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在全国政协机关先进性教育报告会上的演讲报告(节选)

[复制链接]
老猫 发表于 2012-4-24 07: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光辉典范
% J/ ~: }2 L' I3 n, J* ^' i7 Y9 w3 p8 s9 P
——在全国政协机关先进性教育报告会上的演讲报告(节选)
* S1 y5 K0 N, D3 O. A, X) Z+ {0 E; M6 z
赵 炜
) S* K3 D8 V; p0 B1 e( g
% K% Z4 F0 y+ @! w0 q' \; e    曾经有位记者让我用几句话来概括向周总理和邓大姐学习什么。我总结出三点:一是他们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二是无私奉献,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奋斗终身;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这里,我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把自己在工作中对两位老一辈革命家的了解,向大家作些介绍。" x$ F# }, }0 h! A. K1 B& f( F( X. O
    一、他们具有远大理想,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 u' d0 i$ s% a! I1 _, m7 X
    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周总理和邓大姐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1 n6 _6 m! x% q  s
    周总理从小志向高远,年仅13岁时,就庄重地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誓言。1922年,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的,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在认定了主义的同时,他也认定了邓大姐,因为在人生伴侣的选择上,他将志同道合当作最重要的标准。他对邓大姐的求爱方式很特别。他从欧洲寄给邓大姐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像的名片,在名片上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他们两人之间的书信,可以说是情书,也可以说不是情书,在信中,他们谈的是革命,是相互的共勉,他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正因为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他们的爱情和结合就像邓大姐的遗作《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中所说的那样“谁也没有计较过谁的貌相,计较过性格有什么差异,而是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这是最可靠的、长期的爱情的基石和保证”。
  n& Y4 x( `% |' N6 ]1 @2 d    1979年,一次邓大姐在党校做报告的时候,有同志提出让她讲一下周总理。邓大姐从来不为总理说什么,不过这次她破了例。她说到,周恩来同志无论是在什么艰难困苦面前,任何风险面前,无论在受什么样的批评、打击、挫折面前,从来没有灰心丧气过,一直保持着革命的斗志、坚定的信仰和立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1978年3月份,已经停止工作十年的全国妇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与会的一些同志已经十年没有参加工作了。邓大姐在会上鼓励大家:不要丧失信心,要把失掉的东西找回来。有一次,在出席青年作家表彰会时,丁玲说自己老了,邓大姐当即表示:“丁玲同志没有老。我要告诉大家,我已经老了,但不服老。老是自然规律,我所说的是思想、信念没有老。”邓大姐十分欣赏这几句诗:“春天的后面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只要在秋霜里结好你的果子,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人民的世界与世长久,谁的生命与它结合,白发就上不了他的头”。
- ]& {. p9 i+ {' R# P    二、他们牢记宗旨,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 j7 y/ N! F& }2 `. ^! g) T" _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周总理、邓大姐的一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们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在实践着这一宗旨。
7 ^0 L  G" E' ^  F5 \) z$ n    “文化大革命”中,周总理胸前一直佩戴着“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而且只戴这一种纪念章,他最喜欢“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周总理和邓大姐曾说:“我们参加革命五十年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有很多同志献出了他们的生命,每当我们想起这些同志,就感到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必须加倍地努力,把烈士未竟的工作也承担起来。”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周总理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民,真正实现了自己的誓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A) u; R9 m3 B' i, w3 e    从1974年6月1日住进医院,到1976年1月8日,整整587天,周总理先后做过大小手术14次,平均40天就要做一次手术。但只要身体能支持,就一直坚持工作,坚持批阅、处理文件。这期间,他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161次,同中央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谈话55次,接见外宾63次,召开会议48次……始终没有放下工作。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周总理已经不能看文件了,就由邓大姐和我为他读文件。周总理去世前,对我们说他死后要把骨灰撒掉。“把我的骨灰撒到祖国的江河大地上去做肥料,这也是为人民服务。”一个人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还在想着为人民服务,这是何等的境界!4 @; `6 i+ j9 b% W+ w* Y/ Q
    我们这些在周总理和邓大姐身边工作的人,都感受到周总理对人民的那种真诚的热情。他常常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在群众当中。北京修十三陵水库的时候,总理有两次带队劳动,在工地上与水库的建设者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劳动前,他对大家说:“这里没有首长、没有总理,都是普通劳动者。”他每天劳动8小时,从不迟到早退,中午和大家一起排队打午饭,而后就席地而坐,吃一口干粮、吃一口咸菜、喝一口白开水,和大家边吃边谈。! l6 B" n" |0 C9 x6 s1 V
    周总理对人民的关心,无处不有,无时不在。1960年8月,他陪斯诺参观密云水库。当他知道还没有建好移民的房子时,就生气地说:“你们不把移民的房子建好,我再也不来了。”1954年,北京交通有问题,职工上下班非常拥挤。总理知道后,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坐公共汽车转了北京大半圈,亲身体验群众的乘车难问题,后来指示北京市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1963年5月1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远洋货轮跃进号遇难沉没。听到消息后,总理连夜召集会议,亲自到上海东海舰队和打捞局,严肃地说:“跃进号沉没事件暴露了交通部有严重的官僚主义,这样的大事,我当总理要抓,你们这些当司令、当政委的也要亲自到一线,主要领导干部不但要亲临第一线,还要善于抓住关键性的问题不放,一抓到底。”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地震,第二天总理就到了灾区。初春时节,北风呼啸,气温很低,他给数千名群众讲话。到会场一看,群众坐的是顶风,自己是背风,就对县委书记说:“风沙这么大,非要让老乡们顶风坐么?你说一个人和几千人相比,哪个更需要照顾呢?”在总理的要求下,群众调转过身来,而总理却顶着风和群众讲话。他那天走了5个村子,听了3个小时汇报,水都没顾上喝,后来还是在救灾部队吃的饭。当时部队没有准备,他说“战士吃什么我就吃什么”,部队领导让杀了一只鸡,但总理没有吃,还批评了那位同志。: s' b6 N7 r2 s: r( f7 d
    周总理重视人民来信,多次交代国务院工作人员不要有衙门作风,要认真倾听人民呼声。他说:“即使封建衙门门口还摆着一面鼓呢,更何况我们是人民公仆。要真正联系人民群众,就必须听真话。”50年代的时候,有一次,一个同志认为总理日程排得很满,每天的《疫情日报》就不送了,等总理晚上回来再看。可总理知道后对此很不满意,批评道:“这是死人的事情,是人命关天的事情,怎么能耽误呢?”
