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作”,就是写作。写作方面注意什么,不少同志都讲了;具体文体,还有若干同志要讲。我说三点。1、要先思而后作。写东西不是为了应付差事,而是为了让写的东西传播出去后发挥点作用,因此不能急于动笔,要先把问题想透,把见解想准,把思路理清。如写领导会议讲话,写前要想想,这是开什么会,谁主持,参加会议的都是哪方面的人,为什么要开这个会;这个会要解决哪些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要解决这些难点用哪些措施好;这些措施怎么才能落到实处,中间怎么调度,怎么让这些措施收到实效,等等。这些想完了之后,还应继续往下思考,我提出的这些办法和措施可行性有多大,阻力可能来自哪里,听众的接受程度会怎样。总之,越往下思考,思路才能越开阔、越完善,领导的讲话才能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2、作成后要再思。文章写完不等于万事大吉。要回头看看该讲的重点问题突出了没有,讲透了没有,提法准不准,有没有可操作性,是否全面、深刻,是否既和上级保持一致,又和实际密切吻合?想想先后的次序,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或着换一下位置是不是更顺当些?要注意回头不断检测自己的稿子,反复地修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当然改文章也需要方法。毕竟稿子是自己写出来的,所以不容易发现问题。我经常在写完文章后,自己大声读一读,这与用眼看效果大不一样,容易发现问题;再一个方法就是自己读,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自己当听众,播放一下听听,这样也容易发现问题。3、作后要广泛征求意见。有些同志有个误区,稿子出来后,不爱早早地给领导看,怕领导提出意见,自己还要再费事。往往在快要开会了才交给领导,这样你领导要改,也来不及了。实际上这种做法错了,应主动先叫领导看看,听听领导意见再一遍遍修改,这不就符合领导意图了吗?领导讲话写成以后,找几个有心人,主动把稿子送给他们看看,请他们提提意见,你写的东西不就更符合听众口味了吗?更符合实际了吗?这是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另外,写材料时千万要注意把听众放在重要位置。眼里有听众,脑里有听众。如果会议有五方面人参加,你讲话只涉及三方面人,另两方面人听后没有任务,讲话中一点没提人家,这怎么行?事前想想下面听众是谁,然后才知道这个稿该怎么写,话该怎么说,该说到多深,该用哪种方式去说,下笔的针对性自然会增强。也就是说,给领导写讲话,眼里一定要有听众。 行 “行”,就是实践。文秘人员除写作外,还应多从事具体的实际工作。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里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提高素质方面,大家千万不要忘了“行”这个根本环节。不直接招商引资,怎么了解其中的道道?不亲自从事农村工作,怎么懂得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和措施?只有多从事实际工作,才会知深浅,晓难易,明症结,会方法,长本领。把亲自做的事总结出来,一般会是好文章。无论是在乡镇工作的同志,还是在部门工作的同志,涉及到一些具体工作,大家要多去做,千万不能满足于仅仅做好文秘工作就行了。江泽民同志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一具体就深入”。抓住具体问题,多做具体工作,自然就深入了。在“行”的问题上有这么几点,请大家把握。一是,要注意从自己的实践中去充实提高自己。大家做某一项工作,要养成事后注意总结的习惯。想想这事办的怎么样,对在哪里,不足在何处,今后应怎样去做。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别事做完了就扔。要重视实践,也应重视实践后的总结,通过实践边学边思考边提高。二是,要注意从他人的实践中去充实提高自己。“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注意向别人学,学别人长处,别踩别人脚后跟。遇事看人家分析的,怎么处理的,有何高招。这样,吸取别人长处,不断补自己短处,素质就会不断提高。三是,要注意从全局性大事的实践中去充实提高自己。做文秘工作,要把握全局,注重大事,注意关键问题。对全局情况明,对大事了解清,对关键问题把握准。这样写文章就会重点突出,抓住关键。对全局性的大事要争取参与其中,跟踪观察思考,在大事的分析、处理中,提高自己。 因为今天上午10点要开市委常委扩大会,我就讲这些。总之,大家从事文秘工作,爱好文字工作,这是个大好事。虽然岗位挺累,默默无闻,但是请大家相信这一工作对你的学习、生活、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希望大家保持好学、多思、勤作、力行的特色。有这个特色,追求会不断提高,素质会不断提高,会显得与众不同,做其他工作也会得心应手。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