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博弈生存:阐发博弈论思想的普及读本

摘要: 导言   《博弈生存》再版前言   人是行动的动物,因而是策略选择的动物。我们每天的所见所闻无时不体现出人行为的策略选择性。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努力用自己的理性选择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生存目的。这也是研究多个 ...
文稿修改演播室


  第一,如果参与者之间没有一个组织调节,那么参与者之间可以通过协议形成组织,以调节人类的行

动。国家是其中的典型,竞争的企业之间为了避免相互恶性竞争建立的某些行业协会也是其中的一种。
  第二,如果原来存在着协调组织,但是,它的规则导致囚徒困境,这时,该组织可以通过改变规则,

来改变博弈结果。像中国北方草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起因于草地财产权的界定。
  第三,参与者之间形成道德调节过程。道德谴责与道德赞赏是非中心化的,而道德的作用一样可改变

博弈规则,使违反道德的行为得以降低,遵从道德的行为得以升高。
  这三种方式是都是对“悲剧”的克服的方式,它们都可以说是人类自动形成的。并且可以这么认为,

它们就是文明!
  对于这种对人类集体行动的悲剧的解决方式的解释,华南师范大学的陈友芳先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从原始社会开始,为什么有的地方形成了国家?为什么有的地方没有形成国家而只有道德的调节机制?
  这个问题涉及一个深刻的问题,即实际的机制形成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地方形成一中心化的国家,而

有些地方没有形成国家,只有道德调节,这可能是成本问题,当然我这里只是一种猜测。中心化的组织的

形成及其运行是要花成本的,而道德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它是非中心化的,其实施是通过每个人的行为

表现出来的。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初,由于人口稀少、生产力低下及行动能力的局限,道德是主要的调节因

素,此时人类没有能力形成控制力强的组织即国家。只有到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到一定的规模,生

产力达到一定水平,中心化的组织才能产生。正如马克思所认为,原始社会是没有国家的,到了奴隶社会

,才形成了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国家。
  其实可以这样认为,国家是在其带来的利益大于其成本时才得以形成的,即国家是人们为了摆脱“集

体行动的悲剧”而形成的,此时好处大于坏处。当然国家形成之后往往是一个集团通过它得到更多的利益

,而许多人因国家的存在而遭遇不幸,成为国家的牺牲品,但在自然状态或原始社会中,是没有一群人实

施对另一群人“合法性”的屠杀的。
  国家的运作成本太大,如果每个人不能从中得到更多的额外的好处,那么国家便不能形成,或者严格

地说不能自愿形成,此时人们不可能有去形成这样一个权力中心的动机。当然,形成的国家对统治者来说

是有好处的,往往有足够武力的少数人或集团有统一的动机,他们通过武力来征服其他人以形成一中心化

的国家。然而,当人民在这样一个国家下得到的好处没有他们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好处大时,从长期来看

,这个国家便不能存在下去。这也可以解释古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力山大统治的横跨欧亚的国家,成吉思汗

建立的世界上最大的横跨欧亚非的国家以及前苏联国家,它们为什么不能长久的原因。它们可以短时间通

过武力建立起来,但是不能长时间存在下去,因为它们存在的成本太高,而给人民的好处不大。
  因此可以说,国家的存在是有条件的,而道德的存在是没有条件的。在非洲地区,或者古代,因生产

力低下,人们所在的地域广大,国家存在的管理成本太高,因此只可能有小而灵活性的部落性组织存在,

而不可能有庞大的制度化运作的国家。
  国家和道德均有调节机制,是为了使人类摆脱“集体行动的悲剧”而自动产生出来的机制。这里所谓

的自动产生是指,它的产生是由行动者本身的内部力量产生出来的,而非由该集体之外的力量为它设计的

。因而,国家和道德是人类集体进化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是上帝强加于人类的。
  这里只说明了什么时候产生国家,什么时候产生道德,但为什么在有国家的地方仍有道德呢?可以这

么认为,国家通过规则化的机制对人的行动进行规范,然而它对人的行动的监督是有成本的,它对社会危

害大同时道德无法进行监管的行为进行管制,而把对社会危害小同时难以监督的行为留给了道德。如抢劫

、杀人对社会的危害不言而喻,道德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这种行为,但对这些行为的真正有效的惩

罚只有通过合法的暴力来进行。至于吐痰、在公共场所吸烟这类行为,对于吐痰者或吸烟者是有利的,因

为有吐痰的需求时立即吐掉是愉快的,而对于吸烟者来说,在公共场所烟瘾上来时吸上几口烟也是很愉悦

的。但无论是随地吐痰还是在公共场所吸烟,对他人是有害的,因而这些是不道德的行为,对它们只有通

过人们内心的道德感以及他人的谴责来进行抑制。如果没有道德调节,而由国家实行的外部的强制力量来

管制,那么其成本太高,实际上效果不大。

  文明新解

  那么在博弈论中,文明是什么呢?在博弈论中,人是经济人或理性人,然而理性的人往往导致谁都不

愿意见到的结果,这就是集体行动的悲剧。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集体行动都造成悲剧。
  这里得出与弗洛伊德及韦伯不同的看法:文明就是对集体行动悲剧的克服。正如休谟认为,人的天生

能力不如其他动物,而惟有形成社会并相互依赖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但是,
  群体的行动往往导致没有技术解决办法的悲剧。国家及其相应的法律、道德都是为了克服集体行动的

悲剧。
  文明的发展是对集体行动的悲剧不断克服的历史。集体行动的悲剧具有相同的结构,都是囚徒困境的

形式,即:自私的人或理性的个体从自身利益出发,造成群体受到损害。这在现实中往往以不同的方式表

现出来,如我们在第7章中举出的例子。同时,在人类的发展中不断产生新的集体性的悲剧,而人类就是

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动——通过建立法律、形成新的道德意识,从而不断克服这种悲剧的。
  历史上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对社会均衡的打破开始于殉道者。先知看到常人没有看到的东西,他们

预测到集体行动的灾难,然而社会没有意识到问题之所在,没有形成克服悲剧的集体的道德意识,当然更

没有建立某种克服悲剧的组织形式。社会不能理解先知的呼喊,因而先知因违背众人的意志而被社会所不

容,甚至被处以极刑。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清政府软弱无能。固守传统还是学习西方,成了人们论战

的主题。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力主维新变法,然而开明并支持维新的光绪皇帝其权力受到以慈禧为代表的

保守势力的多方挟制。当袁世凯出卖光绪,慈禧开始对维新派进行大规模搜捕屠杀时,力主变法的谭嗣同

没有逃走。他拒绝到日本躲避,而慷慨赴难。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

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维新运动被保守的清政府镇压了。维新在某种程度上

是在清政府原来的体制上的改革,而非彻底的革命,维新运动的失败意味着清政府丧失掉了克服集体行动

悲剧的机会,因而导致清政府的腐朽和灭亡。经过辛亥革命以及毛泽东等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强

大的共和国终于在维新运动失败的半个世纪之后建立起来。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3-7-13 09:02
  • 4
    粉丝
  • 4332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