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推荐《老M神侃——一个职业秘书对仕途秘闻的高谈阔论》

摘要: 安徽文艺出版社内容简介 《老M神侃》是一部优秀的原创随笔集,收录作者方兆祥精心撰写的仕途感悟随笔78篇,以一个跟随高级行政领导多年的资深公务员(老秘书,简称“老M”)的独特视角,展现了当前高层行政领导和 ...
文稿修改演播室


   
    4、打是亲来骂是爱  

  我们初当秘书的时候,一般都比较年轻,而首长们一般都比较年长了,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父辈服务着,有的首长甚至超过了我们父母的年龄。首长之于我们,就像我们的前辈。我们之于首长,犹如他们的晚辈。就像每个子女都受过父母的责怪一样,每位首长都有可能批评自己的秘书,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天经地义,自然规律,普遍现象。
  领导干部批评秘书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就像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个性一样。
  有的领导人对秘书和颜悦色,循循善诱,发现秘书的不足,点到为止,启发自觉,“响鼓不用重敲”。比如说发现秘书的酒喝多了,事过之后他们就说:“去洗手间洗洗脸吧,等脑子清醒了我们再谈工作。”或者等到第二天秘书酒醒了才说:“怎么样?昨天晚上的酒好喝吧?让我们多陪了你半个小时。”这么一来,秘书一端起酒杯就想起了首长话中有话,再馋酒的人也不敢随意贪杯了。
  有的领导愿意和秘书商量着办事,把批评含在议论之中,甚至用表扬的办法进行批评。如果发现秘书的积极性不太高,有些事没尽到责任,他就让秘书坐下来,表扬表扬秘书哪些事做得好,同时又着重强调秘书应该有哪些职责,并且说:“这么多的事我就不找别人了,都交给你啦,你看怎么样?”或者,告诉秘书说,你哪些哪些事情做得好,我很满意,要是别的事情也能做得这么好,那就锦上添花了!秘书一听心里就明白,领导看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了,赶快努力吧,表扬的后面有批评,领导是在讲究批评的艺术呢!
  有的领导同志批评人直截了当,没有铺垫,不拉过门,一见面就抓住主题,告诉秘书:我对什么工作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不良影响等等,毫无保留地给秘书来了个“倾盆大雨”。等到秘书明白了错在哪里,他再指点迷津,应该通过什么渠道,采取什么方法,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有效,以后怎样举一反三,遵照什么原则解决同类问题。秘书虽然挨了一顿批评有点紧张,但是仔细一想倒是听领导同志上了一课,真正的经验之谈,事后用领导教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还真的是屡试不爽。
  有的领导同志批评人更是声色俱厉。他可能不讲场合,不给面子,但是他一定要把错误的危害说清楚,把错误的做法纠正过来,把深刻的教训让大家记住,不达目的决不让步。领导人往往抓住这种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高标准、严要求,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以此作示范,提高干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时看起来有点吓人,但正是有点吓人,不仅让我们这些秘书,而且让所有相关的干部都深受震撼,大家从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真的是“胜读十年书”。
  那么,我们做秘书的,能够正确地理解领导的批评吗?
  记得星云大师讲过一个故事,叫“如此一棒”。说的是一个参禅的和尚,离开原来的师父定州禅师,到乌臼禅师这里来参禅。
  乌臼禅师问:“我这里与定州那里有什么不同吗?”
  和尚说:“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不同啊!”
  乌臼禅师突然抽出禅棒一下打过去,“既然没有什么不同,那你就回去吧!”
  和尚说:“你使的虽然是禅棒,但是也不能随便打人呀!”
  禅师说:“你值得打我才打你呢。”说着又连打了三棒。
  和尚一看,扭头就走,心想:这算什么能耐?我还没拜师呢,怎么就乱打人?
  禅师知道他的心思,却说:“我就是瞎打禅棒,也应该有甘心接受的人呀!”
  和尚听见这话,转过身来回应:“棒子在你手中,你不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吗?”
