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海峡经济区高层研讨会专家观点摘登

[复制链接]
文秘114 发表于 2009-8-21 08: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峡经济区高层研讨会专家观点摘登

 

海峡经济区的四期发展目标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赵彬  廖荣天


  一、近期目标。适当放宽某些政策,包括扩大“小三通”的范围、建立闽台特殊运输航线、建立闽台CEPA、在福建和台湾之间设立自由贸易区试点等,实现更紧密的经济联系。福州、厦门海关可试行作为台商农产品及其它货物以零关税或低关税进入大陆的指定关税区,促进闽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及第三产业的交流交流。

  二、近中期目标。通过建立某种经济联系机制,协调经济政策,使闽台货物直接往来在两岸自由贸易区(在闽试点)或海峡两岸共同市场福建先行区免税。通过特殊政策,实现两岸更自由的贸易往来,在两岸经贸方面持续扩大效应,不断提高闽台经济合作水平,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与东岸台湾省的全面、直接、双向经济交流。

  三、中期目标。将两岸自由贸易区(在闽试点)拓展至整个海峡西岸,发挥浙南温州、粤东汕头中心城市的作用,实现海峡经济区东、西两岸全面、直接、双向的经济往来和经济融合。

  四、远期目标。通过建立海峡东、西岸自由贸易区和两岸统一的市场,取消海峡经济区内的海关关卡,形成海峡经济区共同市场,逐步实现海峡经济区经济一体化。

构建海峡经济区促海西特色先行的协调机制

福建农林大学人文学院   王祥仪

  一、建立跨省市协调沟通机制。一是建立跨省级协商机构,通过定期不定期举行联席会议、人员交流、领导互访等多种形式,对区域规划中涉及到的一些重大事项和建设项目进行协商和决策。二是建立跨地市协调联系机制,就更加具体的一些建设事项进行协商,并探索建立更加灵活多样的协调沟通机制。

  二、加强专门的领导和组织机构的分工合作。加强省、市不同层级领导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同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也建立规范有效的分工合作和协商沟通机制,避免各自出台政策和规划的交叉冲突,确保规划涉及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设立相应的资金扶持和融资渠道。一是设立海峡经济区发展专项基金。二是采用优惠措施,吸引国内外各类资金参与海峡经济区建设。三是大力推广BOT、TOT等利用国外资金的方式,保障境外资金参与进入的合法权益和积极性。四是成立海峡经济区区域开发银行,为海峡经济区开发建设提供专门的信贷资金支持。

  四、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管和评估。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监管办法和奖惩机制。同时,研究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必要时将评估结果纳入政绩考核和干部选拔考核体系。

  五、完善规划的法律法规保障和法律协调机制。一是率先出台相关的专门性实施办法和条例。二是可以选取海峡经济区内局部中心区或特殊区域率先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或实施条例,作为海峡经济区区域性法律法规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三是酝酿出台海峡经济区区域规划条例或开发建设条例,从长远和整体上指导海峡经济区区域规划的稳步实施。

  六、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实现。参照CEPA做法,将CEPA 措施扩大到海峡两岸范围内;形成两岸更加紧密的往来机制;重建两岸沟通协商机制,共同应对国际技术贸易壁垒。

建议在福厦泉设立和谐社会建设试验区

北京拓维研究院  张立新

  如同197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从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也为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创造了积极的条件一样,“海峡新区”的设立,可以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探索和实践,同时为最终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可考虑在海峡西岸的重要中心城市———福厦泉三大城市群中设立“海峡新区”,同时,赋予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两岸合作交流的试验区政策。如果能实现,将对推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和合作产生重大的历史性作用;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最终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循序渐进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发展

郑航滨

  “海协会”和“海基会”在南京签署的《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不但为两岸互相投资办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有助于提振经济、抗拒金融危机和解决失业。为此,可根据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推进海峡经济区先行与两岸金融合作。

