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应遵循同中求异规律。古人说:文无定法,文成法 立。意思是说文章没有固定的体式,若一味死守结构,必然平淡 无奇,而难成佳作。我体会,一篇好文章要给人以新鲜感,给人 以独特的视角,给人以耳目一新感觉。例如,不久前看到浙江省 纪委在抓惩防fubai体系建设方面有个材料比较新颖,题目是,功 夫下在拓面圈点延线联网上。材料写了四个方面,一是着眼于“拓 面”,形成全方位、宽领域的构建格局。二是着力于“圈点”,形 成重点突出、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三是着手于“延线”,形成向 农村延伸、向企业拓展的发展态势。四是着重于“联网”,形成条 快结合、纵横交错的构建网络。这个材料视角比较独特,题目比 较新颖,字句比较对仗,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近,我看了 一篇关于某国税局抓自身建设的文章,题目是用“五型五力”刷 新“国税蓝”:一是建设“事业型”机关凝聚“向心力”;二是建 设“学习型”机关丰富“内涵力”;三是建设“科技型”机关增强 “创新力”;四是建设“文化型”机关提升“形象力”;五是建设 “服务型”机关拓展“辐射力”,这个文章也比较新颖。我们感到, 很多材料之所以打人,就是因为写作者能够做到观点新、角度新、 内容新、形式新、语言新,从而达到别开生面的效果。 下面,我 介绍几种常用的求新方法。 11 一是同中求异法。就是同类题材要寻个性,在平常中找不平 常,在一般化中寻找特点,在过程中寻找变化。比如,同样是抓 落实,我们市国税局提出了“五项机制”,这五项机制总结概括得 非常好。二是平中求奇法。就是以独特的视角化腐朽为神奇,看出别 人看不出的事实新质,发现别人未能感觉的见解,走进别人没有 达到的认识境界。比如,去年我们在撰写反腐倡廉理论文章时, 就是从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风险管理论来立题,做到 了既新颖又深刻,获得了省纪委的好评。再比如,我参加市委政 策研究室公开招考时,他们出的题目是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与对 策,是个给材料作文,我写的题目是对绥化市发展绿色食品的哲 学思考,其中引用了大量的古今哲学思想,如第一段引用了庄子 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所谓大美,就是自然界赋予人们的独特 优势,他自己不说,而是要人们去认识、去发挥,去利用。绥化 市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地的腹地,土黑,地绿,天兰,水清,是天 地之大美,这段话用的是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第二段引用了《易 经》的一句名言,“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绥化市发展绿色食品, 既是对客观实际的深刻思考,又是运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 既尊重历史,又以创新思维做出新的概括,用的是认识本质论的 观点;第三代引用了汉代政治家贾谊《治安策》的:“一动而五业 附,谁惮而久不为此。”这名话意思是实现一项牵动全局的政策,就会收到多方面的效益,因此,不能因为有困难而久拖不办。说 的是发展绿色食品可以带来很多益处,用的是事物发展联系的观 点,等等。 三是侧中求正法。有些题材或选题正面写很难出彩,如果换 12 个角度就会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近各不同”的效果。如,我在网上看到的安达市国税局从纳税人需求入手、兰西县国 税局从精细处着手来深化纳税服务,都是从一个侧面写的,但却 收到了小中见大的效果。四是热中求冷法。当某一现象成为热点时,就要学会逆向思 维,善于从反面看问题。比如,今年中央投资四万亿资金扩大内 需,各地都大上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于是我们写了一个信息, 题目是《扩大内需项目建设中的五类倾向性问题不容忽视》,被监 察部领导批示,引起了省纪委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不僵化, 不保守,根据情况变化,不断创新表达方式,才能写出别具一格 的公文来。 三、要写好公文,要善于遣词造句。 一切文章都是由字、词 和句子组成的。公文写作虽然不是单纯文字技巧的问题,但遣词 造句对一篇公文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正如刘淇在《助词辩论》 中说:“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失,通篇为之梗塞。据 我们观察了解,现在有些同志遣词造句能力还不很强。有的用词 不准,有的重复罗嗦,有的语言匮乏,这些都影响了公文的质量。 那么,如何提高遣词造句能力,让语言为我们的文章增辉,我觉 得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