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上五段文字,从事实与道理相结合上全面概述了三个月敌我作战的基本情况,这种方法给人的印象是完整、全面,令人信服。 又如邓小平同志的《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这篇重要讲话,该文的第一段文字较长,通过列举大量事实,说明当前面临的经济犯罪活动形势是十分严峻的;然后,用第二段文字,深刻论述了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重大意义。显然在这个层次中,第一段是“叙”,第二段是“议”,“叙”、“议”相辅相成于一个层次之中。 ③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不仅表现在组句段和层次的组织安排上,而且还可以运用它进行谋篇,以体现一篇公文的整体。 以毛泽东同志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一文为例,开头部分“由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代表团经过长时间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已经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的这一段是叙述;接着从“南京国民党政府的负责人员之所以拒绝这个国内和平协定”开始,到“就没有理由拒绝根据这些基础条件所拟定的而且是极为宽大的各项具体办法”结束,是一段较长的议论文字;由“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命令你们”起到全文结束,使用的是说明性的文字。叙述与议沦就是如此紧凑地融于一篇公文的整体之中。 又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200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全文共分九个自然段,除开头与末尾属于表态性词语(表示良好的祝愿与祝福吉祥)外,其余七段,先用一大段文字回顾过去一年各项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绩,这是“叙述”,然后是展望新的一年所面临的形势及提出做好今年工作的基本要求,显然是“议论”,从而构成了这篇讲话的全部。 再如中央新闻单位任长霞同志先进事迹采访团全体记者写给全国公安民警的致敬信。 全文主要由三大段落组成,第一大段列述了任长霞同志的先进事迹;第二段是采访团全体记者的感受;第三段是表达对人民警察的崇敬之情。三大段落依次是先“叙述”后“议论”,形成一个严密的富有逻辑性的表达形式。 ④在公文写作中,要运用好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首先要掌握好“叙”的手法。 对这里的“叙”千万不要理解为文学写作中一般所讲的“叙述”,它不能是精雕细刻,也不能是细腻的表达,更不能是由头至尾、由边沿到中心的全面介绍,而是采用高度概括的手法,着重事件整体性的勾画,说明事情的原委、背景、根据,点到为止,否则,就使文章显得文字累赘,事实罗列,冲淡了要讲的道理。 其次,还要掌握好“议”的特性。这里所讲的“议”,千万不要简单地理解为议论文中那种完整的议论手法。公文中所讲的议,基本是指包含一些议论性的表达成分。这种成分在具体表达上,只是原则地表达事理,不做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完整性的论证;在手法上是直接加以议论,即一针见血,一语道破,有时只是一两句结论性的话,是直接说明的简单逻辑论证方法。 再次,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夹叙夹议要切中事物的本质。公文是一种办事的工具,它不是供人欣赏的艺术品,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实在在的一种指导工作、办理公务、联系事务、交流经验、请示答复问题的文字工具。我们在公文写作中所叙述的事实,应当是反映当前公务活动的一种倾向或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存在,切不可把那些个别的、零碎的,本文由老秘网推荐,并不占有重要位置的一些枝节性问题,人为地上升到普遍的、完整的、主导的地位上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偏概全,以个别代替一般。因为公务活动所面临的对象是非常广泛而复杂的,俗话讲“天地之大,无奇不有”,如果我们不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随便都可以找到一些非本质的个别事实,大都可以随便地以这些事实作根据而毫不负责地讲出一些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道理”,这就极易把我们自己的思想搞乱,扰乱我们的视线。用它来向上反映情况,对上级的决策指挥是一种干扰;用它来指挥下级,会使下级误入歧途。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事实与道理的完全一致性,防止出现事大理小或事小话大的不协调现象。前者是事情的性质本属严重,而议论的道理不痛不痒,其实不如不说;后者是事情的性质较为一般,而道理讲的却十分惊人,实为小题大做,说了一些多余的和过分之词。当然,事实与道理两张皮的情况更属杜绝之列。 综合上述,要写好公文,就要切实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夹叙夹议;运用好夹叙夹议,要特别注意掌握叙、议的特殊性,坚持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可以说,这是公文写作的一条基本规律。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