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樊光湘:如何提高机关公文写作能力

摘要: 公文写作是指公务文书的撰写。在一个单位的文书处理工作中,文稿起草是第一个工作环节,比较收发、登记、办理、印制来说,往往需要更多的思考,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尤其是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可以说是一项非常艰 ...
文稿修改演播室


第三种,交代缘由;引出主旨。

有些文件不便起句立意、开门见山,往往采取在开端处先陈述制发文件的依据、缘由、意义、背景,然后顺笔而下,自然而然地引出公文的中心思想、结论或行文的目的等,以显露文件的主旨所在。这是请求性、指令性文件显旨的主要形态。例如:(1)“扫除文盲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政策,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我国全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推动‘十五’期间我国的扫盲工作,巩固提高扫盲成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现提出以下意见:……。”(教育部等12部门《关于“十五”期间扫除文盲工作的意见》)(2)“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各省(区、市)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规定,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积极推行和落实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基本实现了年度省域内的耕地占补平衡。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责任不明确、补充耕地质量不高、考核方法不尽合理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实现“十五’期间耕地保护目标,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上述两例,一是上报的意见。一是通知,开端处均是先讲背景、交代缘由,在此基础上,顺流而下,通过介词“为了”自然而然地引出行文的目的、中心思想与总的要求,使主旨明白显露。这种写法的突出特点是以“为”、“为了”作句首的目的句不在开头,而在中间转换层次之首。

第四种,画龙点睛;点轴扇开。

有些文件在开端处不便深刻显露主旨,例如综合性工作总结、调查报告、情况通报等陈述性的文件,它们显露主旨的方法显然要区别于指令性、请求性文件,往往采用在开端处先使用对某一问题、工作、事件作出结论性的一两句话,然后,再由文中划层点题、分段设题、段首立句等方法,从整体的综合上显示全文的主旨所在。

我们如果把开端处的结论性语言看作是一把折扇的“轴”,那文中划层点“题“、分段设的“题”与“段首句”就是折扇的骨架,其形态很似一把张开的折扇。

例如有一篇题为《关于大兴安岭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的总结报告》,开头处在叙述了重建的基本情况之后,有这样一句话:“按照常规,在大兴安岭地区完成以上工程任务约需三至五年,这次恢复重建工程总共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而且工程质量较好。可以说,恢复重建工作,是在扑灭特大火灾取得胜利之后的又一胜利。”

上例之中,“恢复重建工作,是在扑灭特大火灾取得胜利之后的又一胜利”是该文开头一句带有结论性的话。然后,该文就重建工作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分作四个层次做了回答,每个层次的开头都有一个显示段旨的小标题:

①以对灾区人民负责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制定恢复重建方案。

②克服官僚主义作风,推动恢复重建工作高效率运转。

③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精心指挥。

④发扬改革精神,按照经济方法,搞好恢复重建工程。

这四个层次的小标题,分别从组织、思想、作风、措施等方面全面总结了大兴安岭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的经验与作法,在开头结论性语句的统率下,全面显示了这份总结报告的中心内容。

第五种,头尾呼应,显示中心。

一些内容比较复杂的决定、决议、讲话稿、意见、报告等,由于文字较长,问题较多,既有总的阐述,又有细致的说明,既涉及大政方针,又牵扯到具体的方法步骤,故这类文件的显旨方法通常要采用头尾相互呼应的做法。即在开头先提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而在尾部对此作出明确回答;或在文件开端处对某一情况作出多种解释,而将其正确的结论置于文尾。如毛泽东同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开头指出:党内一部分同志,“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对时局估量产生悲观的念头;而写到文尾,作者以一个伟人的智慧采用了比喻的形象手法,连用了三个排比句,高瞻远瞩地指出:“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样,开头提问、末尾作答,头尾相连,浑然一体,相辅相成,中心突出。

(二)结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2-10-22 15:14
  • 4
    粉丝
  • 9884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