! f9 a+ J1 i/ _% J. Y    我们经常听总理说:我是政府总理,也是普通的劳动者。他叮嘱工作人员:“你们在我这里工作要懂得,办任何事情都要跟我联系起来,跟我的职务联系起来,要和政治影响联系起来,要把我和人民群众联系起来。”他出去的时候经常提醒司机“开车慢点,不要抢,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群众”;每到路口、人多的地方,他不让司机按喇叭,怕惊动了行人。, C4 Q/ I" K4 F2 O! h; |$ W- U1 [
    邓大姐和周总理一样,心系人民,克己为民。1976年12月2日,人大常委会通过邓颖超为副委员长。这是早在毛主席生前,1975年10月22号就批准了的,但是周总理不同意,就把这事儿给压了下来。总理一贯压着大姐,而大姐也非常理解总理。因为当时江青、叶群都在政治局,总理就觉得邓大姐再当人大副委员长是不合适的;邓大姐也说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自己不应该出面担当这个职务。在人大常委会通过邓大姐担当副委员长时,大姐讲话说:“党中央分配给我的工作和职务,既是毛主席生前批准同意的,现在又得到同志们的一致议定,我觉得非常光荣、非常激动,同时也感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服从组织决定,今后一定在党中央领导下,和各位副委员长、各位常委一起,共同努力,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团结,做好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 N4 R* _8 s9 p! h    三、他们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是廉政守纪的杰出典范: X& z& X' d$ K1 n: C* P6 j! P
    在周总理和邓大姐的人生调色板中,最为浓墨重彩、光华夺目的,是他们始终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周总理曾经提出过五关,即思想关、政治关、生活关、亲属关和社会关,而且特别强调要过好后三关。他从不文过饰非,相反在他的文章和各种场合的讲话中,都经常可以看到和听到他作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的事例。# b% M# U* h2 A
    他们在国内视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许省市领导同志迎接,不许宴请陪餐;饭菜两菜一汤,不许有酒水招待,不许上高级菜,不许摆水果,茶叶自备;去公共场所,不许戒严。这些规定,地方的同志开始还不理解,后来也就习惯照办了。他们教育我们工作人员不要有优越感,平时工作和待人接物要注意,无论是谁,不准用办公室的名义牟取私利,不要搞特殊。还要求我们不能盛气凌人,不要高人一等、以势压人,凡事要冷静,以理服人;不要提前晋级;不要接受礼物。有一次,有人送给总理两盒福建特产,总理和大姐要给他寄去50块钱,我说这钱寄多了,但他们说就是要寄这么多,要教育教育他,今后不准再买。还有一次,周总理家乡淮安送东西来,他们不但寄去了100块钱,还寄去了一份中央文件教育人家。办公室同志谁也不敢代他们接收礼物,接收了就很难处理。# r0 @1 F8 z  r0 R' E$ S9 Z
    四、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伟大的风范永远激励后人; y: D: Q: P% V9 A; m; C# d
    我23岁进西花厅,当时没有想到过有总理逝世的那一天。总理住院的时候,我们总是想他的病情能好转。当时大姐不让我去医院,而是她自己去,秘书挑出文件来,大姐给总理念。最后两三个月,总理点名让我陪着大姐去,给他念文件,当翻译(总理病重时,口音很重)。当时我们都想从大姐的脸上看出总理的病情,但总看不出来。
" h$ j# P- `, @8 w- ~1 h$ \6 ?    有一次,在谈工作之前,总理同我谈起了死后骨灰处理的事情,我认为这对他养病不利,就劝他不要谈。他说:“你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人总是要死的,这有什么?”我心里特别难受,想哭又不敢哭。他说:“我和大姐十几年前就约定,死后不保留骨灰。但是我想,如果我先死了,大姐不一定能够保证我骨灰能撒掉,那要中央批准。不过大姐能反映我的意见。如果大姐死在我的面前,我可以保证她的骨灰撒掉。我先死了,你也无法保证不保留大姐骨灰,但你可以向中央提出大姐的要求。”我忍着泪水听完这些话,转告了大姐。大姐告诉我,早在1956年,他们就对后事有了约定。那年4月27日,毛主席倡议中央委员带头实行火葬,周总理在倡议书上签了名,邓大姐当时外出不在北京,回来后也表示赞成。
" V. Q1 r1 N8 O% ^- O. L    在1975年l0月,大姐召集了我们四位秘书,说组织决定告诉我们总理得的是癌症,根据医生判断,不会过明年的春节,要我们做好心理准备。顿时,我感到头昏眼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们都在流泪,但不敢大声,怕惊扰大姐。但是大姐很坚强,说:“这一天总会来到的,只是时间问题。”听到这些,我们只好把眼泪默默地往肚子里咽,说声“大姐保重”。