  这些措施包括:创建海峡经济区金融合作对接平台、逐步放宽两岸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建立两岸长效投资保障机制和推动自由贸易港对接、吸收两岸各类投资机构建立海峡产业投资基金、加快两岸银行业互设机构和股权合作、推动两岸证券机构合作和企业上市、鼓励两岸开放保险市场和业务融合、推进银联卡在两岸使用和创新信用卡产品、加强两岸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的引进与合作、积极推动两岸货币兑换及结算服务便利化、推动两岸分阶段建立货币清算机制、建立两岸货币金融监管合作和金融稳定机制等。

促进海峡经济区联合产权交易市场发展

福建省委党校产业与企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林红

  一、强化产权交易市场监管。建议设立福建省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形成政府依法监管和产权交易所自律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

  二、调整收费标准,实行交易费用双向收费。参照其他省份交易市场的收费标准进行调整,转让方与受让方各付2.5%,今后交易量扩大后逐渐降低。

  三、支持扩大全省产权交易的市场规模与业务范围。支持推动机关事业单位资产、地方国有金融资产、法院涉诉国有资产等各类产权进场交易;鼓励并规范国有法人股进入海西联合产权交易市场挂牌交易;以福建省产权交易中心为依托,建立股权登记托管中心,积极开展股权登记托管业务,并以股权托管为基础,实现企业股权质押融资。

  四、支持探索组建海峡经济区联合产权交易所。参照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适应福建特点的海峡经济区联合产权交易所。

  五、争取在福建设立台资企业区域性柜台交易。以省政府名义通过国台办积极向国务院申请福建先行先试的特例,争取批准成立为台资企业服务的区域性柜台交易市场,与天津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形成南北呼应。成立由省人行、证监会福建特派办、省台办、省发改委组成的金融办公室对柜台交易市场进行监管。

六、加快产权市场的信息网络与人才建设。建立覆盖全省各个经纪机构的电子竞价交易系统、电子登记托管系统、电子信息披露系统,实现全省信息联网和信息资源共享,并纳入“数字福建”建设体系。同时,大力发展一批民营专业经纪人机构,加大对产权交易经纪人的培训,通过加强对会计公司、评估公司、投资公司等中介的扶持和规范管理,形成较健全的中介队伍。

构建环台湾海峡国际航运中心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龚高健

福建与台湾分处台湾海峡东西两岸,两地都拥有良好的天然港口优势。随着两岸“三通”的全面实现,充分发挥闽台两地的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构建环台湾海峡国际航运中心,有利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推进形成海峡经济区、有利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之,对全面推进海峡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旦建设环台湾海峡国际航运中心,需要着力解决几个重点问题。包括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加快港口基础建设、促进临港工业发展、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推进保税港区建设、建立多元投资格局、营造良好法制环境、加强港航人才培养等。

促进环海峡经济区框架下电子商务发展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国际物流研究中心主任   刘伟文

经过30年的交流,海峡两岸已经进入经济融合和依赖的阶段。当前推进海峡经济区建设应优先集中于“服务业”领域的合作,而服务业中电子商务将是推动两岸服务业中最具有可行性、低成本性、快速性优势的业种。目前海峡经济区由于地区的差异尚未全部完成工业化,并着手开展信息化,会面临着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时发展的双重任务,这与已经完成工业化并步入信息化社会的发达地区——长江三角洲有很大的差距,也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对海峡经济区的发展而言,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为此,应制订出必要的配套政策,包括建立两岸学者共同研究的平台,以促进研究和沟通;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以保障区域合作各方的权益;制定鼓励引进与创新有机结合的发展政策;制定鼓励商务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的应用政策;制定务实与跨越有机结合、统筹规划与分层次推进有机结合的发展规划;初期扶持中介服务成为海峡经济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点模式;强化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产业引导、市场监管和环境支持等方面的政府联席管理职能作用。

