办的国家中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几个对手在有意或默契地联合对付北京。他们之间互通情况,但对北京却封锁消息。

: V: B1 {, l% w8 V( E4 r/ _

1992年,中国健儿在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两项重大赛事中的出色表现,使北京的声势迅速上升,引起了对手的普遍注意。由于北京的申办势头不断上升,1992年后出现了申办对手联手攻击北京的情况。首先是柏林奥申委负责人纳夫罗基在2月和4月先后两次将北京的申办同1989年春夏之交那场“政治风波”相联系。悉尼的申办负责人麦克吉奥也攻击北京,并发动澳大利亚舆论攻击中国的“人权”问题。

( Z' D8 [2 \$ p7 ?/ p2 @. Y7 i$ p

随着申办投票表决日期的临近,西方官方及舆论加紧了对我国的攻击。英国《泰晤士报》在0 @, d$ N; d& f0 MYear="1993" Month="9" Day="15"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1993年9月15日发表一篇题为《北京不应该主办千禧年奥运会》的文章,说即使曼彻斯特失败,北京也不应成功。前一天,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访问美国,他公开说:“选择北京是个政治性决定,国际奥委会应脱离政治,不要选择北京,不要让政治压倒体育理想。”紧接着,在, S9 j: W2 V7 w4 [ I2 Q8 f Year="2008" Month="9" Day="16"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9月16日,英国前外交大臣赫德访问澳大利亚,他对记者说:“最佳的选择是曼彻斯特,万一曼彻斯特落选,就应该到澳大利亚参加奥运会。如果选择北京,将是一个糟糕的主意。”

: J1 M! g, j3 p( Q& M

历来的奥运会申办,哪一次都没有像申办2000年奥运会那样政治气氛这么浓,都没有像这次那样形成对一个申办国家的合围攻势,都没有那么多的恶意和敌对情绪,都没有那么多的政治干涉。他们以“人权”、“民主”、“西藏”等反华论题攻击北京申奥,向中国施压,使我国的申奥面临空前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

% q; Q6 K& l* c# M

所谓“抵制”风波

1 Y; F: [' G. n1 l$ m. q+ G# R; t

临近最后的投票时刻,各申办城市都在做最后的努力。悉尼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从6月起,他们派出了国际奥委会委员科尔斯和助手常驻巴黎,专门做欧洲委员的工作。为了抵消或至少削弱我国在非洲国家的影响,7月上旬起,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带领申办班子访问11个非洲国家,到处许诺,大把撒钱。到了蒙特卡洛,悉尼提出了诱人的“居家计划”,参加奥运会的10000多名各国运动员,每人可带两名家属去,悉尼社区为他们安排住宿,为家属们提供来回机票,还给每家发1500澳元。

! i* X& o, ]" @( ?* _) n' t3 G

但从蒙特卡洛各个途径得到的信息看,当时北京还是略占优势,仿佛“胜利在望”,但能否把这个“在望”的胜利,变成“在握”的胜利,还是一个未知数。在蒙特卡洛的媒体上,既有西方记者的攻击污蔑,也有不少关于北京获胜大有希望的分析。英国最大的威廉·希尔博彩公司从当年9月1日起计算赌注时就把北京放在第一位。有的报纸还开辟专栏,写了“悉尼为何赢不了”、“北京仍略领先”、“相信北京第一轮能得45票”等一系列分析文章。

8 E5 |& N6 F X9 [& p8 |

就在各申办城市竭尽所能放手一搏的时刻,美国虽没有申办城市,但却以世界主宰自居,要插手奥林匹克事务。3 R a6 O# U( Y2 h1 n) FYear="2008" Month="6" Day="10"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6月10日,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人权小组委员会通过决议案,反对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其他地方举办2000年奥运会,要求国际奥委会的美国委员投票反对北京。对于美国一些政客的反华行径,我们不予理睬,始终扎扎实实做好申办工作。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蒙特卡洛表决会议的前夕,西方几家通讯社却于9 D& O/ m2 M* b& f6 s M" q Year="2008" Month="9" Day="17"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9月17日分别从悉尼和蒙特卡洛发出消息,说北京奥申委一位官员在接受澳大利亚特别广播公司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如果因美国国会的阻挠而使北京申办失败,中国要抵制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加以报复。

! [, B9 r% f7 T. h, ]

事后了解,北京奥申委这位官员于' P: j+ v( f& s" P4 l, g& M Day="31"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8月31日在接受采访时说,美国那样对付我们,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美国进行报复,但我们不会那样做,因为我们一贯支持奥林匹克运动。没有想到澳大利亚方面把这段讲话掐头去尾地加以编辑之后,在蒙特卡洛表决前夕播出,并且把内容事先透露给西方各大通讯社。澳方的真实意图就是在临近表决之时,突然投下一颗重磅炸弹,以遏制北京正在不断上升的气势,使我们难以在最后关头翻过身来。

