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在严,贵在勤,勤能补拙。上初中时,读过一位日本著名学者的话:“人称我为才子者,是不知我者也;人称我为勤学者,是知我者也。”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促使我铭记勤奋二字。人的天赋确有差异,可粗分为天才、人才、庸才。但天才很少,多数是人才。不管什么才,都会成于勤而毁于惰。勤,包括勤读、勤思、勤写。 . P( n. _/ n. {: T+ m# }! y
/ C' N7 U7 n+ p8 j! `- q; ~. u 勤读,是获取知识和学问的重要途径。学问源于三方面:读书阅文、调查研究和消化创新。好的书本(包括报刊)知识,是前人与他人研究和智慧的结晶,需尽可能地勤读多读。限于时间和精力,有的精读,有的粗读,有的选读,依书与文的内容和个人的需要而定。勤读,不止眼勤,还需手勤。对需保留的文献资料,或归类保存,或剪贴成册,或摘写卡片,以备研究和写作之用。勤读,会使人不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启发思维、提高水平。 : P: Q# O* n! G9 ]
0 @: u# \# E- {2 e2 q
勤思,是做学问的关键。优秀的论著中蕴藏着智慧的结晶,闪烁着真理的火花,需要经过深入的思考与捕捉,才能挖掘和汲取,使其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同样读一本书,有人收获大,有人收获小,有人无收获,其关键就在于是否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也就是看开动脑筋的状况如何。 / E6 i# R# D' _#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