/ j. }$ b5 y) c3 K) L    11月初,我去了医院,当时已经有一个月没有见总理了。见总理以前,我不知道该怎么和他打招呼。如果称呼他为总理,他会说:我现在躺在病床上,没有干工作,怎么能叫我总理?当我快到的时候,大姐嘱咐我:“赵炜,你就叫一声‘总理’吧。记住,到那里后不能掉眼泪。”我就知道总理的病情肯定比一个月前严重多了。见到总理后,他从被子里伸出手来,我说刚从外面来,不要握手了,可总理说不行,要握手。他握着我的手说:“赵炜,你要照顾好大姐。”我点点头,看到他病成这个样子,实在止不住了,眼泪“唰”地流了下来。大姐在后面一个劲儿地拽我的衣服,我赶快往外跑,站在走廊里哭。/ r5 y; K" n, H. T' B+ r
    总理去世时,邓大姐向中央提了三点: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不保留骨灰。当时任副总理的李先念同志说:“不开追悼会不好向老百姓交代!”大家都同意了。中央同意撒掉总理的骨灰,满足了总理的意愿,大姐感到欣慰,她说自己的骨灰也可以撒掉了。4 L: z) N* @9 M7 }. R' c: S
    总理的骨灰撒到哪里呢?大姐想得很简单:到西山撒掉就行了。她说不要惊动任何人,由她带着支部的几个同志,选择一个夜晚人少的时间,将骨灰撒掉就行啦。结果找来找去没有一个合适的地方。当时,我们都不同意她的这种想法,认为不能那样做。周总理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再加上当时的政治气候更不能那样办。最后,组织上决定用“安二”飞机(撒农药的飞机)去撒总理的骨灰,骨灰最后撒到了北京、长城、海河、黄河。
# y: b1 Q& h" A' z& H    总理和大姐去世时穿的衣服都是旧的。大姐的观点是:新衣服是给活人看的,死者什么也不知道,一把火烧掉,是个极大的浪费。钱是人民给的,留下来交党费!总理的骨灰盒用的不是最好的,是一般的,而且大姐说要和总理用一个骨灰盒,她认为骨灰盒只是形式,装的时间不长,骨灰就撒掉了,再买新的太浪费,有一个就行,这也是为国家省一点钱,虽然钱不多,也要节约。大姐去世的时候,我向中央反映邓大姐不搞吊唁的遗愿,当时负责邓大姐丧事的领导同志说这不合适,让我回去布置一下灵堂,谁愿意去都可以。结果后来来了几千人,送了200多个大花圈,都是自愿来的。
) @2 o8 |& ~0 }$ G& x4 F( @6 O9 P    我记得一个日本朋友曾问我:“你们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周恩来为什么就没有什么说法?”我对他说:“你提出的问题我很难回答。”他说:“可以提周恩来精神。”我说:“你的提法很好,希望以后能这样”。没想到的是,后来在周总理百年诞辰纪念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周恩来精神”的概念,并进行了精辟的阐述。我听了感到非常高兴。' j2 K2 i* S( J: Y$ M% m
    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一个不朽的名字,他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感召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成为推进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巨大力量。周恩来精神,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他一生遵奉着青年时代立下的誓言“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的,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周恩来精神,就是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的结合,他总是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是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又是关心同志、关心群众的模范。周恩来精神,就是高度的原则性同高度的灵活性的结合,无论是对敌斗争还是处理人民内部的、党内的矛盾,无论是在外交活动还是国内工作中,他总是善于把原则的坚定性和方法的灵活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周总理和邓大姐这对革命夫妻,品德高尚,光彩照人,他们的每一滴血都包含着舍己为人的品质,他们的每一个细胞都带有救国救民的基因,他们的每一个眼神都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 G2 n1 d* @& E3 v) M. g    周总理和邓大姐已经离开我们了,可是他们的精神永存。我们要赞美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的精神,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作者系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曾长期在周恩来、邓颖超同志身边工作) 转自秘书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89粉丝

412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