4 I2 P' g6 ~2 `( ?

很快,这件事在蒙特卡洛被炒成了最大新闻,当地几家电视台每隔一小时播放一次“中国要抵制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新闻,还播出了澳大利亚电视台采访时的一些镜头来证明此事“言之有据”。西方几大通讯社也一天几次地播发有关中国要抵制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消息。有的消息别有用心,说中国从来就把政治利益放在奥林匹克理想之上,以往就有过抵制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和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历史;说北京又在打政治牌,这次是想用抵制来“讹诈”国际奥委会以取得举办权;说奥运会交给北京办,到时候万一来个变化,很靠不住。

0 U e0 \0 X0 c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北京奥申委没有慌乱,他们利用在国际奥委会的新闻发布会讲话的时机澄清事实,把西方蓄意制造的这场“抵制”风波压了下去。尽管如此,这次“抵制”风波还是给北京申奥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 _6 a6 k) T% v+ O2 p

不公平的博弈

) h& S$ H: u( l- h7 d5 z

最后决战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 x+ {6 p7 ^! z# v( o' v" T* V# N

; m, Q% O4 k3 m' v& v/ C" U. c6 q* @- v Year="1993" Month="9" Day="23"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1993年9月23日,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会上,将投票选定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会上按抽签顺序,柏林、悉尼、曼彻斯特、北京、伊斯坦布尔依次向国际奥委会全会作陈述报告。

' `- x: N9 x/ s0 v# N; X# q/ _9 M

北京的陈述是当日下午的第一个,北京代表团所有参加陈述的发言由何振梁用法语和英语交替着串联起来。他说:“……如果把申办奥运会这个荣誉授予北京,我们将竭尽全力,使奥林匹克理想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得到传播,并使奥林匹克主义的普遍性原则获得充分的体现。我们大家将因此共同达到新的奥林匹克地平线。”然后他逐个介绍参加陈述的每一个发言者。

0 B( t, Q9 t+ H% K4 w& N

所有城市陈述结束后开始秘密投票,同过去逐轮宣布投票情况的做法不同,这一次每轮投票结果统计后不宣布各城市的获票数,只由国际奥委会主席宣布被淘汰的城市名字。第一轮、第二轮投票后,监票的委员交给萨马兰奇的都是开口的信封,先后淘汰了伊斯坦布尔和柏林。第三轮被淘汰的是曼彻斯特,第四轮决赛在北京与悉尼之间进行。这时候萨马兰奇宣布了前几轮投票的票数,第一、二、三轮北京的票数都比悉尼多,其中第三轮北京是40票,悉尼是37票。

7 }% w) U$ a6 v* U) b3 W7 {

第三轮结果出来后,中国奥申委的官员预感形势不妙,曼彻斯特跟悉尼都是英联邦国家,曼彻斯特被淘汰后,原先投给他们的票大多数将投给悉尼。当晚8时,最后一轮投票结束后,全体委员到路易二世体育馆参加投票结果宣布大会。萨马兰奇最后一个走上主席台,他庄重地掏出决定申办城市命运的信封,当众拆开,然后宣布表决结果:“胜利者是悉尼。”45票对43票,仅仅两票之差,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北京失之交臂。

7 |0 C9 ?7 H5 {, G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两票之差?多年来各方对此众说纷纭。1999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申办过程中的行贿丑闻被揭露出来以后,澳大利亚人主动把“两票的秘密”说了出来。原来那天——就在! K! ?/ W8 r2 _0 ^1 @. w8 Q Year="1993" Month="9" Day="23"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1993年9月23日投票前,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请两个非洲籍的奥委会委员吃饭,给了每人一张35000美元的支票。此举意图何在?不言自明!

5 ^6 k' }. p: H |

此外,原本铁定投票给北京的保加利亚奥委会主席,由于政局变化牵扯到他,被吊销了护照,不能来投票;还有一张埃及的选票,由于这位埃及委员年纪大了,本想拖着带病之躯来投票,最后实在行动不便就放弃了。就这样,完全具有申办实力的我们伟大的首都北京,十分遗憾地失去了2000年的奥运会举办权。

. a' V- ^) U* B0 A- V6 F

(未完待续)

0 G% Y$ p) h1 ]: V9 M' Q$ U

7 a0 T+ D, q! z) T ' S5 B6 a9 I4 i. A

 

- C- ~/ u8 `) G+ {4 n' u 1 u8 q( r( X% C( l

5 ~9 q4 x8 ?$ O5 R

 

! { c9 d" P5 C& r( [; S+ C/ } ; |2 t5 X! o/ }% V

6 p" I: v) P( t: y5 J- b/ U4 P 0 ?# S7 n& r* i2 J6 T 5 p4 W8 W. L4 X) Y' d( o4 M9 `

 

- J+ f, x1 D- k3 q


F" K' N. R! c8 n$ d4 i0 P+ v Q7 }+ 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9粉丝

28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