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沟通当中,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手段沟通效果最佳?尤其是在人际交往当中,我们很多领导认为人际交往在打交道当中,通过哪些方式效果最好?专家们做了研究,研究发现,在沟通当中视觉的占了58%,听觉占35%,也就是说,语言占了7%。就是说看见的东西往往沟通的最直接,比如说领导跟下级打交道,人与人之间交往当中,如果能够清楚的了解对方、看见对方,跟对方面对面的互动,这个效果最好,看不到的怎么办?靠听觉,要听到对方的声音,要听过对方对这个的介绍和解释,通过介绍和解释的效果也还可以。第三就是语言,有时候语言确实有感染力,有的时候口若悬河确实能够打动人,但是有时候语言比起我们的表情、画面、真实的人物来讲,还是比较苍白的。因此大家记住的大量的都是看到的图象,很多人的声音不一定辨别的清楚。 在交流当中,影响信息被接受的因素,就是哪些信息在沟通当中没有被对方接受呢?哪些信息大家接受的好呢?在沟通当中发现,表情动作占了55%,语音语调语速占了38%,遣词造句占了7%。就是说明在领导的个人形象设计当中,有的领导特别强调遣词造句,每句话都特别的精准,特别的富有逻辑性,每句话都像鹿茸一样讲的特别深刻,其实未必能让大家记得住。大家记得最多的是领导说话的腔调、动作、表情,给对方留下的直面感官的东西。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记住一个人最多是音容笑貌,这个人的五官,是胖还是瘦,这个人是和蔼的还是严肃的,对这个人说了什么话,他在会场上的遣词造句能力,逻辑言语表达能力方面,有的人尽管自己费了很大的功夫,但是未必让人完全的记清楚。但是这个人在那个场合下自己做的动作、语言、表情,说的话的语调往往让大家能够记忆犹新。所以我们有些领导就要注意这个因素,平常领导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要丰富,领导的形象最重要的是能够把自己的表情丰富化,个人的行为动作要符合于领导自身的个性特点,不要太夸张,也不要太古板,同时领导要通过自己的形象、个人的表情能够让大家很快的接受,这个效果比单纯的用语言刺激要好。 (二)有效的倾听 在沟通当中,有一个最大的、很好的方面就是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也是一个人很重要的优势。在人际交往当中,社会心理学做了一些研究,他们发现在人际聚会当中,影响最深刻的是两种人,一个就是在聚会当中占有主导地位,能与大家交流信息,位置比较重要的人大家能够记住,比如说他说话总是占于主导地位,说的比较多一些,那么他自己表情比较丰富,动作等方面给大家的影响比较深刻。还有一种就是善于倾听的人,这个人很认真、诚恳,忠实的在这里坐着听你说的每句话,往往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很好,觉得这个人很含蓄,很虔诚,而且不是夸夸其谈,这种人往往记的比较多一些。 古希腊有一个哲学家叫做奇隆,奇隆就说:不要让你的舌头超越你的思想。有时候夸夸其谈说来说去,最后发现效果不是很好。但是有时候能够静静的听,听听想想,平常关键的时候能够说上一两句,这两句往往又很重要,往往这个人影响比较深刻。有效的倾听,怎样才能听明白,怎样在人际交往当中使大家能够产生很好的效果,有如下六个方面: 第一、在人际交往当中、在互动当中,在与对方打交道当中,首先要有目光的交流。从宏观到微观,在具体的个人行为上,人与人之间怎么打交道,人际沟通如何面对面的进行沟通,首先要有目光的交流,人最难忘的就是自己的眼睛,眼神举止能够反应自己的内心世界。 第二、,不做预先的假设,为了理解而倾听,不为评价而倾听。少做假设,说这个事情要想另外一个事情,说任何事情都要评价一番,显示自己的高明,这个也不是有效的倾听。 第三、表现出兴趣,给对方积极的暗示。对方在说话当中,比如说跟上下级打交道当中,领导跟你谈话当中、在个人交往当中,不管说什么话,只要相互之间有交往的需要、有信息沟通的需要,这之间就表现出积极的动作,这个态度,要表示说的很好,要做出积极的暗示。 第四、注意对方的非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就是指对方的表情、对方的动作。这个人跟你谈,谈的时候又不断的看手表,一会的东张西望,这就说明你说的话对方不想在听了。尽管你这个话很重要,留在下次再说,效果更好。很多人跟对方讲,一下子把所有的想法都讲给对方,不管对方听不听,其实这样的效果反而影响交流的质量。 第五、不放弃恰当而正确的引导。在交往当中说一些话,让对方知道你说的话很重要,慢慢的引导到感兴趣的主题上,让大家共同产生兴趣引起讨论,引起交流。 第六、要留下互动交流的空间,有很多话这次已经说了,有些事情可能还需要进一步交流,不妨下次再谈。 一般来讲,在人际互动当中,倾听不佳、效果不佳,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总认为有许多更重要的事情去做。长话短说、不要再罗嗦,说的再多我听不进去,更多的事情我忙着呢,希望你讲的时候就讲讲是什么事,听明白,听不明白,反正是我自己觉得我很重要,我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大家或者是你的下级或者其他人会退而远之,会产生心理上的距离。 第二、别人讲的事情已经知道了。他还没有讲,你就别说了,我就明白,你讲这个事情已经陈词滥调等等。即便是已经讲过的事情,作为领导,你还是要学会耐心的听完,这样显得自己很有涵养,武断的打断别人的话,说你这些话说过了,还来说。这些话一般来讲,见领导想表达某一个事情,已经思考再三,肯定觉得跟领导说什么东西会得到领导的什么反应,如果领导交往当中不注意这样的表达,可能会影响下级的积极性。 第三、不喜欢谈话者或所讲的事情。对谈话的人有偏见,不管你说什么重要不重要,我就是不太喜欢这个人,你来说什么事情都觉得不太好,我不接受。因此这种先入为主心理上的一种反应,往往会影响沟通的效果。 第四、只听想听的内容,其他的内容不听。往往四五个人发言,其中有一个人谈的东西自己感兴趣,其他的人谈的东西都充耳不闻,往往在沟通当中,很努力的给领导表达的东西,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也影响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第五、更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动不动就把自己的意见长篇大论的说一下,说是民主生活会,其实就变成了个人的发言,大家都在说,还没有说,领导就打断,自己先说一篇长篇大论。其实在交流讨论当中,作为领导者,更应该听听大家想什么,大家谈什么,大家注意什么,这样更有利于领导决策,提高领导的威信。 第六、独断专行。有的领导个性太强,独断专行,做什么事情自己有自己的想法,不会轻易接受对方的观点。 这几个方面都是影响着倾听效果,影响人际互动。在倾听当中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呢?好多人在谈话当中,尤其领导在跟对方交流当中,一般来讲,有时候领导需要讲,有时候领导需要听,听的过程当中,最不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打断对方,争吵。对方跟你交流当中想说什么,你不同意,马上就相互争辩起来,争的面红耳赤,甚至影响了双方的正常交往。 第二、从事与谈话无关的活动。在人际交往当中,尤其是上下级谈话当中,谈话围绕主题进行,所谓无关的活动,比如你一会打打手机,一会东张西望,一会翻翻报纸,一会干别的事情,这些就给对方一个暗示,你对谈话不感兴趣,往往引起对方的误解。 第三、过快的反应。你还没有说,他已经明白你说的什么意思,就做出结论了,你说了几条,他说你这个事情就这么办,或者这个事情办不了,或者这个事情说错了等等如此,这种草率的做出结论,也影响了沟通的效果,跟对方产生反感。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