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就当前语文教学的“症结”谈读书

摘要: 积我半生学语文、用语文、教语文、研究语文教学的体会,我越来越坚定这样一个信念:语文课就是读书课。中小学语文课的要义就是教青少年学生学会读书。语文课一抓读书,读写听说就全都有了着落;语文课不重视读书,读 ...
文稿修改演播室

就当前语文教学的症结谈读书(2

 

         一

语文教学谈读书,要解决几个实际问题:为什么说读书重要,读什么,读多少,哪来时间读,哪来书读,读书的方法和兴趣……

         二

为什么说读书重要,这似乎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仍然想给大家讲几则当代中学生读书的故事。一个是已成旧闻的“韩寒现象”中的主人公韩寒读书的故事。韩寒作为一个中学时代就出名的少年作家,语文学得好,尤其是作文水平高,是毋庸置疑的。韩寒为什么语文学得好?他自己说,一是不上语文课,二是不读语文书。这“二不”显然是他调侃当代缺乏文化内涵的语文课的“愤青”说法。熟悉韩寒的人都知道,韩寒为什么语文学得好,就是因为他读了太多的“语文书”!他的阅读范围、阅读量,别说在青少年中是屈指可数的,就是许多成年人也望其项背!何谓“语文书”?用刘清涌教授的话说,凡是用母语写的书都是语文书,包括数理化史地生。何谓“语文课”?读语文书就是在上语文课!这样说来,韩寒为什么语文学得好?主要经验是两条:一是上了语文课,二是读了语文书。只是韩寒的语文课不同于我们一般的语文课,它主要是在读书;韩寒的语文书也不同于我们的语文书,它是经史子集文史哲无所不包。

再讲有关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大赛获奖者读书的故事。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征文大赛,有“中国的少年诺贝尔文学奖”之称。据我所知,每届获奖者无不都是些“书虫”或体会到了读书的妙处、尝到了读书甜头的人。仅以2002年首届三位金奖得主为例。费滢(来自南京金陵中学),兰珊(来自石家庄第二中学),丛治辰(来自山东威海一中),三位有几个共同特点:都是高中生,都是来自知识分子家庭,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都喜欢读外国文学作品。费滢说,她“喜欢看蒙田等人的随笔,基本上不喜欢看中国的小说,也喜欢看欧洲的电影”。兰珊说,她“父母从小给她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兰珊大量的阅读机会,全家三口最主要的集体活动是一起逛书店”。丛治辰说,“他喜欢看书,看的书多的没法说”。

再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山区学子读书的故事。我有个习惯,每到一地,一定要去逛它的书店,无论它是县城还是乡镇,无论它多简陋或有无我要买的书,有时我还会很执拗地给自己规定:“一定要买本书作纪念!”某个暑假,我特地牺牲午觉,照例来到某县城一个冷清的私人书店。进门的左边是小店赖以为继的卖教辅资料的专区,我只瞅了一眼就转到买文学社科类读物的右边。书的确是少,加之又旧,我花了较多的时间才淘到一本勉强可以接受的书走到柜台埋单。整个书店就只有我和兼收银员的店主。我也知道他是一直在看着我的。但是,意想不到的一幕仍然发生了:店主突然很激动地对我说:“××中学(该县重点中学),考三四百分的就是逛这边(他指着卖教辅资料的左边),那些考五百多分的就是逛这边(他又指着卖文学社科类读物的右边)”他显然把我当学生家长或者学校老师并“恭维”我了(这虽然是个“应试教育”的视角),而我没有同他讨论这个我原本十分有兴趣的问题,只带着深深的感激和敬意离开了他的书店。这个故事从此也就成为我的经典收藏,不时在有些场合讲起。

                                                                       

历代名人论读书,大家耳熟能详,似乎不用赘述。但是,为了方便交流分享,我仍然想把有关精彩语录汇总如下。

我国古人论读书——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6、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7、看多、做多、商量多。

培根论读书——

1、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2、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鲁迅论读书——

1、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偏看看理科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2、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无足轻重,后来做起文章来也胡涂。

       四

这样看来,读书的意义,从青少年成长层面来看,有如下几点:第一,认识事物,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做个不糊涂的人;第二,陶冶性情,提高品位,做个不庸俗的人;第三,会说话、会做事、会想问题,做个有用的人。第一点讲精神启蒙,第二点讲气质修养,第三点讲励志笃行。试问,读书对于人生,还有比这更多的意义吗?当然还有,但以上三点是最不可或缺的!

而从语文学习与教学层面来看,读书的意义,则有如下几点:第一,与自然、社会、人生和自我对话,获得知识、价值和意义;第二,与他者、大师、智者和同侪对话,获得思想、思考和智慧;第三,与用母语写作或翻译的语言文字作品亲近,获得语感、语义和语用(语汇、语句、语段、语体和语篇)知识及技巧。第一点讲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二点讲判断力、思考力和思想力,第三点讲言语知识和技巧。前两点涉及言语理解与运用中的语义(内容)积累,第三点属于言语理解与运用中的语法(形式)转换规则和技巧。请问,语文学习和教学,舍此,还有更多、更繁难的任务吗?回答是否定的!

青少年的成长(自由快乐、和谐健康、热情向上)跟语文学习(积极主动、聪明伶俐、正确有效)的关系密切。而这一切的达成,主要应拜阅读所赐。

                              五

读书意义达成的个中原理,我们不妨从有效语文学习的心理条件稍作发挥。

大家知道,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认知心理学或信息加工理论,创造了“心理词典”、“图式”、“顺应”、“同化”、“认知结构”、“认知策略”、“信息加工模式”和“信息加工速度”等一系列著名学习概念,而由此发展而来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中又包括诸如“情景”、“协作”、“交流”、“支架式教学”和“意义建构”等著名概念。我想,把这些概念及其所生发的原理串连起来,正好可以回答读书何以有意义,青少年成长同他的言语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发展何以是互为因果表里的。

读书何以有意义?用认知心理学的话来说,就是读物里的知识(信息)扩充或壮大了学习者的“心理词典”、“图式”和“认知结构”。后者的重要性到了何种程度?以至于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泊尔信誓旦旦地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所以,我想说:真正对学生的学习而不是你的教学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支架”是在学生学习的内部(认知结构)而不是外部(教学条件)。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知道的越多,他的认知策略也就越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信息储量)越大,他的信息加工速度也就越快。认知策略和信息加工速度,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都取决于信息储量。同理,青少年的成长何以影响他的言语能力发展?因为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心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些源泉和动力——心理词典、图式、认知结构、认知策略和信息加工速度,就是读书的成果,它的形态和规模,决定青少年精神发育的速率,也决定他的言语能力发展的效果。

我国古代讲人才成长的规格:胸次、格局、器识,个中的原理与此相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六

这样看来,多读书(数量),读多书(结构),读书多(效果),好读书(态度),读好书(规格),读书好(结果),把学校打造成书香校园把语文课堂经营成书香课堂让语文教师和他的学生成为书卷气师生,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必然追求!(未完待续)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3-4-6 09:42
  • 4
    粉丝
  • 1308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