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英国《泰晤士报》记者问到,你晚上经常读什么书?掩卷以后,什么事情让你难以入睡?我说:你实际上是在问我, 经常读什么书,思考什么问题,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那么, 我引用下面的六段诗章,来回答你的问题。我引用的第一例是左 宗棠 23 岁时在新房门口贴的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第二例是屈原《离骚》中的诗句:“长太 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第三例是郑板桥的《竹》:“衙斋卧 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第四例是宋朝张载的座右铭:“为 19 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第五例 是艾青1938年写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 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第六例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 判》里的话,后来作为他的座右铭,死后刻在墓碑上:“有两种东 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 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 的道德定律”。这篇文章从头到尾博古通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让人目不暇接,崇敬感由然而生。比如,前些年我的老师李荫臣 秘书长在为地委领导起草《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讲话中,引 用了荀子的《大略篇》中的一段话,“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 也;口不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之, 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要敬其宝,爱其器, 任其用,除其妖。”这段话实质讲了一个用人原则,他借鉴古代的 精辟思想,结合现实情况,既把问题讲透了,又产生了很好的效 果。 所以,我们在公文写作中,要善于引典入文,增强文章的文 采和感染力。比如,我为所书记撰写任职领导干部廉政谈话材料 时,就适当地引用了两古语。我们是这样写的:“在此,我想用两 句话作为今天廉政谈话的结束语。一句是东汉名臣郑崇的“门如 市,心如水”。诸位都是领导干部,随着身份和地位的变化,找我 们的人多了,面对的诱惑多了,经受考验多了。在任何时候、任 何情况下,我们的信念不能动摇,心志不能迷乱,纵然门庭若市, 也要心静如水,共同砥砺品行,坚守廉洁防线。另一句是明朝清 官于谦的“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作为领导干部, 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廉洁从政要求,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 风不沾,不法之事不干。为官一任,留下的应该是奋斗的足迹, 20 清廉的形象,人民群众的口碑。”这样写,既体现出了文采,又提 神凝气,正所谓“巧用一典出新境,妙用一典胜千言。” 五、要写好公文,要善于运用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就是公文 写作的方式方法,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有效艺术手段。实践 中我感到,有了生动的材料,深刻的主题,写作方法不对头,表 达技巧欠考虑,文章仍然是写不好的。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 体会,谈一谈写作公文的几点技巧。 1、题括文意,立好标题。在工作中,我们有些同志经常刚开 始动笔就卡壳了,卡在哪?卡在标题上。特别是对信息或新闻稿 件来说,标题是就像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能一下子抓住受众 的目光,但黯淡无光的“眼睛”却容易让人视而不见。我认为, 在公文写作中,对标题的要求就是五个字:标题要醒目。下面, 我介绍几种立题方法。 (1)多用动词,让标题由静变动。动词用 的好,既有助于将蕴藏在文章中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还能使标题富于动感。比如,《丛林密树“锁”黄沙》、《马路陷井 又“咬”人了》、《税收插上科技翅膀》,等等,一个动词用得好, 使标题就会一下子活起来,增强了标题的表现力。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