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是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处理公务而按规定格式制作的书面材料。因此,公文具有很强的形式上的程式化和规格化。即便是只有一两行、短短十几个字的公文标题,同样具有非常严格的形式要求。作为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公文写作水平是基本素质之一,因此有必要掌握公文标题写作的一般要求。! l& d( }- a \ S4 M+ L" ?- L
5 R5 M# T! o( t/ X6 t; f9 E& P* `4 ]6 r' h3 A
一、公文标题的形式1 W6 s; m7 u4 t
8 g8 C) V7 o- ]8 E* N" E7 q5 R$ Y. S
% v" V! T4 p w- h" Z- J
公文标题一般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按照公文标题中包含要素的情况分,公文标题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 W5 Z" R; |+ c& O+ E: x) R. `9 m8 i0 {: H1 n4 I& h
* @ p( E/ D' E9 b: G9 j7 A6 e5 ^/ F1.规范式4 j0 `! u; w" [
* y" T: k( U' a& e7 H
( B7 P0 u5 K! a; g$ y0 D规范式也可称为标准式,此种形式的标题包含全部三个要素,一般用于比较重要、庄重的公文。比如,《××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组织召开全市依法行政会议的请示》。5 u* C+ l8 b$ b
l3 Y7 r5 C( u9 w9 x
0 i& W! Z5 ?, o+ z F8 b2 L2.灵活式8 P& d' u( R: X7 B
( z/ t' h# O3 B5 a6 t1 G& a. r& M2 K0 p0 e" e. v
此种形式的标题一般只由两个要素部分甚至只有文种构成,具体形式有包括以下几种:
3 A6 [8 R" n7 V" p |( ^" C" O# G( R7 C0 b1 `- ?7 R" i* u6 e
" K$ q& E) ?4 W6 D* d
⑴发文机关+文种,如《天津市人民政府令》。
1 X& K0 I, r5 w6 @, }: | [& M; a P& v0 E
& h: x2 |- Y$ z; D" Y% W% u⑵事由+文种,如《关于做好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
/ @9 i L5 C: z, E: x4 |3 ^, o* V, F0 A3 G& S
! T! [: c6 P- a* }( @# r8 U⑶转发+始发机关及原公文标题,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关于促进饲料业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0 l# i- F9 p3 W/ c4 d5 M. {3 Z4 T% `4 n9 D; _5 m0 p
/ E( J2 r' A/ j3 x
⑷只有文种,比如“通知”,通常是用于不大重要的公文。) Z; C; C$ x3 s( }4 P8 _0 f5 z: ?
2 H7 e9 |9 a% p" b1 y1 M; `. k6 I3 ^, G
. F8 K* G+ X7 r" G! L二、公文标题的写作要求
+ J1 g% L/ v ^, o) u7 a% }2 G& n3 z+ M9 H- A [0 b
( K' [- D3 X% j k9 | n# A标题作为公文的“眼睛”,要求我们写作时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要求。
( B3 j K* n* O2 ~. w
7 G. I- _/ O7 @' M( B* j; ^# _4 H4 a5 T; d& V3 c; U: P
1.准确表达公文的主旨。公文标题中的“事由”是表达公文主旨的关键,因此必须准确提炼“事由”,使阅读者通过标题即可了解公文的基本精神和中心思想,从而可以提高阅读公文的效率。
/ s; h" L5 o# M0 L8 D' \4 B% F3 T9 ?! p$ g7 R
7 G/ t" v/ E* E5 U/ @6 U
2.表明公文性质。正确确定和使用公文文种,可以使阅读者准确把握公文的性质和特点。1 `7 U/ |& x1 S2 K3 l" p c
, ~$ y, e# |9 j# x; a1 g
" ]$ l; C2 X. \8 k1 r% i0 }3.便于记忆。公文标题不宜太长,尽量使用简单和便于记忆的词汇,便于阅读者记忆或转述。8 @3 x/ `* @3 \: [& b Q! @* g+ L
8 W) s' C$ t4 u( | q
# x, Q% q+ I1 ]5 D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e% _' G. ^$ b6 w5 ?3 D
8 g/ n( S" M ?- s/ k, S# w; s
+ B/ L' k4 l/ r6 C实际写作中,我们需要注意避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9 M0 P4 J: Z+ o1 i; ~+ r3 t% l
9 U2 U9 @' C9 C# i6 i1 z
0 G1 y" e! [! n; \+ c. D1.不写公文标题。
# S9 N5 R: \* m* @" ~5 F5 P9 c. T
! W% x. i3 g: `8 Y2 I! Q4 E
# s- i% R8 O% F! }标题是公文的要素之一,绝不可省略不写。公文无论长短,也不管其重要性如何,均需要拟写合适的标题。
, W' p3 S- h8 H7 u6 c# _' a+ M5 U0 w( N! |1 b& ?5 Q
+ ^9 I; P0 T% }. p& x0 ^2.滥用标点符号。
) M5 f9 T4 d( p" W+ D) A/ r5 Q8 T0 g1 m5 t+ E3 o
* p4 v U/ e: k) R5 Z# O, G
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要求,公文标题中除法律、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
' t& q4 I/ `% `8 E. P1 x* L/ M1 f
! Q$ ]& J6 Y% @* m) k
! A+ K; }' M, _% c6 T) T+ F5 U3.多层转发。$ D' f. x( x7 t7 k# ^/ M! k
" [# D0 z, o6 l) V( r' f
. } Y8 j2 q3 [7 W1 X- P' s) Z
如某县级机关转发市级机关已经转发的《××省民政厅关于加强民政工作的通知》,其标题拟为《××县民政局关于转发××市民政局关于转发山西省民政厅关于加强民政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一个标题中出现多个“关于”和多个“通知”,使阅读者不知所云。
Q4 \; f" d/ w3 M }. C" C7 q+ k3 w9 f0 e4 W4 i" a8 b$ k
" D3 q# [ x% K/ n$ }4.标题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公文主题。0 L: t( x0 d* s% t* ? t* U! k
6 R7 a9 _$ n& d6 O+ _- O Q; |) G2 t$ q- y2 m, @4 Q, |5 a) c
主要是指公文标题中,对起限制、修饰和说明的时间名词、程度副词和介词结构等使用不当,从而造成了公文标题的“事由”部分表述的不清楚、不准确。如《××县工商局关于摆摊设点的决定》,此“决定”对摆摊设点究竟是“禁止”还是“准许”、摆设地点等要求不明确、不具体,根据该文的内容,应改为《××县工商局关于禁止在城区繁华地带随意摆摊设点的决定》。
a- m8 x: U" x# ^8 E5 T
2 _8 Z" }. J/ s9 Y8 n$ v$ P0 t( `9 |
! J; D, Z' J8 B# L$ B5.公文标题排版不美观。& d6 `! f0 _8 R5 B! e+ _# Y! `8 F
5 n z6 l1 t8 _6 r. Z
' ]2 y7 n5 _" \$ z/ S2 [0 L( w2 ?3 D公文标题的位置一般标识在红色反线下空2行处,用2号宋体字居中排布。公文标题如果字数偏多,需要分行排列时,应把握标题的排布要做到词义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的原则,即分行时须注意不要把各行上下对齐排成等长,有二行时可上短下长或下短上长,有三行以上时,可排成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式或瓶式,不得将两个字以上的词组拆开排在不同行的首尾。
1 w* O6 x/ g. z- O" r! X9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