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问题:
% [# ]8 p: n* s
- d& X @+ `; g$ `: T8 C什么是公文标题中的“事由”?6 S; M# C( E* `: {
! w% ^* `# u$ v% d
老秘观点:
: D. J3 A5 }! V( p$ i5 \4 }9 r$ B/ {" k3 H1 {: v0 j A& L& P
标题是公文的一个重要格式要素,是一篇公文的眉目,具有揭示行文主旨、统揽全篇的重要作用。按照公文法规的规定,一份完整的公文标题应当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三个要素组成,位于版头之下的正中央,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成,间距恰当。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 k. d4 Y$ o# S: q, U, F/ ?7 @
所谓“事由”,顾名思义,“事”即事情,即有关的事件或情况,“由”即要点,是指一篇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事由”就是公文所反映内容的摘要。对此,不能把“事由”简单地理解为解决问题的原因,也不能把“事由”单纯地理解为态度、看法、观点、认识,它是与态度、看法、观点、认识有着密切关系的主张、措施、办法、要求。公文标题对事由拟制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准确,要善于概括全文的中心内容,语意要完整准确,要与正文部分所反映的内容完全相符,不能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二是要简练,即用语一定要高度概括和凝练,寥寥几字即解决问题,切不可题文不符抑或失之繁冗。要用最省俭的文字涵盖丰富的内容,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而不能写得过于冗长杂乱。6 q5 a8 V$ r7 `* _9 l
在公文标题的拟写中,如何寻求准确、精练、得体的“事由”,是公文标题写作成功的关键所在。3 a* u& I. S. O0 Z' h6 h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