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是一名党校的讲师,课程计划安排讲的课题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许多人劝她别讲了这个题目了,没人愿意听。这么理论化、概念化的课题如何讲得出新、出彩?孩子心里没底,向我讨注意。我对孩子说,关键不在于讲什么,而在于怎么讲,什么课都能可以讲得出彩,关键是如何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人爱听。结果孩子按这个思路去准备,效果很不错,还获得了个第一名什么的,领导和老师们都说后生可畏,这女娃潜力巨大,得好好栽培!我曾在基层当过多年的九品芝麻官,成天面对老百姓,最清楚老百姓喜欢听什么。后来到了省直机关,曾到一些地方讲过课,我说人家专家教授们讲的是山珍海味、是大餐,我只会做家常饭,说大白话。但这家常饭往往易消化、能顶饥。 p% G: F$ G$ V' Q' E* j" k+ k: V b! E2 V
其实,无论是讲话、讲课、写文章,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用专业的语言讲专业的事。这种情况往往以理论系统、专业功底深厚见长,讲者传道授业,高屋建瓴,听者尤其是大众听者,虽然高山仰止,却往往不明就里,难以消化。一种是用生活的语言讲生活的事,以鲜活有趣、氛围热闹见长,讲起来笑话故事,煽情互动,听起来笑声不断,--迭起。但听过之后,仔细一想,发现可回顾的内容并不多,没有什么值得回味。最后一种是用生活的语言讲专业的事。这种情况往往理论联系实际,把高深问题通俗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深入浅出,厚积薄发,如涓涓溪流,激情流淌,又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令听者“仰着脸、张着嘴、瞪着眼”,陶醉其中又深受启迪和教益。 0 X+ h P S&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