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比较要方法科学。比较的方法很多,有横比,即与同类中的不同个体比;有纵比,即同类或同类中的个体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有单项比,只比一种属性;有多项比和综合比。综合比指既有多项的综合比,又有横比、纵比的综合比;所有比较,都有动态比较和静态比较之分,都要灵活运用,相机进行。不能只要是一把钥匙,就可拿来开任何一把锁;也不可只要是一把锁,就能用任何一把钥匙打开,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 有人问:到底怎么比较呢? 我以为:首先,要树立比较目标。我的目标是坚持比较——鉴别——提高,达到发展目标,将比较进行到底。不以奖优罚劣为目的,而是要提高自己,提高他人,引发更多的人相互比较,共同提高。 第二,以差稿为重点,进行多样比较,全方位比较。总体上看,本书比较研究主要有差差比较,差好比较,好好比较,好稿差稿综合比较4种。本书所区分的好稿差稿,都是相对而言的,划分并非绝对准确,请作者、读者、编者都不必过于介意。所有比较都以写作方法为主,只有少数涉及思想内容。在上述4种主要比较方式的总框架下,有的为专项比较,有的为多项比较;有的以横比为主,有的主要因时期不同而进行比较,或者纵横比较;全书各讲,都是对内是所属各篇章的相互比较,对于全书,又都是各讲之间的大范围、高层次比较,使全书比较形式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比如综合比较农业部青年干部41篇、共青团湖北省荆门市委7篇调研习作,发现了当前青年干部调研文章中普遍存在的7种通病,和导致这些通病的6种原因。横比的,既有同一地域相同题材的调研习作,也有跨几个省市区题材相同或不同的调研习作、文章,分别都比出了差距,比出了精彩。比如,比较某省一位大学生村官一篇新农村环保习作,竟然发现不同省市的3篇新农村建设中的环保文章,问题、原因、对策大同小异,同为“旧对旧”,又跑题。比较同一人物(法人)在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不同场合的3篇典型发言材料,前者比较出“五个一样”“三个不同”,后者比较出“五个不同”,可说是比出了精彩。 第三,坚持从比较中找问题,析原因,比出新思路、新经验、新理论,深化调研写作理论研究。笔者认为,尽管比较法也属调查研究中一条重要的科学方法,但在很多情况下,也不是简单粗糙地比较一次半回就能比清事物质量高低和本质差别的。因为许多事物的质量高低和本质差别都被许多表面现象掩盖着,没有五次三番的反复比较和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难以取得准确结果的。我们对农业部青年干部2年41篇调研习作的质量比较,就是如此。最典型的,就是本书第五讲比较的有关北京市怀柔区农民专业合作社9篇调研习作中1篇当初被划入二类的作品,在后来反复多次的比较中,被提升到了一类;由此,通过对这9篇习作的多侧面比较,还引发了对当前调研文章中普遍存在的布局、结构及语言表达上的诸种问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的探讨。这就是我们调研写作理论研究获得的新收获。再如第二讲,比较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六篇调研习作,所比较研究的6篇习作是农业部青年干部2年41篇、5组习作中唯一没有一类作品的一组,但它有4篇特点突出,编者抓住这个突出特点,深入探讨其所以未能产生较好作品的原因,及调研文章主题开发与点线面结合的途径与方法等,可能会对提高广大青年干部的调研能力产生较好影响。此外,还另外获得了两条新的认识:一是这6篇作品标题各有特色,但都未写成好作品。这就告诉我们,所谓“题好一半文”只适合于写作能力较强的作者,对于一般的初学调研者,则还有倍加努力。二是从这6篇调研习作都不够成功的原因看,学院对青年干部的调研能力培训办法有许多方面有待改进。再如第八讲对无锡市农工党3篇习作的精细比较看,当前一些初学调研者除了要加强调研业务培训外,政策和法律知识的学习也有待加强。所有这些比较出来的收获,都可说明本书是笔者调研写作姊妹篇专著中一名新的成员。 第四,进一步扩大比较范围,建议以本书比较思路,请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与中国纺织出版社联合,组织出版《公文写作比较丛书》,重点比较研究党和国家公文处理《新条例》发布以后,新公文与旧公文写作,推动整个公文写作领域的广大专家、学者、读者关注并投入公文写作比较研究,突破难点疑点,开拓公文写作新天地。本书所采用的比较方法和所得出的结论都是探索性和创新性的,不够完善和成熟。如果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和中国纺织出版社愿意联合组织出版《公文写作比较丛书》,本书愿加盟其中,其不够完善和成熟的部分,敬请学会和出版社及各位同仁完善和补充。 第五,希望广大读者、学者、编者喜欢《比较》,参与比较;既比较自己的习作、佳作,又比较他人的习作、佳作;把自己的习作、佳作与更多他人的习作、佳作比较;反复比较,多次比较,三番五次比较;在比较中借鉴,在借鉴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从现在起,一直比较、借鉴、提高、发展到永远;永不停步,永无止境。这就是我《比较》的目标,将比较进行到底。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