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是公文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从大量的公文写作实践来看,公文中的表达方式往往是以说明为主,并辅以必要的叙述和议论。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还要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也就是一边摆事实,一边讲道理。摆事实是叙,事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材料”;讲道理是议,道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观点”。事实是产生认识、观点的基础,而只有在一定认识、观点的统帅下,公务活动中的客观事实才能得以充分地表达和解决。摆事实与讲道理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是客观存在与主观认识的对立统一,正是这种辩证统一,才使我们的许多公文,脱离了空洞的说教与事实现象的罗列、堆砌,变得有血有肉。 为什么说夹叙夹议是公文写作中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呢?因为除法规性、计划性、请求性、商洽性公文较少或不适宜使用这种方式外,其他如综合性工作总结、综合或专题性工作报告、行政令、指示、指示性通知、指导性通报以及讲话稿等陈述、指挥性公文,都要较多地运用这种方式。因为这类公文的特点是不仅在于言事,而且还要明理,即言事明理,以理证事,事理结合,相辅相成。这里讲的事即指事实、根据、原委、背景等;这里讲的理,即主张、意图、想法、观点和措施。要在一篇公文中运用事实材料来说明观点的正确性,陈述背景、原委来证明主张的针对性,明确根据来讲清意图、想法、措施的必要性,就势必需要一边摆事实,一边讲道理,把叙述和议论紧紧联系在一篇公文之中。舍此,别无他法。具体而言,在公文写作中运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①夹叙夹议表达方式的具体运用,主要表现为在一段话中夹叙夹议,即边摆事实、边讲道理,以增强语言的立体感及深刻的表达效果。 以毛泽东同志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为例:“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的。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他们就一天比一天地重视政治斗争的方法。中国反动派和美国侵略者现在一方面正在利用现存的国民党政府来进行‘和平’阴谋,另一方面则正在设计使用某些既同中国反动派和美国侵略者有联系,又同革命阵营有联系的人们,向他们进行挑拨和策动,叫他们好生工作,力求混入革命阵营,构成革命阵营中的所谓反对派,以便保存反动势力,破坏革命势力。”(《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347页)。 这段话开头是讲道理,即“议”;之后的两句话是摆事实,即“叙”,使“议”与“叙”紧密地融于一段话之中。 再看《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一文的开头部分也是如此:“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贡献,十六大提出要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 上面这段文字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和前二句话的前半句是“叙”,其后半句都是“议”。具体说,第一句的“这是”之前是摆事实,之后的一个“这是”、一个“也是”是讲道理。 ②在一个层次中,分开段落,有的段落是叙,有的段落是议,或者是先叙后议,或者是先议后叙,形成一个夹叙夹议的完整层次。 例如毛泽东同志为党中央起草的《三个月总结》的前五段,是对七、八、九三个月作战情况的概括小结部分,其中一、二两段是“议”:“七月二十日中央对时局的指示上说:‘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七、八、九三个月的作战,业已证明此项断语是正确的。 除了政治上经济上的基本矛盾,蒋介石无法克服,为我必胜蒋必败的基本原因之外,在军事上,蒋军战线太广与其兵力不足之间,业已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必然要成为我胜蒋败的直接原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 205页)第三、四、五段,叙述了打击、歼灭敌军的具体情况。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