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4

在平凡人生中享受心灵的快乐

摘要: 和社会上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平凡人生一样,我的人生也是一个普通、平凡的人生。我出身平凡,世代系农民;成长平凡,六岁放牛,七岁启蒙,十九岁高中毕业,然后回乡务农;工作经历平凡,务农二年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当 ...
文稿修改演播室


就在我教书已经入门、渐入佳境的时候,区领导的一个决定又一次改变了我的工作岗位:区里需要一个能写材料的文秘人员,于是调我到区委机关工作,名义上是担任区文办的资料员兼财务会计,实际上是帮区委办起草公文。从此,我便弃教从政,由区委办、县委办到地委政研室、市委政研室一路走来,一干便是三十多年,直至2007年退休,都是从事公文写作。

机关公文承载着动员群众、指导工作、规范秩序、维护稳定等重任,在机关的地位十分重要。公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各项重大工作的推动,关系到领导同志的威信,关系到机关的形象,因此一直受到广大领导和各级机关的重视,但也由此带来了公文起草责任重、要求严、难度大等特点,是一项多数人干不好,干得好的人又不愿干的工作。有人曾总结公文写作有“三难”、“三苦”,“三难”是:紧跟上级精神难,把握领导意图难、文稿质量突破难;“三苦”是:工作辛苦、待遇清苦、领导不满意还很痛苦。因此,有些能写公文的笔杆子不愿干而调不进;有些调进来的笔杆子受不了这个苦,没干几年又不安心,以致造成多年来公文写手奇缺。而我对这项工作却情有独钟,一干几十年,有苦不叫苦,还自得其乐。原因是什么呢?第一,我认为公文写作地位重要,在机关不可或缺。自己能够从事这项工作是领导信任、看得起,我不能“掰俏”,辜负领导;第二,我认为公文写作是一种智力劳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事这项工作很“过瘾”、很“有味”;第三,我认为从事这项工作能迫使我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这对自己的成长是一件大好事;第四,我认为起草公文能把自己平日学习思考的心得体会写进去,让其在推进政治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这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是完全值得的。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幕后默默无闻的公文写作中乐此不疲,并从心灵上感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当然,今天的时代已与我们那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人们的择业观念、择业方式也已发生根本的变化,大家可以而且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特长双向选择就业岗位,因而既可以把自己所选择的工作搞得更为出色,又可以更多地享受工作岗位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这是不言面喻的。与由组织安排、一个岗位定终身的择业方式比,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作为过来人,应该对此表示衷心的祝贺,而不能陶醉在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模式之中。

[page]

其三,培养有益爱好,享受兴趣的快乐。

有位学者曾经说过:“人,只要如愿了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快乐的。”我一直认为,有益爱好是才华的载体、成功的桥梁、生活的味精、个性的标志。人生的理想从爱好来,成就从爱好来,趣味从爱好来。一个人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快、走得稳、走得顺,不能没有有益爱好;一个人要让生活有滋有味,充满情趣,进而保持一种心灵的快乐,更不能没有有益爱好。

“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许是因为出身家庭传统封闭的原因,我从小就是一个为人比较腼腆、个性比较内敛、生活比较严谨的人,有益爱好不多,对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什么书法啦、诗词啦、唱歌啦、钓鱼啦、下棋啦、以及老年人打门球等等都不感兴趣,更没有什么不良嗜好,烟、酒、牌不沾,唯一感兴趣的就是喜欢读书。

