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写材料不妨重温下当年学校老师如何教我们写作文

摘要: 很多新手秘书很怕写材料,个人建议不妨重温下当年学校语文老师如何教我们写作文,或许你另有一番感触。认真学习下,即使自己用不上,也可以用来指导自己的孩子哦。
文稿修改演播室

积累,语用比语料更重要!
 
 
我把上一篇手记《语用题,你真的就那么难吗?》挂上“我的空间”后,引出了一位好友跟我的对话:
友:要想提高,除了老师愿意辅导外,学生还得注意学习和积累才行啊!现在的学生很少去注意语言积累的。
我:老师不教,他们怎么知道该积累什么?
友:请问,除了积累熟语、篇章、典故、哲理性的句子等等之外,还要注意积累什么呢?
我:你所说的都是“语料”,我说的是“语用”——“帮助学生多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应用的经验,多为学生创设语言应用的环境。”
我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在上一篇手记里说过的。
实际上,我在十年前新课标颁布时就特别关注“语言积累”的问题。新课标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首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把“语言积累”看作“语文素养”的重要元素。而我每次给一线老师解读课标,就总是要在这个问题上多加解释。所以如此,除了因为我也一向主张语言学习要重视积累之外,还因为我早就注意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语文教学从未轻视过语言积累,但学生的语用表现就是好不起来,你随时都可能看到语言贫乏、平淡甚至于呆板、僵硬的学生作文,即便高考这样的极用心作文,情况也是如此。
我以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些老师对语言学习的规律还认识不清,对“语言积累”的认识还片面而肤浅。他们以为小学生手中的那些生字本、生词本和中学生手中的那些经典名句集、名人名言录等等,便是“语言积累”的全部内涵了。所以,他们只知道要去关注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占有多少,而不知道也应当关注学生对言语经验的获取与否。他们也许还没想过,对学生来说,“语用”的积累其实远比“语料”的积累重要得多,因为言语习得的根本并不仅仅在于占有语言符号,而还在于丰富语用经验,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经验。
语文教学以课文为基本材料,就是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语言环境中观察语言、领悟语言,在不断占有语言材料的同时,向别人学习语言应用的经验,即间接地获取语用经验,以推动他们自身的语言实践,即有效地获得直接经验。遗憾的是,我常常在语文课堂中看到的,却是只重语料而不重语用的教学。
作家刘白羽那篇游长江三峡的散文曾经入选中学课本,对当中“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就有老师只是把它当作通感修辞方法的例句,而没能让学生通过揣摩然后知道,这句本也可以用一般陈述方式说成“这一天我游览了长江三峡”的话,如何被作者说成了这么一句令读者为之动情的话。试想一想,如果老师能让学生将这两个句子进行分析、对比,恐怕学生就会明白,一般陈述句表达的是事实信息,通感修辞句表达的是情感信息,而当时的作者刘白羽,不就是希望能够尽情地跟读者一道分享他的快乐吗!
叶圣陶的文章《景泰蓝的制作》也曾作过中学的说明文范文,文章首段有个句子:“景泰蓝是多数人喜爱的手工艺品。”这个看起来极普通的判断句,恐怕也有被教师忽略的时候,但从表情达意上看,它可是一个写得十分好并且对全文来说非常重要的句子。《景泰蓝的制作》是作者介绍景泰蓝工艺流程的文章,这个包含了景泰蓝价值和景泰蓝制作特征两个重要信息的句子,出现在文章首段,就有着提领篇章的重要作用,有着帮助读者建构意义和建立情感的导向功效。
我在上一篇手记中这样问过:“一些语文老师是否连揣摩课文语言特别是探究其表达功效也忘了”?在这里,我还想提醒大家,语用才是语言的生命力之所在,不同的语用是为不同的表达目的服务的,或者应当说,不同的表达动机生成了不同的话语,语文教学不仅应当从作者的言语动机去跟作者对话,以理解作者的真情实意,而且,应当注意语言材料、语言形式与语用环境、表达功效的关系,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语用经验,哪怕暂时还只是间接的经验。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3-4-6 09:10
  • 4
    粉丝
  • 3538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