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珠联璧合式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要求人们写文章、作演说、著书、写报告,“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毛泽东同志在该文中还回答了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我们可以说,公务活动运转的目的就在于及时地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 作为完成公务活动重要工具之一的公文,也必须是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这就形成了公文的内在逻辑形态。一篇公文,如果只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那叫“纸上谈兵”,空纸一文;如果只分析解决问题而不首先提出问题,这叫“舍本求末”,无从谈起。公文的这种内在结构形态,如果我们把“问题”视作“珍珠”、“璧玉”,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像是“珠联璧合”,从而使一篇公文达到内在的结构美。 以上九种公文的结构形态充分反映了公文的结构方式是多彩多姿的。其中前六点,大体上反映了公文形态的外在美,后三点则说明了公文结构的内在美,它们共同构成了璀璨多姿的公文结构。高质量的党政公文正是这种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与运用,正确不地了解和把握其结构形态,有助于把公文写得合乎规范,真正发挥其应有效用。 (三)用语 公文的语言虽以一般的语言规律为基础,但是,公文的权威性与策令作用,以及它的政治性、实用性,又决定了它具有独自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庄重平实 公文用语是非常讲究庄重、平实的,这是它与文学写作用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区别。公文用语所以特别强调庄重、平实,是由公文本身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因为公文是党和国家用以传递策令、指挥工作、沟通信息、完成公务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实用性,所以要求它的用语在准确、简明的前提下,务求做到庄重、平实。 “庄重”即庄严郑重,它是党和国家处理公务应有的严正立场和严肃庄重态度在公文中的具体体现。看看《毛泽东选集》中那一篇篇“声明”、“布告”和“公告”,特别是1949年4月21日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和1949年10月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使我们深深感到它那庄严郑重的气势,而这显然是文学用语无法相比的。“平实”即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语言朴素无华,表意真真切切,既不能是“雾里看花”,也不能是“水中望月”,对描绘性的文学语言与浮华的词藻应尽量少用或不用。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