这个兴趣的形成要从我小时候的生活说起。前面已经说过,我家世代文盲,祖宗与书香无缘,但我父亲是农村的土改根子,成为当时农村工作依靠的对象,经常有下乡办队的县、乡干部住在我家,其中不乏一些文化人,在我读完小和初中的时候,他们往往利用我寒暑假在家务农的空间,向我讲述了许许多多有趣的历史和民间故事,比如《一千零一夜》、《金玉凤凰》、《三言二拍》等等,还有乡亲们中一些喜欢古书、古戏的老人,也经常向我讲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岳飞传》、《薛仁贵征东》、《罗通扫北》等历史故事,这些故事经常让我听得如醉如痴。于是,我便千方百计向他们借这些书来看,看后还和他们一起交流。他们听到我讲以后,往往用赞扬的口气夸奖我“聪明”、“记忆力好”,使我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从那时起,我便对书籍,包括连环画、传记之类充满了兴趣。还有红色回忆录《星火燎原》、著名作家徐迟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报告文学《祁连山下》,至今让我印象深刻。进入初中住校后,已经是上世纪60年代初了,全国学习毛主席著作之风渐起,有次我在学校一个废纸桶里发现了一本散了线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当即如获至宝地把它捡了回来,小心奕奕地按顺序齐好,并用线装订后包好封面,藏于箱底,有时间便拿出来翻翻看看。由于喜欢看书,我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并在全校作文竞赛中获奖。从此,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激励下,我读书和作文的劲头越来越足。进入高中后,我不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还开始阅读哲学和社会科学等理论书籍,并从此坚持,渐成习惯。文化革命中回乡务农时,每当中途休息,虽然只有短短二、三十分钟,我连手都来不及洗,就拿起书本来读。参加工作后,特别是到县委办工作后,我的书籍来源一是到县委宣传部楼上回收的“四旧”图书中寻找,二是到县教育局新买的图书中寻找。当时县委宣传部和县教育局分管图书的同志一个叫老罗(罗作谦)、一个叫小马(马汉英),知道我爱看书,便对我另眼相看,为我找书借书大开绿灯。因此,即使是在文革中全国闹书荒的日子里,我也能轻易地找到不少我想看的书。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勃兴,各种新书大量涌现,这更为我买书、读书提供了方便。本文由老秘网推荐,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前我读书的来源主要是借、收、要的话,那么从90年代以后,我读书的主要来源便转向了购买。每到星期天,我便要到市里的图书城或旧书市场去找找看看,发现中意的便把它买了下来。几十年下来,我书房里的书已达数千册,四面墙壁有三面排满书架,从下到上堆满了书。退休后,我读书兴趣更加浓烈,到书店买书找书的次数更多了,每天读书、翻书的时间更长了。即使出去旅游或春节回乡走亲戚,有时哪怕只住上个把晚上,我也要带1-2本书去看一看。一些亲友、同事看见我年纪愈大、读书劲头愈足,感到有些不解,说我年纪这样大了,还如此爱好读书,完全没有必要,我便耐心地对他们说,我爱读书,没有任何功利目的,一不为出名,二不为写东西,完全是为了休闲,陶冶性情。就象你们喜欢打门球、打麻将是一回事。慢慢地,他们对此也就理解了。我这种心态用得上一句古诗:“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如果说,以前我爱好读书,一半是为了心灵的愉悦,一半是为了工作的话,那么我老年时的读书,则完全是为了休闲,为了心灵的快乐。因为原来工作时,我对一些书早已神往,但没有时间来得及读,对此一直心存遗憾,现在退休了,有了时间了,我想好好地与这些书亲密接触一下,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4条评论

最新评论...

老猫2013-9-7 08:41引用

认真学习思考张前辈的|快乐八法“。喜欢米卢的经典名录: “态度决定一切。” “享受足球,享受生活。”秘书之苦,人尽皆知。如何苦中寻乐,享受写作,享受生活,也是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会豁然开朗。
  快乐,是良好的情绪,是乐观的心态,是健康的源泉,是无价的财富。获得快乐,途径很多:轻松愉快地散步,与美好自然亲密接触,可缓解各种压力;聆听悠扬的音乐,欣赏优美的诗文可抚慰心灵;敞开心扉,交流写作,可化解闲愁烦闷......抱怨无益,不如让快乐化为心语

mn1222013-10-19 20:29引用

洋洋万言写作坛,苦口婆心身教传。
古今作品从人品,形质表里真美善。
文如其人言心声,德识才学痕迹泛。
格物致知天下事,正心诚意入门槛。
修身齐家道德行,治国平天下涅磐。
大道至简天地人,以心换心众喜欢。
交流良知潭冷暖,浊清浅深窄宽感?

微语2014-7-11 15:50引用

优秀教师的材料真不好写

沧海行云2023-2-21 10:50引用

身体是生命的载体,是革命的本钱,是事业的基石,是快乐的源泉。

查看全部评论(4)

本文作者
2013-9-7 08:42
  • 4
    粉丝
  • 2075
    阅读
  • 4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