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对偶"、"排比"--为了使语言更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或者使语言更有气势些。 对偶--内容上相对、相拟、相连;表达上字数相等,语法相同,成为对子。(诗歌、春联) 相对--"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 相似--"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相连--(因果关系)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排比--是用内容相关,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一组词句,排列在一起,来反映事物,阐明道理,表达感 情的一种修辞方式。 ※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 ④还有13种修辞方式: 双关,歇后,设问与反问--是为了更好地启发读者深思,需要使语言的意味更加深厚些。 反语--为了加强语言的战斗性,有时所用的语言需要有讽刺的意味。 ※把"党八股"说成是一个"创作",把"历史罪人"说成"英雄"。 重复、层递--为了强调要说的内容,或者突出要说的重点、层次。 摹拟、呼告、示现--为了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话,或者让读者随作者一起进入意境。 跳脱--为了再现当时的特殊情境和气氛。 顶真、回环--借用语言的蝉联往复美,表现事物的连锁交互关系,增强表达效果。 (三)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或思维过程本身规律的科学。具体说,它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某些简单逻 辑方法的科学。 1、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的科学。 思维--人的认识是一个辨证的发展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是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引起的,是对客观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和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 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它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 真的加工制作的结果。它是对客观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理性认识就是思维。 思维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间接性、抽象性和概括性。 间接性--指思维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抽象性--指在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时,抽取其本质的东西,舍去非本质的东西的过程。 概括性--指把通过抽象从部分对象中得到的本质的东西,本文由老秘网推荐,推广到一类对象全体的过程。 思维与语言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思想内容。没有语言,思维失去了赖以实现和 交流的物质手段,离开思维,语言也就成了毫无意义的东西。 形式逻辑以思维为对象,但不研究思维的一切方面,而只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 2、思维形式--是思维内容的一般结构,即不同思维内容所包含的相同的组成部分之间的一般联结方式(结 构)。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