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出三大重点,着力促进公文学术研究成果的现实转化。二十多年来,在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公文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教材专著如同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可以说成果丰硕、成绩很大、成效显著。但是,在已经出版的大量的著作当中,有的著作求大求全,有的著作借鉴多而创新少,有的著作理论色彩太强而与实际脱节。内容大而全,阐述起来就显得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不深不透,结果什么都没有讲清楚。相互借鉴多了,著作就会给人似曾相识、面目雷同之感,这一类的著述与其说是著不如说是编更加准确。讲公文写作的书,如果写得高深莫测、纯粹是理论阐述,则一定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对实际工作没有多少指导作用。总之,经典之作、传世之作、精品之作,为数还不多。这说明,今后研究开拓的空间还非常大。公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同样地包括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应用研究等几个方面。理论研究,就是要阐述公文学的基本原理。历史研究,就是要梳理公文写作的历史脉络,包括中国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当代的公文写作历史,重点应该是历代公文名篇名作的鉴赏研究、历代公文大手笔的分析研究、历代公文写作思想的总结研究。应用研究,就是要研究公文具体文种的写法。现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了15个文种,这是法定文种,当然是我们需要研究的突出重点。但是,机关公文种类远远不止这些,其他公文种类也非常重要,譬如,讲话稿,使用频率很高、综合性很强、写作难度很大、领导人都很重视,讲话稿等非法定文种同样需要认真研究。无论从事哪个方面的研究,都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都要从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为文要求“短、实、新”,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着眼于成果的现实转化。总之,公文学研究成果就是要朝着有用、管用、好用的方向努力。 四、把握四个关系,扎实推动机关公文写作文风的根本好转。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风问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一涛等几代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都对改进文风进行过专门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更加重视文风问题,早在2010年他在中央党校就发表了《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的重要专题讲话。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今年部署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都是要转变作风,通过作风的转变,促进文风的根本好转。可见转变文风是一项长期任务,但必须从眼前做起、从各级做起、从具体做起。在这方面,广大机关文秘文字工作者,责任十分重大,每天起草公文和处理公文,需要正确处理如下几个关系: 一是上与下的关系。学习贯彻上级机关的精神要求,以此推动本行政区域本部门的实际工作,这是机关公文写作面临的一个经常性的课题。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过于强调原汁原味地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因此在机关公文中直接照搬照抄上级机关的文件和讲话的内容,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以讲话贯彻讲话,差不多完全照本宣科;二是特别强调本行政区域的特殊性,适合本地的方面就贯彻执行,不适合的就打擦边球绕过去。严格说来,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上级精神的贯彻落实和本地工作的深入开展。可见,正确处理好上下关系,做好上下结合这篇文章,依然是当前机关公文写作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是虚与实的关系。一篇公文,如果全篇都是讲道理,没有事实内容,则会显得空虚;如果全篇都是摆事实,没有提炼概括,则可能缺乏思想和灵魂。这两种公文都不好看,阅读起来都会很累。好的机关公文,必然是事实确凿、说理充分、简约明了,也就是虚实结合、虚实关系处理得非常好的文稿。从实际情况看,问题比较多地出现在缺乏实情、实据、实话,说理过多、说教偏重而内容不实,从而使公文失去了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这种情况目前还比较常见。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