  禅师说:“既然如此,那我就把棒子给你。”
  和尚接过棒子,毫不客气地对着禅师就是三大棒。
  禅师装做害怕和委屈的样子,和尚立即反唇相讥:“我就是瞎打禅棒,也应该有甘心接受的人呀!”
  禅师哈哈一笑说:“对你这样优秀的人真不该随便用棒,实在对不起啦!”
  和尚一听,倒是纳头便拜。
  可是没想到禅师又大吼一声:“难道就这样算了吗?”说罢,又是一棒打过去。和尚这时不但不埋怨,反而说:“打得好,打得好,原来打是亲,骂是爱啊!”
  于是,经过这一阵棒打,师徒二人便默契起来。
  星云大师说,这师徒二人是在运用禅棒说法,切磋禅功。他们打的不是“盲棒”,而是“慧棒”。你越是打我,我越是感谢你。你打得对,我礼拜你;你打得好,我长跪你。原来打是亲,骂是爱!大师最后说:“在吾人学习时,受得了如此一棒吗?”(星云禅话《如此一棒》)
  秘书们能不能挨得了这一棒,过得了这一关呢?
  有的人的确参悟不透,挨过批评之后就躲得远远的,从此与领导同志保持距离,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拜拜吧!有的秘书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不但对批评之事不理解,而且消极怠工起来,最终无法执行领导交代的任务。对于这样的人,领导同志便不再使用“禅棒”,越来越以礼相待,彼此客客气气,大家渐行渐远,最后分道扬镳。
  据我观察,多数人是能正确对待领导同志批评的。有的秘书总是笑着接受批评,无论领导发多大脾气,他认准了领导人是为他好,所以总是说“批评得对,批评得好,下不为例,一定改正”,而且是真心实意,决非敷衍之说。有的秘书更有一种朴素的想法:领导同志的年龄比自己的父母还大,别说是批评几句,就是随打随骂都可以,而且真的应了那句话:“家鸡打得团团转,野鸡打得满天飞。”有的秘书挨了批评,立即掏出笔记本记住领导的要求,然后马上就去改正,改正过后又来向领导报告结果,用实际行动证明领导批评的正确性。有的秘书感情比较脆弱,挨了批评以后,回去大哭一场,哭过之后头脑清醒了,又来找领导谈心,细细地分析自己的错误,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训,这样反而和领导更加默契了。
  老秘们有时在一起,摆摆沙龙。有人感叹地说,我们这班人,自命不凡,自以为才识过人,无所不能,实际上一接触社会,才知道才疏学浅,少不更事,真的需要名师指点。领导的批评是一片苦心,是长辈人的真情流露,是向我们传授经验。领导要求越严,秘书们工作越认真,磨炼成熟得越快,进步也越来越大。正所谓严师出高徒,自古皆然。否则,躲得了领导,能躲得了自己吗?
  其实我们知道,领导批评是对事不对人的,错了就改,改了就好,丝毫不影响师徒之间的感情。别看有的领导批评人很凶,但对秘书的关心却是无微不至的,从工作到生活、从个人到家庭,悉心照料,关怀备至。甚至谁挨的批评最多,谁得到的关心和爱护也最多。因为挨了批评的人工作就认真,工作一认真就能出成绩,一出成绩领导就更高兴,领导一高兴就尽人皆知,秘书工作的外部环境会越来越改善,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越来越高,这就步入了秘书工作的良性循环。既如此,还胜不过乌臼禅师的一棒吗?
   
    5、宰相府里七品官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宰相府里七品官”的说法,那大概是不错的。想那宰相,何等的位高权重,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仰莫过于天子,俯却是万民百姓。谁要是忽视了宰相府,那恐怕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了。所以那些出入于宰相府的人,别说是幕僚、管事了,即便是那些仆役下人,包括丫鬟、小使们,出得门来也是见人高一等,谁不是威风八面!人们不敬神,总得看看庙啊,大庙里出来的和尚,不论是不是高僧大德,随便哼哼几句,那也是“真经”呢!
  时间一长,推而广之,对于此类现象,人们不仅仅专指宰相府了,只要是从领导身边出来的,尤其是不离左右的秘书类人物,人们都把他们当做“准领导”看待。没有官衔的人,尚且被视作无冕之王,而有冕之人,更是“王中王”了。
  既然社会上有这种看法,那么秘书人群中自然也就有人会有这种想法。有买方就一定会有卖方,只不过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形成的可能是买方市场或者是卖方市场而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3-8-28 07:28
  • 4
    粉丝
  • 3295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