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个就是积极而正确地使用书面语,汉语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语音系统比较简单,我们翻《汉语辞典》会发现现代汉语的音阶只有1300多个,而常用的音阶只有400多个,这样一个现象就决定了汉语当中在造词的过程当中,它排斥使用多音节词,而且往往是以四平音节为界限,大家注意看古汉语大多数都是单音节词,后来发现在交际过程中不便,特别是用于口语的时候它只能看不能听,不符合大多数人的交际需要,慢慢慢慢地双音节词就开始多起来,双音节词随着社会的进步,要认识的事物越来越多,不够用了就变成三音节词,四音节词,五音节词,现在大家看有很多IT方面的东西就不只是五音节,可能更多一点。这样的话这是一个规律,但是因为它本身自身的语音系统简单,它就排斥,本能地排斥多音节词,因为它不方便,就是要回缩,用简称,这是正常的。 在公文中完全可以规范地去使用那些缩略语,这些缩略语包括规范地用简称,很多单位、人、上面出现的事物,前面说完之后加一个括号以下简称什么什么,在行文的时候会发现很方便,不会重复地提这个事物,重复地提这个机构的名称,重复地提这个人的名字,它可能就会让你获得一种简便的效果。 再一个是妥协地应用属概,属概就是我们平常使用的频率也很高,我举一个例子像“四化”、“三讲”等等这些东西都属于属概,正确地使用只要不产生歧义同样可以收到使公文简明的效果。 再一个是规范地使用省略句,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公文陷阱我们会发现,在几乎所有的文体当中公文当中的省略句比例是最高的,你看公文上有很多话,如果你用现代汉语语法结构去分析陷阱会发现结构并不全,“此件发到县团级”谁把文件发到县团级,不言自明,因为我,作者就是我,我要求抬头位置上那个单位把文件印发到县团级,不用讲,不言自明,这样陷阱就说我们如果能规范地去运用省略句,科学地去探索它应用的规律性就可以使我们的表达可以简明。 再有就是正确地运用郑重、简洁为特色的专用词语,比如说在公文上写一个批复,最后我们凭现在习惯写法套话叫什么什么文收悉,这个词是一个专用词,这个专用词在公文中运用频率很高的,专用运用于一个特定的场景运用的一个词,这种词我们发现它确实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表达,如果你不用这句话,不讲收悉,讲完整的话就得这样说“我收到了你的文件,并且清楚地了解了其中的内容”,这就是“收悉”用这两个字可以节约甚至半段,有可能是一行,这样可以收到简化的作用,而且提高我们郑重、严肃的色彩,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 除了用压缩以外,有的时候我们还会用另外一种办法使得公文简明,就是替代的办法,就是尽可能用标记代替文句,这是一个很通行的做法。现在的公文当中,如果我们大家注意看的话有些标记就两个字,在一些公文上出现两个黑体字“绝密”,这两个字内涵很丰富,你如果把它的那个,如果不是在特定的位置上标这两个字陷阱,那它写出一段话陷阱可能就几百个字。看到“绝密”,实际上要告诉对方一个什么意思?就是涉及的是最高等级的国家秘密,泄漏之后会给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带来极其严重的损害,它这两个字会告诉你能不能走交通,能不能走交换站,能不能走军邮,能不能在网络上传送,什么人可以看,什么人不可以看,这个文件办理之后能不能在你这个单位保存,都是这两个字告诉给你的,而且只有用这样一个标记,在特定的位置上出现,才能够使你这几句话表达得有效,否则陷阱我不该看这个公文,我只有读完了才知道不该看,如果加了标记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加了标记,在特定位置上有“绝密”字样,在封口上同样有绝密字样,我们不能看绝密文件的人你就不能拆封,你有看不到这个文件的内容,才能够起作用,这个思路其实是完全可以推广了,可以在很多方面去推广,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用标记来代替文句。 再一个用概述代替详述,绝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详述,如果需要详述的时候你可以用附件,在本文上完全可以用概述来代替详述,这样陷阱就可以使得我们文字就非常地经济、节约。 再一个就是图表代文字,图表代文字,现在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做法,现在在很多机关都允许有这样的文件形式,就是用一个表,一个图,特别是我们现在有些计算机来处理文件的时候,有一些办公室的套件上可以有作图,作表的功能,都有这种功能模块,发挥这些模块的作用,用一些图,用一些表来代替文字叙述肯定非常经济,而且在反映特定问题,反映趋势,反映趋向,反映状态的时候,它可能有文字不可替代,不可弥补的优势。这也是一种代替办法。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