福建应展现赴台旅游作为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兰晓原   郑向敏

一、打造大陆综合服务区。福建应利用最早发展对台旅游所具有的信息资料以及获取信息便捷性的优势,实现海峡两岸以及与其他省市之间的信息共享。另外,应专门建立“赴台旅游”安全防控机制,并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和实际情况演练,为赴台旅游者提供一个反应迅速、应急措施得力的旅游安全服务区。

二、打造旅游行业合作先锋区。福建与台湾现有的旅游合作面不宽,下一步应还可以推广至其他旅游企业,如旅行社、酒店等,进一步构建两岸旅游企业战略联盟,共同发展,依协议分享研究、开发成果,优势互补,从而形成利益主体双方竞争力同增的关系,共同树立海峡旅游品牌,以巩固现有市场、拓展新兴市场。

三、打造技术培育与经验交流区。如把福建打造成为其他省市“赴台旅游”领队与导游的培训基地,以及相关手续的尽量简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旅游线路的设计,有效管理协调机制的建立,旅游安全的应急措施,旅游价格的市场运行的经验交流等等。

四、打造“赴台旅游”示范先导区。福建可以争取客源组织模式转变的示范先导,尝试突破各省市赴台旅游客源组织的区域限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岸直接双向旅游。另外,福建还可以在政策示范、游客管理办法、口岸开放、安全法规条例、手续简化、管理协调机制等方面进行示范先导,从而促进海峡旅游合作的全面展开。

凸显海西特色的创意产业

福州大学数字媒体研究院   李琦

  创意产业是近十年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要的推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凸显海西特色创意产业将是海西制造业转型的一次重要机遇。

  ——以海派文化和开放的民风为基础形成果敢开拓的创业环境和多元包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环境,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创意热情,从政府到百姓,从全局到局部,处处发挥以创意为先导的作用,形成一个个创意城市的氛围。

  ——进一步强化海西的产业“品牌”发展战略,植入更多的具有海西特色的文化、精神传承的元素,打造海西版块的区域特色的产业品牌集群。

  ——典藏、再造、开掘、传播、推广本土文化特色的文化遗产,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如武夷山将邀请著名导演张艺谋设计导演“印象大红袍”,将武夷山的人文及自然景观通过艺术形式典藏再造并且传播推广开来。福州的三坊七巷古民居,生活过严复、林则徐等影响中国近代思想和历史的伟大人物,如今,他们的故居承载者这些重要的历史和人物故事,是福州重要的文化和思想的基础和宝藏。如何将这段历史和故事,变成可以记录的城市特色,将带给这座城市更多魅力和更多的使命与自豪。

  ——加强服装设计和手工工艺的研究开发,配合传统产业提升设计创意。将丰富的历史、

人文、工艺、世界文化遗产,通过重新的设计创新,附着在我们的纺织服装的传统产业上,使传统制造业重焕生机。

挖掘闽台农业进一步合作的潜力与空间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    林卿

  一、以“大农业”的思考延伸闽台农业合作的产业链。所谓的“大农业”是指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与产后三大部门的农业产业。目前,在闽台农业合作发展较好的区域,农林牧副渔各业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销售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但包括农用机械、农用化肥、农膜、农药等为农业生产提供资料的农业产前部门的发展相对滞后,而且在这个领域闽台农业合作几乎还是空白。因此,当前除了进一步挖掘闽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领域的合作潜力之外,应该把台湾先进的农业生产资料生产部门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把台湾先进的生物农药、绿色农药、有机肥料及其配套的设备的生产(或者技术与人才引进)“搬”到福建,以延伸闽台农业合作的产业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从而提高闽台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从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多功能农业”的视角拓展闽台农业合作空间。早在20世纪90年代,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就已是台湾农业发展的重点,发展水平较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陆对休闲观光农业的需求不断增强。因此,把发展多功能现代农业,作为闽台农业进一步合作的重要途径,利用福建丰富多彩农业旅游资源,发挥后发优势,就有可能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多功能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8粉丝

54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