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写材料用典】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复制链接]
释然 发表于 2023-6-20 10: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例文】“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只有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温度、检验知识的精度、拓展知识的深度,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才能得到升华与回归,才能真切体会“深水区”的骨头之硬、改革之难、创新之可贵,才能真正读懂中国这本厚薄不均、冷暖不匀的大书,才能在洗去戾气的过程中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与创新思维,把握住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把握住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达到知行合一、知行相长的境界。(人民日报《青年修身当如玉》)
【典故】出自明代王阳明《传习录》,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
【释义】意思是,认识深刻并且能够很好落实才是真正的行动,行动过程中只有明觉、精察,才能认为认识深刻。比喻知行合一。
【赏析】阳明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强调真知真行,真知必包含行,真行必包含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两者是完全融合的关系。知、行是人的两类基本活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两个重要概念。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始自格物致知。“知”即道德良知,“行”即道德实践;“知”与“行”的关系,就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毛泽东同志告诫我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知与行的循环往复,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只有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又通过深化认识和解决问题,“知”和“行”才能最终实现合一。“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新的征程上,越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越是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越需要广大干部弘扬实干精神、奋斗精神,砥砺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展示新气象。
【用法】主要适用于党课报告类、党校开班类讲话,侧重强调知行合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真抓实干、埋头若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08粉丝

610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