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机关文稿写作课的讲法( 1 ) 文章千古事 ——机关文字工作再认识( 6 ) 关键在于消化吸收 ——收集材料的方法(10) “天下文章一大抄”辨 ——材料的运用问题(15)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文字表达的要求(20) 决胜从来靠运筹 ——文稿结构的思维方法(25) 登高望远好深思 ——高度、深度、广度(31) 在对立之中求统一 ——把握几个重要关系(38) 从“有定法”到“无定法” ——“文无定法”的几点理解(41) 先下手为强 ——参加集体讨论文稿的策略(44) 玉不琢不成器 ——以文稿帮带新人的尝试(49) 文人不必再相轻 ——笔杆子的长与短(57) 文章知己即知音 ——拟稿人与领导人的关系(63) 淡定者从容 ——从事机关文字工作的心态(68) 通感时代风雷 ——机关文稿写作的功能(73) 问渠那得清如许 ——机关文稿写作的准备(78) 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机关文稿写作的过程(82) 因革以为功 ——机关文稿写作的阶段(87) 让文稿闪耀青春的光芒 ——机关文稿写作的境界(92) 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机关文稿写作要跟踪问效(96)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机关文稿写作水平提高的途径(100) 重中之重 ——讲话稿的写作地位(105) 八面玲珑 ——讲话稿写作十六字口诀(109) 量体裁衣 ——从分析身份特征入手(112) 有的放矢 ——讲话要看对象(117)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注意讲话的场合(122) 第一是立意要紧 ——优先确定讲话稿的主题(126) 以思想观点取胜 ——讲话稿写作的着力点(130) |
后 记
转眼之间,我在机关文字综合岗位上工作了整整20年。20年来,在实际工作中,向领导请教、与同事切磋、跟友人论道,或深入闾阎、或感受风雷,或灯下推敲、或倚马可待,或春风提笔、或秋思万里,“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韩愈《进学解》),深究文章之奥妙,备尝文字之艰辛。可以说,这20年是我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现在,青春年华已经渐行渐远,而留下来值得回味的只有这一卷书稿散发出来的缕缕清香。
本书收录了53篇文章和3篇举例性质的文字,近30万字的篇幅。这些文章和材料都是来自于过去从事机关文字工作的具体实践,是从实际工作中总结提炼概括出来的心得体会。第一篇谈机关文稿写作课的讲法,兼及本书成稿之经过。第二篇到第十四篇谈机关文字工作。第十五篇到第二十一篇谈机关文稿。第二十二篇到第三十一篇谈讲话稿。第三十二篇到第五十一篇谈机关具体文稿写作思路。第五十二篇、五十三篇谈机关工作,寄希望于年轻人。上述几块内容,以机关文字工作为主题主线,在目录里面通过副标题予以区别。第一篇属于绪论性质,没有做副标题,为的是与其他文章相区分。以上说的是本书主体部分即53篇文章的排列思路。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公文核稿举例、文稿修改举例、文章点读举例等三个部分,也都是围绕机关文字工作这个主题主线来安排的。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国家法律、地方性法规等文件名称,在本书中使用全称时加书名号,使用简称时不加书名号。当然,我也深深地知道,机关文字工作不容易讲得清楚,要讲得很好则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这些心得体会只是一家之言,一种努力和尝试,如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及时指正。
本书能够顺利问世,是各个方面关心、帮助和支持的结果。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副书记赵洪祝同志,中共浙江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李泽民同志,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王永明同志,先后或批示或题词或谈话以示肯定。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会长桂维民同志热心指导本书写作并欣然为本书作序。浙江省人大机关各位领导和全体同事给予我很多鼓励和帮助。全国各地广大读者通过网络、电话和书信等不同的方式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建议。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多年来为我提供三尺讲台,促使我深入学习、认真思考、不断总结。浙江大学出版社积极筹划本书的出版,副总编辑黄宝忠先生和张琛副编审、蔡圆圆编辑都为本书倾注了大量心血。还有我的妻子黄志萍老师包揽家务,让我能够离家安心工作、回家安心写作。所有这些,一是要永远铭记在心,二是要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出版问世,其生命旅程才刚刚开始,还需要经过读者的、实践的、历史的多重检验。但愿每一本都能够顺利到达读者手中,找到她最好的归宿,或者启发机关文字工作后备力量的智慧才思,或者让机关文字工作业务骨干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或者引起机关文字工作资深人士对于青春年华的美好回忆。三者若居其一,则夙愿酬矣!总之,就是希望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能够为机关工作提供参考,能够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何新国
2013年2月9日除夕
于杭州政苑小区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