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教师要做研究与写论文? 二、教育论文写作:重态度还是重技巧? 三、不检索文献就不动手做研究与写论文 四、教育论文写作有没有基本套路 五、怎样让别人看完第一页? 六、改进文稿编排为自己的论文“吆喝” 和教师谈做研究与写论文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盛群力 [摘 要]中小学教师学会做研究与写论文,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提高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平实的心态,同时也要学会检索文献,了解论文写作的基本套路,重视标题、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的规范性以及使得文稿打字编排能够吸引人注意。 [关键词]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论文写作 教师专业发展 一、为什么教师要做研究与写论文? 中小学教师学会做研究与写论文,是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教师对此想不通,觉得自己教好书上好课已经够辛苦了,干嘛还非要做研究与写论文呢?这是专业研究工作者做的事情嘛,难道一个临床医生诊治疾病,还要跑到实验室做实验吗?我们认为,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岗位,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有点挑剔!),乃是因为学生作为复杂的生命体,其心理生理特点理应受到细心呵护,其间的各种教育活动有许多科学的道理需要探讨。那种认为只要拥有学科专业知识就能胜任教师工作的想法是越来越行不通了。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是最复杂的学问,没有任何理由去轻视她,中小学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掌握教育心理学、学生发展心理、班级管理、教学理论与设计、家庭与社区沟通理论等等,这就离不开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独立地开展相关的研究。 教师学会做研究和写论文,除了体现岗位业绩之外,更要紧的还应有内部动力的激励。现在许多人都在讲“幸福指数”。如果仅仅从完成工作任务,得到别人的奖励或者认可来看,做研究和写论文的幸福指数可能还是不高的,甚至有些人会觉得苦不堪言,哪有什么幸福可言。但是,如果我们将做研究与写论文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看成是个人成长、身心愉悦的经历,那就会有长远的发展后劲。现在许多学校和老师在做科研和写论文的过程中,太讲究功利性的业绩,恨不得一二年就有惊人的变化,放出一颗大卫星来让人刮目相看。其实我们要明白,做好一项课题,写一篇优质论文,都不算是什么难事,难的是不断有新东西推出来,时时能超越自己。做研究和写论文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任何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甚至违背学术道德规范的做法也许会获利于一时,但决不会将自己塑造成大家,更难以有毅力一直做下去。许多脱颖而出的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能甘于寂寞做研究和写论文,这主要是为了生活中的追求和内在的愉悦感。 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教科研工作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要好高鹜远、眼高手低;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不要轻言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奥秘或者领先于别人多少步云云。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教育规律的隐蔽性决定了我们每前进一小步都要花费相当的力气,都需要有惊人的毅力和善于吃得起苦并且耐得住寂寞,时时刻刻想“造势”和“超越”的人,基本上属于无知者无畏一类的表现。 中小学教师做研究和写论文的具体性质是什么呢,该如何对定位呢?我们认为,研究工作有不同的类型,例如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开发研究和应用研究等,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一般属于应用研究,也就是说,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工作和提升/愉悦自己,并不在意要发展多少新知。不管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两者只有目的不同和性质差异,并不必然存在着水平高低和精细粗野之分。教师完全有理由欣赏自己的研究心得,别人,甚至包括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专职教育科研人员,都应该张开双臂欢迎教师的研究成果。 做研究与写论文是互相联系的。论文本身就是研究工作的成果;研究需要用论文的形式加以表达。一般来说,会做研究工作是写好论文的前提。没有深入地做研究工作,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另一方面,有时候确实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但是论文的质量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也是常见的,尤其是在一线教师的身上体现出来。 二、教育论文写作:重态度还是重技巧? 教育科研论文,简称为教育论文,主要是用来反映研究者对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并作为一种教育研究的成果予以交流的。主要从事教育实践的老师,经常会有一个疑虑,自己能不能够写好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得到专家的指导。我们认为,一线教师写好论文,既不能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也没有必要望而生畏。正确的态度是认真对待,虚心体会,不断练习,逐步提高。 教育论文的水平高低,这不仅仅是一个技巧问题,首先是一个研究的态度问题。我们经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这在教育论文的写作中也是能够反映出来的。有些教师,平时不注意积累,不经常读书和思考,经常遇到有“任务”时候(例如每年一篇论文写作任务,评审职称需要提交论文,课题结题需要写出报告等等),希望能够妙笔生花或者寄希望得到专家指点。实际上这样做往往是要落空的。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绝大多数专家在超出自己的研究范围外,不可能提出多少真知灼见。更重要的是,教育专家(理论工作者或者科研人员)同一线教师一样,都是要付出巨大劳动,都是要沉下心来才能有所发现。立等可取、倚马可待、挥手可就等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甚至是忽悠人的拙劣伎俩,千万不可信。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