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4月19日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6月18日于北京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那么党的群众路线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习总书记的讲话对全党乃至于全国人民意味着什么?新形势下群众路线又有什么样的新特点?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著名的党史专家谢春涛为您做出解读。 中国网: 谢老师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访谈。 谢春涛: 您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 再次欢迎您做客中国访谈。刚才我们提到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您给我们说一说为什么总书记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要开展这一教育活动呢?基于怎样的大背景和大环境? 谢春涛: 确定开展这样的活动并不是6月18号才决定的,去年的十八大就已经确定了。当然具体怎么开展这个活动,十八大不可能做出很具体的部署。从十八大到今年4月19号中央政治局正式做出决定,中间隔了几个月的时间,这几个月中,中央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研,到底该怎么开展这项活动。 谢春涛: 我自己就参加过三次层级比较高的座谈会,包括刘云山同志亲自主持的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主题都是征求各方意见到底该怎么样开展好这个活动,以达到预期目的的,而不是像很多人所担心的那样走过场。显然,中央不想走过场,如果要走过场的话,这个活动没必要搞,浪费那么多人力物力干什么。所以,我觉得中央对开展这样的活动应该说是非常重视,非常慎重,做了很多的调研工作,然后才正式决定开展这样的活动,今年6月18号在正式开始的动员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的讲话,做了全面深入的一个部署。 中国网: 既然党中央这么重视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是不是意味着在党内有一些党员甚至是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不良倾向呢? 谢春涛: 显然是因为如此,因为党在联系群众方面出了一些问题。最近大家都在谈论群众路线。那么群众路线是什么,其实几句话可以说清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个话看上去很简单,很多人都会背,但这个话背后的含义非常生动、非常丰富。 比如说我们看“一切为了群众”,那是你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一切依靠群众”,任何一个政党,如果你要有力量、想成功,可不都得依靠群众的支持吗?但是这两句话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你为了群众,群众才可能让你依靠,才可能会支持你,否则无从谈起。我们看中国共产党从当年刚成立的时候,只有五十几个党员,经过了28年的时间,战胜了各种强大的对手,最后建立新中国,靠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从而赢得了广大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支持。所以,它才有了力量,它才可能成功。那么好了,执政了,你掌权了,似乎可以领导群众管理群众了,是不是群众路线就不重要了,似乎就可以不密切联系群众了?肯定不是。执政党依然需要得到群众的拥护支持,你的执政地位才可能长久。如果脱离了群众,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很多人都清楚。中央领导反复讲过,但是明摆着执政以后脱离群众的问题相对革命时期就比较容易出。革命年代大敌当前,你不需要群众支持吗?需要群众给你捐钱,需要群众掩护你,负伤以后还需要群众给你养伤,所以,那个时候不光我们的领导人知道联系群众的重要性,我们的普通干部、战士全都知道,所以那个时候这个道理不需要多讲,大家都明白,都会自觉地密切联系群众。 谢春涛: 但执政以后,我们看今天有些干部党员恐怕就不那么明白,或者说表面上似乎明白,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按照这个道路走。有的人可能当了点官,他以为他就是官了,他以为老百姓就该服他管了,甚至有的老百姓如果要是给他提意见,如果不那么乐意服他管,甚至有的人还拿警察来对付老百姓。还有别的表现,比如有的人鱼肉百姓,fubai。老百姓当然不愿意认同接受这样的干部,如果这样的干部多了,肯定会大大损害共产党的形象,那会对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造成巨大的破坏。