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个问题,公文写作中文种、格式的问题。 1、文种使用不当。有的公文作者不了解或不会正确运用文种,以致长期只使用通知、决定等二三个公文,其余文种一概不用;有的公告、通告、通报分不清,望文生义、主观臆断地应用;有的不知公文中报告与请示是两种不同的文种,经常混淆不清,张冠李戴,干脆写成“请示报告”;有的不知有命令(令)、批示函、会议纪要等公文,遇到该使用这些公文的场合都用通知 。 2、格式不规范。公文格式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6个表现:(一)公文的文头不规范;(二)标题冗长、混乱、残缺不全;(三)主送机关排列混乱;(四)结构层次序数混乱;(五)附件不符;(六)主送、抄送单位不 '。 3、行文规则混乱。越级行文、多头行文、请示里边本应是一文一事,结果是一文多事,第四,党政不分。 4、提法不当。有的公文提出一些未经仔细推敲的方针、口号、任务,而这些方针、口号、任务又往往与党和国家在某一时期的工作方针相违背,容易形成误导,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5、名称表述混乱,公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的混乱主要有:同一名词在一篇公文中数次出现时表述不一致。排名混乱,随意使用简称。 6、时间表述含糊。(一)用时间 词而不用具体日期。(二)随意把年份省略。(三)年份不使用公元纪年。 7、用词不当。(一)词义误用。(二)生造词语。(三)词语使用不当。(四)滥用 语言。 8、不符合语法。不少公文存在不合语法的现象,以致于造成理解上的歧义或错误。如成分残缺、成分多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这些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和公文的现实写作中常常会出现。有心人的话可以在我们过去所做的公文中一直在互联网和教科书上可以仔细观察,从这8个方面加以仔细地梳理,就会发现哪些错误是我们容易犯的,哪些错误是我们注意了,还容易忽视的常犯的错误,哪些是根本就不允许不能犯的错误,这些都需要在平时当中加以积累、加以审视、加以研究、加以改进。 最后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数字使用不统一,公文使用的数字概念 ,书写形式杂乱不准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数字概念不清楚。(二)是数字概念不准 (三)是数字书写形式不统一。(四)是空虚的,毫无真实可言。这些都是我们在公文写作中,应该特殊地注意、特殊避免的。 四、讲话稿等公文写作的几个规律 多年以来,有心人对公文中的讲话稿形成了一个简单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结合我们书写公文的时候加以思考、加以借鉴,我把它稍做梳理,它是这么讲的“三分之一定律”:一篇好的讲话稿,应该是“上级精神,领导的思想、写作人员的思想各占三分之一”,所以一篇好的公文在写作时,特别是讲话稿写作时,上级精神占了三分之一,必须准确、全面、系统地了解上级的精神,深入的、直接的、面对面的、毫无遗漏地了解领导的思想,另外写作工作者、写的人也要把自己的思想清理清楚,这个也是各占三分之一。 “二八定律”在每篇讲话稿当中80%是继承,20%是创新。这个是有些绝对,但是基层的部分,换句话说框架结构、大的原则、大的格式、大的陋俗是不能变的,是一以贯之的。20%的创新是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对现有材料的结合实际的深入加工提炼。第二,是对领导意图的领导思想的深入表达、深入挖掘精髓的提炼。这两个定律都说明我们要善于地积累,积累好了,我们就能够把讲话稿乃至公文写作好。 在遣词用句的地方,有人也做了一些归纳,这些归纳看起来显淡,但是用起来很有效,我略做梳理。(一)戒生僻词,一篇好的公文在平实中见水平,而不是用谁也不懂的、没有见过的,生的、偏僻、生冷怪僻的词语要戒掉。(二)戒重复出现,一句话重复五六遍、重复出现。(三)戒称谓混乱。(四)戒主从多变。如:“要满腔热情地给领导提意见,走群众路线” ,主从多变。(五)戒多附加。(六)戒绕 (七) 戒迷路句。(八)戒谓宾失配。(九) 戒半文不白。(十)戒歧义。十戒就是能够使我们在公文写作中注意的事项加以深刻的领会,然后写作的时候注意它的运用。 今天我们讲了公文写作的技巧与艺术,分两部分讲的,讲了公文的基本概括、写作的属性、基本功和一般技巧,公文写作的几个“台阶”以及公文处理的技巧,公文写作的表达艺术以及提升写作能力的关键要素,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这些角度都是从写作的角度来思考的。但是一个完整的公文的写作技巧,它的艺术还有另一个角度就是审核的角度。我们写成公文歌,用歌的方式来表达如何来审公文,它审好了才是完整的公文,才是对外看的公文。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