我认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让我们的领导干部真正明白群众有多重要,脱离群众意味着什么。另一方面通过一些实际的举措,尤其是制度建设,从制度上解决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这场活动本身应该说是非常对的。 中国网: 刚才您提到很多党内的不良倾向,习总书记在18号的时候也提到过,党内的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同时集中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样四种风气上。您能不能给我们举一些小的例子,说明一下党内出现这四种风气,主要体现在什么样的一些事情上? 谢春涛: 我觉得这四风的表现,其实我们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见到。比如说官僚主义,有的人官并不大,但是官僚主义很严重,什么事情写个报告吧。这个报告你费了很大的劲写出来、递上去了,到他这儿给你压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都是有可能的。前段时间我看到网上一个报道,我们一位很知名的民营企业家就讲到他遇到的一个例子,他的企业要和德国企业合作,在德国政府那儿办手续用了一星期的时间,但他说在我们的某一个部门一位处长就把他的报告压了三个月。我想这应该是官僚主义具体、典型的表现。对企业经营来讲,显然妨碍人家的效率,我们政府显然不能这么干。 比如形式主义,更容易出现了,有的人热衷于造势。比如说用会议来传达会议,用文件来传达文件,这方面的东西多了。有的人一讲话就长,而且讲话的过程中往往爱用一些工整、对仗的句子,念起来琅琅上口,这种话很多,但是不是真的说明白、说清楚了,老百姓容易听懂了,他不管。我想这种现象也是比较多的。 比如享乐主义,今天条件好了,经济发展了,日子比过去好过了,适当地让条件好一些,改善一些,办公条件、生活都需要改善。但比如说有些人,在贫困地区,政府的楼建得非常漂亮,而学校有的是危房。这恐怕是摆错了位置。我们很多人心目当中最好的房子应该是中小学,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钱有限,不够用,先往哪儿用,后用在哪儿,哪儿用得多,哪儿用得少,这个应该是有所选择吧,有的人恐怕是选错了。 谢春涛: 比如奢靡之风,我看不少地方都有。当然这个奢靡之风不仅是局限在党员干部身上,在别的方面也有体现。所以,无论是哪个“风”,老百姓都是不认同、都是不满意的。如果这几“风”严重了,如果在很多干部身上有这样的作风,那党和群众的关系好得了吗?肯定不会好。比如你奢靡、享乐,花的谁的钱?老百姓的钱,纳税人的钱。虽然财政状况比过去好多了,但是财政的钱是老百姓的钱,我们很多老百姓日子过得还不那么好,我们的社保也大量缺钱,有些方面的钱(用得)也不够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官员应该尽可能地少花这些钱,省着花,花到必须花的地方,而省出尽可能多的钱用于民生、用在老百姓头上,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真正认同我们的干部和认同我们的党。 中国网: 但是我想这四种不良风气的出现可能不是一天两天,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被提出来呢? 谢春涛: 确实,这种不良风气不是新出现的,比如官僚主义,只要有官有僚,官僚主义恐怕就容易出,形式主义也和这个联系在一起。有的人没有真本事,但是搞花架子来的容易,也容易吓唬人。糊弄上级,形式主义也能起作用。比如说上级一个什么文件来了,我马上就传达贯彻,我要弄出新文件来传达贯彻这个文件,我开会。形式主义非常容易,但实际效果怎么样?不管了。所以,这种现象不同体系下都有可能存在。但是共产党从道理上来讲,应该和其他政权比、和其他党比更不能容忍这些东西,应该最大限度地消除这些东西。 我们看今天四“风”的表现,虽然从全国来讲各地的情况不同,各单位的情况也不相同,但总体上这四“风”的表现比较多,比较严重,尤其是这些年来某些方面可能比过去更严重。所以,中央领导同志意识到这是妨碍党群关系密切的很重要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得花大力气解决才可能逐步好转,甚至有的问题可以说是顽症,比如说公款吃喝的问题,绝对不是今天才出现,好多年一直存在,而且过去采取了好多措施,但是这个问题一直没解决好,老百姓肯定是不满意的。所以,在中央领导看来这些问题不花大力气解决不行了,不解决好也不行了。那么用什么方法解决,肯定领导带头,肯定要靠制度。所以,我们看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制定了改变作风的八项规定,中央领导带头执行,明摆着出现了新的气象,公款吃喝有的不太敢吃了,或者有的人吃也要偷偷摸摸找一些比较隐蔽的地方吃,这说明什么?说明在全社会、全党已经形成了这种制止公款吃喝、制止奢靡浪费的一种良好的风气,所以有些人感觉到有压力了。但是中央领导层很清醒,这还不够,这还只是开始,还要采取更大力度的措施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要靠制度来解决。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